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角膜潰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角膜潰瘍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角膜是眼球最前面的一層透明的薄膜,經常暴露在空氣里,接觸病菌機會多。常因異物等外傷,角膜異物剔除後損傷以及沙眼及其併發症、內翻倒睫刺傷角膜,細菌、病毒或真菌乘機而入,引起感染而發生角膜潰瘍。此外,如結核引起的變態反應、維生素A缺乏、面癱及眼瞼疤痕致眼瞼閉合不良均可引起角膜潰瘍。

症狀

得病初期,眼睛有明顯的刺激症狀,怕光、流淚、眼痛、角膜上出現灰白色小點或片狀浸潤;嚴重時上述症狀更加明顯,睜不開眼,眼痛難忍,視力減退。球結膜呈紫紅色充血,越靠近角膜越嚴重,角膜表面可見灰白色壞死組織脫落,形成潰瘍。如果細菌毒性強,合併慢性淚囊炎或全身抵抗力減低時,潰瘍向四周或深層蔓延,形成前房積膿,甚至引起角膜穿孔,使視力遭到嚴重的損害。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常在1-2天內造成角膜穿孔,後果十分嚴重。而黴菌性角膜潰瘍,開始症狀較輕,潰瘍面不規則,呈灰白色,前房常有積膿現象。

如果角膜潰瘍得到及時治療,潰瘍可逐漸修復而癒合,但常結成疤痕,出現混濁。混濁有薄有厚,最薄的象天上的薄雲,叫雲翳;較深的潰瘍治癒後留下一層象磨沙玻璃樣的灰色白色斑,叫斑翳;最厚的叫白斑。由於潰瘍穿孔而使虹膜脫出,粘在角膜上的叫角膜粘連性白斑。角膜疤痕對視力的影響與發生的部位有關,如疤痕在中央部位遮住了瞳孔時,即使很薄,也嚴重的影響視力。

得了角膜潰瘍,必須及時治療,以防疤痕形成,影響視力。首先應針對病因治療,對淚囊炎、沙眼、內翻倒睫、角膜異物等應徹底治療。眼滴抗生素眼藥水,1-2小時滴1次,晚上塗眼膏,以減少角膜潰瘍摩擦,促使潰瘍早日癒合。潰瘍嚴重時,需在球結膜下注射青、鏈黴素或其他抗生素。嚴重者全身用磺胺或注射抗生素。對較大而深的潰瘍,可滴1%阿托品液,每日1次,包紮眼睛、減少摩擦,有利角膜上皮生長,又可減輕疼痛。潰瘍進展期或病毒性角膜潰瘍,禁用可的松眼藥水。

診斷

細菌性角膜潰瘍較多見﹐是嚴重的化膿性角膜潰瘍。常見匐行性角膜潰瘍和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前者多伴有前房積膿又稱前房積膿性角膜潰瘍。多見於老年﹑體弱﹑營養不良﹑慢性淚囊炎患者。常因角膜外傷後肺炎鏈球菌﹑莫拉-阿克森費爾德二氏桿菌﹑葡萄球菌感染而致病。其臨床特徵為起病急﹐病變開始於角膜中央﹐有黃白色浸潤﹐很快形成潰瘍並向四周和深部進展﹐常繼發虹膜睫狀體炎﹐前房內有纖維素樣滲出﹐並形成前房積膿。在角膜穿孔前積膿是無菌的。最後可形成角膜穿孔。多數病例的穿孔是促成痊癒的因素。但在嚴重病例﹐穿孔可導致眼內感染﹐形成眼內炎或全眼球炎。若有淚囊炎應儘早做摘除手術。局部和全身用磺胺或青﹑鏈黴素治療。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為一種劇烈的化膿性角膜炎。在角膜外傷或剔除角膜異物時﹐綠膿桿菌附着在異物上或污染的眼藥水內而感染。隨着角膜接觸鏡的推廣﹐鏡片或鏡片消毒液被病菌污染而感染者也較多見。其特點為潛伏期短﹐起病快﹑疼痛劇烈且視力急劇下降﹐伴有大量黃綠色黏性分泌物。角膜病變為灰黃色浸潤﹐略隆起﹐其周圍水腫﹐很快形成圓形﹑環形角膜潰瘍﹐伴有前房積膿﹐2~3天即可擴展至全角膜並穿孔。最後形成眼內炎或角膜葡萄腫(即部分或全角膜膨隆)而致失明。若懷疑本病﹐應即刻用多黏菌素或慶大黴素﹐每半小時滴眼並全身用藥直至病情穩定。此外羧 苄青黴素﹑鏈黴素也有一定療效。治療的同時應做好床旁隔離。

病毒性角膜潰瘍 常見者如單純皰疹感染所致。發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熱病史。由於皮質類固醇的廣泛應用﹐病毒感染有上升的趨勢。發病初期角膜上皮出現點狀小泡﹐呈線狀排列﹐以後小泡破裂且逐漸連接成樹枝狀﹐末端為結節狀小泡為樹枝狀角膜炎。熒光素染色顯示中央為綠色樹枝狀﹐其旁伴有淡綠色帶﹐病變區角膜感覺減退或消失﹐經治療可痊癒﹐留有雲翳﹐本病易復發或經久不愈而形成地圖狀潰瘍(地圖狀角膜炎)﹐常合併虹膜睫狀體炎﹐但不伴前房積膿﹐若出現前房積膿則預示可能有繼發感染。潰瘍癒合後可遺留伴有新生血管的斑翳或白斑。

真菌性角膜潰瘍系真菌直接侵入角膜所致﹐多見於農忙高溫季節。常見致病菌為鐮刀菌﹑麴黴菌﹑白色念珠菌等。其起病緩慢﹐自覺症狀較臨床表現為輕。病變特點為潰瘍色灰白﹐表面顯乾燥﹐輕微隆起﹐其周圍可形成偽足或小五星灶﹐常伴前房積膿。病程緩慢﹐最後常穿孔。本病確診需依靠角膜刮片發現真菌菌絲。抗真菌藥目前多用金褐黴素或二性黴素。禁用激素或抗生素。

表現

除麻痹性角膜炎外,多數角膜炎患者都有強度發炎症狀,如疼痛、羞明、流淚和眼瞼痙攣。此因角膜內的三叉神經末梢受炎症刺激後,引起反射性眼輪匝肌收縮及淚液分泌過盛之故。角膜系一無血管的組織,但臨近區域富有血管(角膜緣和虹膜睫狀體之血管),當炎症累及臨近組織時,則有充血和炎性滲出。因此,角膜炎患者不但有睫狀充血,也有虹膜充血。後者表現為虹膜變色和瞳孔縮小。

滲出物來自同一來源。嚴重患者的球結膜甚至眼瞼都會發生水腫。由於角鞏膜緣充血而產生白細胞向角膜病灶處移動而發生角膜浸潤。當角膜炎症到退行期後,臨床刺激症狀則大為減輕。

角膜炎症必然使視力或多或少地受到影響,尤以炎症侵犯瞳孔區域者更為嚴重。潰瘍癒合後形成的角膜瘢痕不但阻礙光線進入眼內,並能使角膜表面彎曲度和屈光折射力發生改變,使物體不能在視網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物像,因而視力降低。視力的受累程度完全取決於瘢痕所在的位置,如果位於角膜正中,縱然瘢痕很小,但影響視力卻很大。

病因

引起角膜炎症的病因及其複雜,外傷與感染,是引起角膜炎最常見的原因;結核、風濕、梅毒、營養不良等全身性疾病,是一種內在性的因素;角膜鄰近組織疾病的影響如急性結膜炎、鞏膜炎、色素膜炎等。

角膜病的症狀主要有:患者怕光、流淚、疼痛,重者有眼瞼痙攣等刺激症狀。當角膜上皮剝脫時可導致劇烈眼疼。根據角膜病變的程度和部位,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除化膿性角膜感染外,一般分泌物不多或無分泌物。而角膜病的體徵表現可為球結膜水腫、睫狀充血、角膜混濁、角膜新生血管等。

角膜病是眼表疾病中對視功能危害最大的一類,日益嚴重的話可導致視力下降,甚至致盲,即角膜盲。角膜盲排在致盲和致低視力的第二位,僅次於白內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