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角蒿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899679&sid=6112577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角蒿 漢語拼音:Jiǎo Hāo |
角蒿,中藥名。為紫葳科角蒿屬植物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 Lam.[I.variabilis Batalin;I.sinensis Lam.subsp.variabilis(Batalin)Grierson]的全草。具有祛風濕,解毒,殺蟲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口瘡,齒齦潰爛,耳瘡,濕疹,疥癬,陰道滴蟲病。[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角蒿
拼音名:Jiǎo Hāo
英文名:Chinese Incarvilla Herb, Herb of Chinese Incarvillea
別名:羊角草、羊角蒿、羊羝角棵、落豆秧、透骨草、草藤、大力草、野芝麻、老鸛嘴棵、鱉肚草、獨角虎、羊犄角、雞嘴兒、豬牙菜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nacruillea sinensis Lam. [I. Uariabilis Batalin; I.sinensis Lam. Subsp. Uariabilis (Batalin) Grierson]
出處
出自《唐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切段,曬乾。
原形態
角蒿: 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具分枝的莖,同達80cm。根近木質而分枝。葉互生;葉柄長1-3cm;葉片二至三回羽狀細裂,形態多弈異,小葉不規則細裂,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具細齒或全緣。頂生總狀花序,疏散,長達20cm;花梗長1-5mm;小苞片綠色,線形,長3-5mm;花萼鍾狀,綠色帶紫紅色,長、寬均約5mm,萼齒間皺褶2淺裂;花冠淡玫瑰色或粉紅色,有時帶紫色,鍾狀漏斗形,先端5裂,裂片圓形;雄蕊4,二強,花葯成對靠合;子房上位,2室,柱頭2裂。蒴果淡綠色,細圓柱形,先端尾狀漸尖,長3.5-5.5(-10)cm,粗約5mm。種子扁圓形,細小,直徑約2mm,四周具透明的膜質翅,先端具缺刻。花期5-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田野。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山東、河南、四川、雲南、西藏。
性狀
性狀鑑別
全草長30-100cm。莖圓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綠色或黃綠色,略具細棱或縱紋,光滑無毛;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髓白色。葉多破碎或脫落,莖上部具總狀排列的蒴果,呈羊角狀,長4-9.8cm,直徑0.4-0.6cm,多開裂,內具中隔。種子扁平,具膜質的翅,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地上部分含生物感:角蒿酯鹼(incarvine)A[1]、B、C[2],角蒿原鹼(incarvilline),角蒿特靈酯鹼(incarvil-lateine)[3,4]。
鑑別
理化鑑別
取全草粗粉2g,加入95%乙醇20ml,水浴回流10min,濾過,供下述試驗。
(1)取濾液1ml,加入1%三氯化鐵乙醇液數滴,產生綠色。(檢查酚性成分)(2)取濾液1ml,加入濃鹽4-5滴,加少量鎂粉,在水浴上加熱,產生紅色。(檢查黃酮成分)
性味
味辛;苦;性寒;小毒
歸經
肝;脾;腎經
功能主治
祛風濕;解毒;殺蟲。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口瘡;齒齦潰爛;耳瘡;濕疹;疥癬;陰道滴蟲病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燒存性開末摻,或煎湯熏洗
各家論述
- 1.《唐本草》:主幹濕GU諸惡瘡有蟲者。
- 2.《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治乾濕皮疹,陰道滴蟲病,疥瘡,齒齦腐爛及耳瘡,燒灰塗擦。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煎湯熏洗。[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