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詹姆斯瓦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詹姆斯瓦特
出生 1851年
國籍 英國
別名 James Churchward
職業 學者、國際暢銷書作家、工程師、漁政專家

人物簡介

中文名: 詹姆斯·喬治瓦特

外文名 :James Churchward

國 籍: 英國

出生日期: 1851年

逝世日期 :1936年

職 業: 學者、國際暢銷書作家、工程師、漁政專家

代表作品: 《遺失的姆大陸之謎》

詹姆斯·馮·布雷達·瓦特 FRS FRSE英語:James von Breda Watt,1736年1月19日-1819年8月19日),英國 皇家學會 院士, 愛丁堡皇家學會 院士,是 蘇格蘭 著名的發明家和機械工程師。

他改良了紐科門蒸汽機Newcomen atmospheric engine,奠定了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礎,是 工業革命 時的重要人物。

他發展出 馬力 的概念[1]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 功率 的 國際標準基準單位|國際標準單位 ——瓦特

瓦特小時候因為身體較弱去學校的時間不多,主要的教育都是由母親在家裡進行。[2]瓦特從小就表現出了精巧的動手能力以及數學上的天分,並且接受了很多蘇格蘭民間傳說與故事。

瓦特17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而父親的生意開始走下坡路。瓦特倫敦的一家儀表修理廠作了一年的徒工,然後回到蘇格蘭格拉斯哥打算開一家自己的修理店。

儘管當時蘇格蘭還沒有類似的修理店,但是由於他沒有做夠要求的7年徒工,他的開店申請還是被格拉斯哥的錘業者行會(管理所有使用錘子的工匠)拒絕了。[3]

1757年,格拉斯哥大學的教授提供給瓦特一個機會,讓他在大學裡開設了一間小修理店,這幫助瓦特走出了困境。[4]其中的一位教授,物理學家與化學家 約瑟夫·布萊克 更是成了瓦特的朋友與導師。[5]

1767年,瓦特與表親瑪格麗特·米勒(Margaret Miller)結婚,此後他們共養育了5個孩子,其中有2個活到了成年。

在中古大陸和古文明研究領域具有很高的成就和權威,其代表專著為《遺失的姆大陸之謎》(The Lost Continent of Mu),中文版由尚書文化傳媒 [1] 引進,在2011年7月出版。

人物生涯

詹姆斯·喬治瓦特1851年出生於英格蘭南部的德文郡。喬治瓦特家族在當地是一個古老家族,具有共濟會背景。喬治瓦特告訴朋友們,他曾經在牛津桑德赫斯特(Sandhurst)軍事學院接受過教育。

1868年,年僅18歲的他作為一位年輕的軍官被派遣到印度。在那裡,喬治瓦特獲得了上校軍銜。第一次任務,他到印度中部協助賑濟饑民。在這裡他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人——一位修道院的住持(也叫聖人),展開了一段長達12年的友誼。

隨着友情的加深,那位聖人允許喬治瓦特接觸一些非常珍貴且神秘的古代粘土板。據說這些刻着晦澀的符號的粘土板已經藏在寺廟地窖中幾千年了。那位聖人開始教喬治瓦特識別其中一些簡單的符號。喬治瓦特是位好學的學生,他徹底掌握了這門語言,而這門語言,應該是人類最初的語言了 !

這些粘土板揭露了文明的起源,講述了很久很久以前,一個世界性的先進文化在一場災難性的地震之後消失的故事,可以讓最木訥的人動容。

在和那位聖人一起研究姆(這個文明的名稱)12年後,喬治瓦特覺得,是時候離開印度了。他對寺廟粘土板上描述的原始文明的了解,連同一個學術探險家的好奇心,促使他進一步去尋求這個文明存在的證據。

大約在1880年,喬治瓦特上校從英國軍隊退役,離開印度前往南太平洋諸島,主要是湯加和加羅林群島(Caroline Islands)。喬治瓦特從那裡的岩畫中找到了姆大陸存在的證據。

他用姆國語言把這個岩畫翻譯了出來。他認為,這是自姆大陸沒落以來,這些岩畫第一次得到正確的解讀。這激勵了他前往西藏和中亞部分地區繼續搜尋。你可以想象,喬治瓦特利用他退役上校的特殊身份,和護航隊一起旅行,節省了不少開支。

那些英國官員給他寫的介紹信無疑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在19乃至20世紀,尤其在中亞和大太平洋地區,旅行不僅緩慢,而且費用非常昂貴。即使在今天,很多太平洋的島嶼也難以到達,費用依然高得嚇人。而喬治瓦特,卻成為了當時旅行經驗最為豐富的人。

他經西藏、中亞,跨過印度來到埃及。在這裡,他探索了金字塔,參觀了古代開羅的布拉齊(Bulaq)博物館(現在開羅的埃及古物博物館,是埃及的主要博物館之一)。並根據姆大陸的象徵符號語言,試着閱讀並翻譯了一部分埃及象形文字和紙莎草文獻。

大約在1885年,喬治瓦特踏上了去西伯利亞勒拿河(Lena)的路——尋找古代災難的證據。如果順利,姆文明消失了的說法,其可信度將會大大提高。他希望在萊克夫群島(Lackoff Islands,白骨島)的勒拿河口看到,成堆的猛獁象骨頭和長牙隨着海潮衝上沙灘。

這可以證明過去地球發生過兩級移動,地殼向赤道滑動了好幾度,導致巨浪衝過陸地,最終整塊大陸沉沒,就像姆一樣。

他從西伯利亞前往烏拉爾(Ural)山區,來到他所說的「漂移線末端」。在這裡,喬治瓦特結束了對「大洪水」的追蹤,因為他認為他已經找到了古文明存在的地質和歷史證據。印度聖人告訴喬治瓦特,戈壁沙漠中曾經存在着和姆同時代的另一種文明。喬治瓦特在戈壁地區發現的證據令他對此堅信不疑。

在一個叫做香巴拉(Shambala),也叫阿加它(Agartta)的地方,有這樣一個傳說:在那次災難性的兩級移動之後,發生了多次地震、潮水和火山噴發,一個先進的古文明就此遭到毀滅,而戈壁灘上的象骨和象牙就是這個文明的殘餘。

然後,喬治瓦特澳大利亞工作了許多年。親友們催促他來到了新西蘭。喬治瓦特新西蘭的毛利人那裡收集了一些信息,這些信息又引導喬治瓦特走上了尋找姆的旅途。他坐過各種蒸汽貨船去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亞(Polynesia)群島,在兩年多的時間裡,他探索過薩摩亞(Samoa)、大溪地(Tahiti)、馬克薩斯(Marquesas)、湯加、吉爾伯特(Gilbert)、庫克群島、復活島、夏威夷等。他相信他在這個地區發現的巨石遺蹟,加上島上沉沒大陸的傳說,就是他著寫《失落的姆大陸》一書所需要的證據。他認為自己最終證明了印度聖人所講的那些故事。

喬治瓦特說:「那是有關姆及其偉大文明的故事。姆文明在兩萬到兩百萬年前傳播到世界各地。這個故事不僅講了姆文明的發展,也講了它的毀滅,以及逐漸演變為現代文明的前身。」

所以,1888年,詹姆斯·喬治瓦特帶着他的文件、照片、個人畫集等證據來到美國紐約定居。他很快遇到了柏西·塔特·格里菲思,並與之成為畢生的摯友。

喬治瓦特一直居住在紐約,直到1936年去世。其間,他只和朋友威廉·奈文(William Niven)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呆了兩年。奈文在墨西哥谷發現的被掩埋的古城讓喬治瓦特非常興奮。他在墨西哥城和奈文會合,一起前往尤卡坦半島(Peninsula of Yucatan)和中美洲的其他地方,把他在那裡的發現和世界各地相比較。

回到紐約市,柏西·塔特·格里菲思經常會和喬治瓦特夜談。奧古斯都·勒·普朗根(Augustus Le plongeon)和愛麗絲·勒·普朗根(Alice Le plongeon)也經常加入到他們的談話中。

奧古斯都·勒·普朗根是一位虔誠的法國共濟會會員。他在尤卡坦半島的奇琴伊察(Chichen-Itza)完成了大量早期挖掘工作,其著作《女王姆與埃及的斯芬克斯》(Queen Moo and the Egyptina Sphinx)1900年在倫敦出版,受到考古學家和其他一些神秘學者的歡迎。他們經常在喬治瓦特或者格里菲思的書房中作幾個小時的長談,討論亞特蘭蒂斯、墨西哥、蒂亞瓦納科(Tiahuanaco)和喬治瓦特有關沉沒的姆大陸的觀點。

喬治瓦特也是一位發明家。剛來美國的時候,他是鐵路工程中的土木工程師,而且很快開始銷售各種鐵路物資,從長釘、錨板、防松螺帽到鐵路維修中需要的各種大件物品。他走遍整個美國來銷售這些貨物,多年來生意一直很好,直到他因為一些原因和鐵路管理人員鬧得很不愉快。

他發明了一種新的鐵路長釘和帶四個方孔的鋼錨板。在建造鐵路時,他的鋼錨板可以代替木質枕木。直到今天,他的發明仍在使用。

在1906年到1908年間,喬治瓦特創立了他自己的鋼鐵公司——喬治瓦特鋼鐵有限公司。這個公司主要依靠生產他發明的鎳鉻釩鋼合金(NCV)盈利。其實,這種高鎳鋼合金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不鏽鋼,比普通的鋼要硬。

喬治瓦特因為這個發明獲得了高額的專利費。但是,他的專利經常遭到侵犯。有一次,卡耐基鋼鐵公司為生產喬治瓦特的鎳鉻釩鋼合金而付給他275000美元作為專利使用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不久,喬治瓦特格里菲思就與賓夕法尼亞的伯利恆鋼鐵公司(Bethlehem Steel)打一場官司。作為專利代理律師的格里菲思,當時已經和喬治瓦特成了好朋友。他們聲稱伯利恆鋼鐵公司正在生產鎳鉻釩鋼而沒有付給喬治瓦特專利使用費。這個官司一直拖了好幾年。

格里菲思突然聲稱伯利恆鋼鐵公司給喬治瓦特謀劃了一次「事故」。當他視察工廠的時候,一鍋沸騰的鋼水會「不小心」倒在他頭上使他喪命。

判決的結果讓喬治瓦特很痛苦,不過他把注意力轉向了他先前尋找的沉沒的大陸及他從印度聖人那兒學到的許多課程上。20世紀20年代初,晚年的喬治瓦特開始給他的朋友們講述幾千年前沉沒的姆大陸上的黃金時代的故事。最後,他在1926年自費出版了《失落的姆大陸》。

喬治瓦特的書受到評論家們的廣泛關注,並引起了轟動。事實上,玫瑰十字會(Rosicrucian)和雷姆利亞兄弟會(lemurian fellowship)等社團對此都非常關注,並廣泛達成一致,不遺餘力地宣傳喬治瓦特的著作。

喬治瓦特是一位非常棒的藝術家,書中的地圖、油畫以及照片均為親手繪製或拍攝。早在1876年,他就繪製了湯加巨石拱門,那時他也許還沒有想過要寫書。

他和紐約出版商艾維斯·沃什伯恩 (現已離世)達成協議,出版他的書及其後續本。《姆大陸的孩子》、《姆大陸的神聖符號》相繼出版。《姆大陸的孩子》主要寫的是亞特蘭蒂斯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該書封面的介紹說:「當太平洋中現已消失的那個姆大陸變得人聲鼎沸的時候,文明開始了……而美洲是姆的第一批殖民地之一。殖民運動從美洲蔓延至亞特蘭蒂斯,然後到歐洲非洲,直至姆大陸和亞特蘭蒂斯在災難中毀滅。」

《姆大陸的神聖符號》的封面上寫道:「詹姆斯·喬治瓦特堅持對世界上最沒有根據的失落文明——人類的祖國姆大陸——進行神秘而具有歷史性的探索。

喬治瓦特重點強調現代宗教的共同起源。他有關姆國聖書的理論非常極端,令人震驚。他說,這本古書是基督教的基礎!沒有哪個研習神秘的比較宗教學或者人類學的人願意錯過這件驚心動魄的事。」

喬治瓦特有幾年很受媒體的追捧。1934年到1935年間,他出版了最後一套書。《姆大陸的宇宙力量·第一卷》的封面上這樣寫道:「人們最遲在15000年前就已經完全理解姆大陸的宇宙力量了。人們運用這些力量,將這片失落之地的文明帶到了巔峰。如今,我們才剛剛理解並達到那些成就。詹姆斯·喬治瓦特和古粘土板打交道,他重現了這一令人驚奇的技術。每一個對史前時代和神秘學感興趣的人都迷上了《姆大陸的宇宙力量》。」

《姆大陸的宇宙力量·第二卷》的封面上寫道:「本書是詹姆斯·喬治瓦特精彩的姆大陸系列叢書中的第五冊。本書中,詹姆斯·喬治瓦特挑戰了許多現行的理論和科學『知識』,在古人對失落的姆大陸的智慧結晶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驚人的新的宇宙誕生理論。他解釋說,所謂的冰河時代根本不存在,同時也說明了那個時期到底發生了什麼。地心裏面不是熔漿,而是氣體。人類經歷了地球上所有災難性的變化。他給出了考古學依據。」

在他最後一本書出版後大約一年,詹姆斯·喬治瓦特上校就去世了。他走得很安詳,因為在他離開印度之後,印度聖人教給他的東西填補了他空虛的生活。並且,他把那些東西展示給了這個世界。

詹姆斯·喬 治瓦 特是一位魅力十足且真正飽經風霜的人。他當過兵,做過軍官,研究過神秘主義,學習過古代語言。他同時也是一位藝術家、製圖師、書法家、推銷員、發明家和作家。在很多年裡,他一直是一位少有的「專業旅行者」。

人物作品

喬治瓦特著述頗豐,他的第一本書也是他的代表作《遺失的姆大陸之謎》在1926年出版,那時候他已經有76歲高齡了。

1931年,紐約出版商艾維斯·沃什伯恩(Ives Washburn)重新修訂並出版了這本書。另外四本書也由這家出版公司先後出版:《姆大陸的孩子》(The Childen of Mu,1931),《姆大陸的神聖符號》(The Sacred Symbols of Mu,1933),《姆大陸的宇宙力量·第一卷》(The Cosmic Force of Mu,Volune One,1933)和《姆大陸的宇宙力量·第二卷》(The Cosmic Force of Mu,Volune Two,1935)。每本書讀起來都引人入勝,《失落的姆大陸》在當時更是造成了一場不小的轟動。

其中《遺失的姆大陸之謎》由尚書文化傳媒引進制作,於2011年7月上市,中國讀者可以藉助這本書來了解喬治瓦特,了解神秘的姆大陸。

代表作品

喬治瓦特最具代表性也最重要的作品就是《遺失的姆大陸之謎》,這本書於1926年出版至今,已經無數次的再版,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暢銷到世界各地。中文版於2011年7月面世 。

內容簡介

早在1863年,法國學者德·布爾布爾在馬德里國家歷史學會圖書館裡,發現了西班牙征服中美洲時代的神父狄埃戈·德·蘭達撰寫的《尤卡坦事物考證》手稿,他根據手稿中記錄的瑪雅象形文字草圖,閱讀了現收藏在西班牙的瑪雅文獻《特洛阿諾抄本》,發覺其中有兩處記錄了一個名叫「姆」的大陸因超級火山爆發而消失。

此後,關於姆大陸的研究著作大量湧現,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即是本書作者詹姆斯·喬治瓦特。他通過大量的研究和廣泛的調查,並輔以獨到的推理和大膽的假設,勾勒出遠古時期姆大陸的概貌。本書在紐約一經出版,立即成為轟動一時的暢銷書,至今不衰。

根據作者的研究,姆大陸的面積占據了南太平洋的大半部,南起塔希娛島,北接夏威夷群島,東至復活節島,西止馬里亞納群島,東西長約8000公里,南北寬約5000公里,面積相當於南北美洲面積的總和。

在其文明的鼎盛時期,約有約6400萬黃、白、黑各種膚色的人種生活在這個大陸上。他們擁有高度的文化,在建築和航海方面尤其出類拔萃。拉-姆,作為他們的國君,既是古大陸的最高統治者,又是最神聖的宗教領袖。他統治着七個主要的城市,並在世界各地擁有殖民地。

作者引述了大量古代文獻──包括藏於西藏某寺院中一部記載4000年前占星術的文獻《拉薩記錄》,以及瑪雅《特洛阿諾抄本》、《德累斯頓抄本》、《波斯抄本》、《科特西亞抄本》等古文獻──證明了姆大陸在2500030年以前的消亡。

他還描繪了超級火山爆發後姆大陸的部分倖存者的移民線路。他認為,人類文明發源於姆大陸,繼而傳播到美洲大陸,然後又從美洲大陸傳播到大西洋上的大西洲(即亞特蘭蒂斯),最後才從那裡傳播到埃及歐洲非洲,因此,姆大陸是人類文明的搖籃。

至於姆大陸消逝後遺留下來的城市遺蹟,作者認為在太平洋諸島上比比皆是。當時屬於姆大陸一部分的復活節島倖免於這場災難,沒有沉入海底,現在島上的眾多巨人石像和刻有文字的石板都是姆大陸的遺物。波納佩島附近的南馬特爾小島上的建築遺址以王陵所在的「神廟島」為中心,共有90餘座人工島,每座島上均有高約10米的玄武岩石城牆,島上還設有防波提、牢獄等,也是姆大陸的遺蹟。塔西堤島上有一種類似中美洲金字塔的建築物,更是姆大陸的遺物……

精彩看點

自從大陸漂移說誕生以來,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的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在上古時期究竟發生過什麼,一直是人們的好奇心之所在。隨着考古學、海洋學與地質學的發展,傳說中三個大洋上的三個永眠水底的大陸終於浮出水面。

本書作者通過《特洛阿諾抄本》等四部古瑪雅抄本和藏於西藏某寺院中一部記載4000年前占星術的文獻《拉薩記錄》,發現這兩個相隔萬里的古老文明共同記載了一個民族記憶:2500030年以前,一個擁有高度文明的大陸因超級火山爆發而消失。它就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名列三大古陸之首的「姆大陸」。

人生評價

瓦特是世界公認的蒸汽機發明家。他的創造精神、超人的才能和不懈的鑽研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瓦特改進、發明的蒸汽機是對近代科學和生產的巨大貢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導致了第一次工業技術革命的興起,極大地推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廣泛應用到紡織、冶金、採煤、交通等部門去,很快引起了一場技術革命。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用瓦特蒸汽機作動力的輪船;英國人史蒂芬遜發明了用瓦特蒸汽機作動力的火車。瓦特的蒸汽機成為真正的國際性發明,它有力地促進了歐洲18世紀的產業革命,推動世界工業進入了「蒸汽時代」。

1784年4月,英國政府授予瓦特以製造蒸汽機的專利證書。馬克思曾經評論說:瓦特的偉大天才表現在他所取得的專利的說明書中,他沒有把自己的蒸汽機說成是一種用於特殊目的的發明,而是把它說成是大工業普遍應用的發動機。

羅爾特所著《詹姆斯·瓦特》中,曾寫道瓦特蒸汽機巨大的、不知疲倦的威力使生產方法以過去所不能想象的規模走上了機械化道路。」

瓦特生活在十八、十九世紀的英國,所以在他的身上不可避免的帶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他曾經阻撓雙筒蒸汽機和高壓蒸汽機的發明和推廣,還嘲笑別人用蒸汽機來驅動車輛的努力。瓦特為蒸汽機的推廣使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有力的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這樣寫道:「蒸汽機是第一個真正國際性的發明……瓦特給它加上了一個分離的冷凝器,這就使蒸汽機在原則上達到了現在的水平。「

瓦特的訃告中,對他發明的蒸汽機有這樣的讚頌:「它武裝了人類,使虛弱無力的雙手變得力大無窮,健全了人類的大腦以處理一切難題。它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造奇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將有助並報償後代的勞動。」

歷史紀念

瓦特死後安葬於家鄉漢茲沃斯的聖瑪麗教堂後的公墓。

多年後教堂擴建,使得瓦特的墓地實際上處於新教堂的內部。教堂里並建有瓦特、博爾頓與默多克三人的紀念像。同時瓦特參加的『月亮學社』的紀念碑上也有瓦特與一台蒸汽機雕繪。伯明翰 的一所學校以瓦特的名字命名。

瓦特的眾多手稿還保存在伯明翰中心圖書館裡,至今圖書館前還有瓦特的雕像。博爾頓的舊居現在是一個博物館,用以紀念他與瓦特在蒸汽機發明上的貢獻。

蘇格蘭有一些學院也以瓦特的名字命名,比如知名的「詹姆斯·瓦特學院」(James Watt College)。愛丁堡附近老牌的「赫瑞-瓦特大學」(Heriot-Watt University),其前身就是建立於1821年的「瓦特藝術學校」(Watt Institution and School of Arts)。

英國各地,有超過50條道路以瓦特的名字命名。在倫敦的西敏寺也建有瓦特紀念碑。

瓦特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發明家之一。在美國作家查爾斯·穆雷的《人類成就》(Human Accomplishment)一書中,他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在歷史上最知名的229位發明家中,瓦特愛迪生並列第一位。

在1978年邁克爾·哈特發表了一篇引發熱烈討論的作品《人類歷史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中,瓦特因為改進蒸汽機而被列在第22位。 為紀念瓦特的貢獻,國際單位制中的功率單位以瓦特命名。


相關影片

Ancient Relics of Mu
Dünyanın Gerçek Tarihini Araştıran James Churchward Kimdi?
James Churchward's Theories Part 1
James Churchward and the "Christ Conspiracy" Part 2

參考文獻

  1. Lira, Carl. Biography of James Watt. egr.msu.edu. 2001 [5 July 2010]. 
  2. Tann, Jennifer. James Watt (1736–1819).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3. Thomas, Henry; Thomas, Dana Lee. Living adventures in science. Ayer Publishing. 1954: 25. 
  4. Marshall (1925) Chapter 3
  5. Robinson, Eric; McKie, Doublas. Partners in Science: Letters of James Watt and Joseph Black. Cambridge, Massachuset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