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解讀紅樓夢(張奎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解讀紅樓夢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解讀紅樓夢》中國當代作家張奎高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解讀紅樓夢

第十一回

慶壽辰寧府排家宴 見熙鳳賈瑞起淫

冒辟疆系王公貴胄,天下才孑,他將家班優伶寫入《石頭記》。

冒辟疆,名襄,號巢民,一號朴庵,又號朴巢,私諡潛孝先生,小名繩繩。生於王公貴胄,江淮巨族之家。「明末四公子」之一,復社骨幹成員。《如皋冒氏宗譜》載:如皋冒姓源於元世祖忽必烈之後。宋元鼎革時,元世祖忽必烈第九子脫歡受封為鎮南王,王府設於揚州。世子老章被賜田於如皋東門,建有萬花園別墅。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襲鎮南王位,其後裔在如皋城內集賢里建鎮南王府。元明鼎革時,易漢姓「冒」氏。始祖冒致中被張士誠擄去吳冮(蘇州)封妥督丞相,未就。隱居如皋沿海鄉(今東陳鎮),不入城市。高曾祖冒承詳富甲一邑,購如城「集賢里」並易名「冒家巷」,冒家巷兩側,悉為冒家府第;高祖冒政為成化進士,官至寧夏巡撫、右副都御史(明《武宗實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冒政傳》);祖父冒夢齡字汝九,由選貢歷任江西會昌、豐都縣知縣、寧州知州(《倪元路《同元冒公墓表》》;父親冒起宗號嵩少,崇禎元年進士,吏部郎中,出為兗西僉事、嶺西備兵、湖南寶慶副使。後任左良玉大軍兵備使監軍、山東按察司副使,督理七省漕儲道,明亡歸隱如皋城(《大清 · 一統志》《陳維崧《迦陵文集 · 中憲大天嵩少冒公墓志銘》)。

如皋冒家巷(集賢里)

說如皋冒氏為江淮巨族決非虛言。因為冒辟疆從小就生長在冒家巷東府、西府和水繪園、即 「兩府一園」之中。

冒辟疆族人,近代作家冒舒諲(1914—1999),在《關於冒辟疆的故宅》一文中,回憶他童年時代曾在冒辟疆西府故宅居住寫道:

至今還有印象,大門朝東,縱橫均達一百公尺左右,範圍約一萬平方公尺,有屋百餘間。入大門後,白色四扇屏門,入屏門有南北甬道長約三十公尺,屏門後有垂花門(二門),進垂花門見一大院,正中大廳廣六楹,即名著一時的「得全堂」,枋間高懸董其昌手題的堂名額(此匾後為日寇掠去運往日本),廳四周散置紫檀大理石桌、太師椅和蘭花瓷墩,以備客坐。得全堂後有火巷,分隔前廳和內院,入三門又有庭院,正廳為「拙存堂」,其左右耳房連同廂房都是內宅,後為「凝禧堂」,自成院落,南出是一組庭院住宅,正廳名「五美堂」,堂南首入一小院,有樓名「艷月樓」,即小宛夫人所居。五美堂後是「別有園」,園有「泛雪齋」、「西堂、瓷香齋」、「對山亭」和「迴廊」諸勝,最西有五間建築名為「妙香居」。

「香儷園」地處「得全堂」之南,香儷園廊東北行為「贈雲軒」,冒辟疆有《贈雲記》一文。贈雲軒的東首有「天鏡舫」,前有「洗缽池」,一泓潭水,金魚數十尾,游泳其間。天鏡舫正南是「芝蘭軒」。

冒舒諲還寫道:在這些堂、院、居、園、軒、舫、齋有迴廊、曲徑、兔道相連。其間有海棠、紫薇、古檜、丹桂、臘梅,廊前安放盆景,林間飛鳥嚶嚶,水面群魚爭食,平添無限盎然生氣。

冒氏東西兩府規模相當,東府(約一萬平方公尺),府內的「留耕堂」「愛日堂」 在上世紀80年代仍保留舊時規模,90年代中期因舊城改造被毀。

「兩府一園」模式,兩府中間一條巷道,似連似分的模式,兩府中間還立有「恩榮坊」牌樓。當年冒辟疆居西府,冒辟疆父親與兩個庶出弟弟居東府。」

冒舒諲童年(約1924年前後),住在冒家巷西大院故宅,所見情景,尚存如此規模。可見二百多年前的冒辟疆當年東西兩府朱門華堂、冠蓋如雲、盛極一時的顯赫氣勢,遠勝當今。

冒舒諲還寫道:「冒辟疆在家業全盛時期曾蓄有崑曲家班,常在'得全堂』演劇以娛賓客,他的家樂班在當時極負盛名。」

關於冒辟疆崑曲家班及其活動,顧啟先生在《冒襄研究》專著中,有「冒襄家樂班的戲劇活動」專論。文中寫道:「冒襄教家樂班演出湯顯祖的《邯鄲夢》。……邯鄲夢蔑視功名富貴、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積極思想,成了冒襄等人戰鬥的思想武器。」「……緬懷歷史,斥閹黨罪行。康熙十八年(1679),於得全堂演《清忠譜》劇。巢民嘆曰:'諸君見此,祝為前朝古人,帷余歷歷在心目間。……還演出《鳴鳳記》(八諫臣反對嚴嵩父子鬥爭的故事),冒襄觀劇後作詩曰:'衣冠妙得忠愍神,毅絲雄心與雌反。白日青天吾老矣,明明忠義徒心赫。』外古例今,抒愛國之情。康熙二十七年(1688)春、秋在水繪庵演出吳梅村的《秣陵春》……冒有詩曰:'老氣心傷日日增,仙育猶自愛迦陵。西宮舊事婁東譜,四十餘年紅淚冰。』從南明弘光朝亡至此正好四十餘年。」

冒襄家班所演劇目還有《黨人碑》《吊離騷》《葛衣記》《鴛鴦湖》《黑白衛》《浣紗記》《曇花記》等。冒辟疆家養戲班,聚友觀劇,與當時官僚貴族府中「家樂」 不同,有鮮明的傾向,他將戲曲演出與時代鬥爭緊緊相連。余懷就說:「然自我觀之,巢民之擁麗人,非漁於色也;蓄聲樂,非淫於聲也。直寄焉爾矣!古人之胸中有感憤無聊不平之氣,必寄之一事一物以發泄其堙暖。」友人高世泰說:「巢民之友,尚志之友。居友以園林,則避世之桃源;娛友以絲竹,則嬉笑怒罵之文章也。」(顧啟《冒襄研究.冒襄家樂班的戲劇活動》)

冒辟疆生長於這樣的王公貴胄、江淮巨族之家,家中又蓄養着這樣一支極負盛名的崑曲家班,這也正是他具備了創作《石頭記》所必須的人生經歷因素之一。[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