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兵事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言兵事疏》是西漢文景時代的政論家,號稱「智囊」的晁錯的一篇兵法力作。它將古代兵法又推向了一個新的峰巔。文中見解獨到,有着深刻的歷史依據和堅實的現實基礎,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對漢朝的邊防鞏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為後來歷代軍事思想家所借鑑和應用。 晁錯任太子家令不久,因匈奴屢侵邊境,於是他及時上《言兵事疏》。先是肯定文帝一反漢興以來畏懼匈奴而明詔抗禦,繼而縱論用兵之道、臨戰之術,具體剖析 匈奴之長技三,中國之長技五 ,指出: 今降胡義渠蠻夷之屬來歸誼者,其眾數千,飲食長技與匈奴同,可賜之堅甲絮衣、勁弓利矢,益以邊郡之良騎,令明將能知其習俗和輯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約將之,即有險阻,以此當之,平地通道,則以輕車材官制之。兩軍相為表里,各用其長技,衡加之以眾,此萬全之術也。 確實言之鑿鑿,非一般紙上談兵者所能比,受到文帝高度讚揚和重視。
作者簡介
晁錯(公元前200前154年),漢潁川郡(今河南禹縣)人,著名的政論家。漢文帝時為太子家令,足智多謀,時人稱為智囊。漢景帝時升至御史大夫。他針對漢王朝面臨的各種社會危機,提出了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諸侯勢力、鞏固邊防和發展農業等一系列建議。由於晁錯主張削減諸侯封地來加強中央權力,遭到諸侯王的反對,吳楚七國打着清君側的旗號起兵叛亂。景帝受袁盎挑唆,殺了晁錯。 晁錯發展了重農抑商政策,主張納粟受爵,增加農業生產,振興經濟;在抵禦匈奴侵邊問題上,提出移民實邊的戰略思想,建議募民充實邊塞,積極備御匈奴攻掠;政治上,進言削藩,剝奪諸侯王的政治特權以鞏固中央集權,損害了諸侯利益,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諸侯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舉兵反叛。景帝聽從袁盎之計,腰斬晁錯於東市。 晁錯的政論文疏直激切,盡所欲言,魯迅稱為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代表作有《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論貴粟疏》、《賢良對策》等。
內容預覽
晁錯,潁川人也。學申商刑名於軹張恢生所,與雒陽宋孟及劉帶同師。以文學為太常掌故。錯為人峭直刻深。孝文時,天下亡治尚書者,獨聞齊有伏生,故秦博士,治尚書,年九十餘,老不可徵。乃詔太常,使人受之。太常遣錯受尚書伏生所,還,因上書稱說。詔以為太子舍人,門大夫,遷博士。又上書言:「人主所以尊顯功名揚於萬世之後者,以知術數也。故人主知所以臨制臣下而治其眾,則群臣畏服矣;知所以聽言受事,則不欺蔽矣;知所以安利萬民,則海內必從矣;知所以忠孝事上,則臣子之行備矣:此四者,臣竊為皇太子急之。人臣之議或曰皇太子亡以知事為也,臣之愚,誠以為不然。竊觀上世之君,不能奉其宗廟而劫殺於其臣者,皆不知術數者也。(皇太子所讀書多矣,而未深知術數者也。)皇太子所讀書多矣,而未深知術數者,不問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