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謝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謝冕(1932年1月6日-),曾用筆名謝魚梁、梁雨風,福建福州人,中國當代文藝評論家、詩人、作家。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後留校任教,現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並擔任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1]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任詩歌理論刊物《詩探索》及《新詩評論》主編。

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2005年,起擔任北京大學中國新詩研究院院長,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領域有很大影響。

2018年10月16日,謝冕研究力作《中國新詩史略》在北京發布。謝冕說自己「我一輩子只做文學,文學只做了詩歌。」[2] 他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新詩史和新詩理論的研究,特別專注於中國當代詩的理論批評。對推動中國新詩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3]

『三個崛起』中國詩歌現代轉化的標誌人物

『三個崛起』的第一個『崛起』

1980年,謝冕在《光明日報》發表了他的論文《在新的崛起面前》。這被稱為『三個崛起』的第一個『崛起』。[4]

引發了關於新詩潮的廣泛討論,關於後來被稱為『朦朧詩』的論戰,他是這場論戰的參與者。回到北京,應《光明日報》之邀,他便寫出影響整個詩壇的檄文,即《在新的崛起面前》,旗幟鮮明地為『朦朧詩』辯護。

新詩潮 - 『朦朧詩』

其實『朦朧詩』原是反對者帶有嘲諷意味的稱謂,謝冕總是習慣地把『朦朧詩』稱之為新詩潮。這篇只有三千字的文章發表之後,迅即受到了激烈的、不間斷的批判和圍攻。在『反自由化』和『反精神污染』的變態時期,甚至有人把這些本來屬於學術和藝術層面的論題,拔高到政治批判的高度上來。也就是從那時起,謝冕自覺不自覺地成為中國詩歌現代轉化的標志性人物,他成為一面旗幟,同時也成為一個批判的靶子。

在『受寵若驚』的時間裡,謝冕感受最深的是:『我不僅感到了世道的可怕,而且感到了中國的惰性。中國的文人順從成疾,便生發出奴性來,這些人由奴隸而成為專制主義的衛道者,他們頑強地反對哪怕是給黑屋子開一扇可以透透空氣的窗子。一些習慣了「假、大、空」的人,甚至以「維護民族傳統」的名義、以反對「崇洋媚外」為藉口,拒絕詩的現代轉化。』

先行者的背影

1986年,前後朱凌波包臨軒寫過一篇批評謝冕的文章《疲憊的追蹤》,其中斷言謝冕已經無法准確把握後朦朧詩時期中國詩歌的脈搏,擔當不起未來引領詩歌方向的大任。那時《深圳青年報》正醞釀現代主義詩歌流派大展,市面洋溢著『反崇高』『反意象』等先鋒性的提法,後來者開始輕率地否定新詩潮的經驗,心急火燎地高喊『pass北島!』革命性迫使有些人必須要滅掉先行者的背影,以便『替代』得更合情合理一些。

謝冕在回憶那個時期的思潮時,他曾說:『一些人不珍惜那來之不易的成果,他們正在肆意地揮霍前人用淚水、甚至是用血水換來的有限的創作自由。他們奢侈地濫用這些自由,不遺餘力地使詩歌鄙俗化。他們以輕蔑的態度嘲弄崇高,甚至有意地破壞詩歌與生俱來的審美性。他們抽空思想,殫精竭慮地玩弄技巧,使詩歌變成空洞的彩色氣球。他們不知道,當我們的身邊充斥著物慾的誘惑,當精神、思想的價值受到普遍的質疑時,詩歌是一種拯救。

謝冕:大時代需要「大詩」

他吟起賈島的「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談起了百年裡郭沫若那吞掉日月的「天狗」和艾青的「常含淚水」。他說,這才是有大胸懷、大境界、大氣魄的「大詩」。

偉大的詩人不會陶醉於自我撫摸而遠離人間的大悲哀、大歡樂。

87歲的謝冕仍在等待,等待著這個大時代里大胸懷、大境界、大氣魄的「大詩」,等待著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那樣動情的詩歌。[5]

像一顆蒲公英的種子

 謝冕像一顆蒲公英的種子,被風從福建吹落在北大燕園,從此他的生活和學術就根植於這片特殊的土壤。從青年到中年,一直到現在鬢發斑白,始終都沐浴在燕園的自由空氣和民主精神之中。

他的學術成就不單單是一篇《在新的崛起面前》,在象徵著科學和民主精神的校園裡,他的成就也不僅僅是文學批評和文學史研究本身。時代曾給予他們那一代人特殊的際遇和使命,或許痛苦多於歡愉,但在與習慣思維和因襲勢力的勇敢抗爭中,謝冕的身上無疑具有豐富的歷史預見和超前的思想銳氣。正因為具有豐博的學識、閃光的纔智和莊嚴無畏的獨立思想,當年挺身而出的是他!而由於有著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銳的抗爭精神,即便遭遇天大的逆境,這個樂觀的老頭兒始終都沒有妥協過。

乃一介詩翁

謝冕,不是白居易筆下的「賣炭翁」,更不是柳宗元筆下出世的「孤舟蓑笠翁」。更重要的是謝冕從不覺得自己是老翁,只感到比別人年紀「大」一點而已。他永遠是達觀的,不僅自己快樂,周圍的人都會因為他而變得快樂。前些年他已經退休,但並未停止忙碌。一個七十多歲長者的健康,除了始終堅持身體鍛煉,進行慢跑、冷水浴之外,可能還取決於他對詩歌的熱愛。

他站在數九寒天的冰雪裡,興致勃勃地抱著頭網捕獲的大魚,欣喜讓他綻放出孩子般燦爛的笑容。他最得意的事情是:以七十多歲之高齡,曾在大風雨中登上黃山的蓮花峰絕頂,曾在暴風雨中步行八千級石階直逼梵淨山金頂!我猜想,他內心深處一定也會有不快樂的懮慮,比如對近年來人文精神的失落、價值觀的解體,以及理想精神的淡漠。

著作

謝冕1948年開始文學創作,曾在《中央日報》、《星閩日報》、《福建時報》等報刊發表詩和散文等。

1950年代開始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以及詩歌理論批評。

學術專著

《湖岸詩評》。

《共和國的星光》。

《文學的綠色革命》。

《新世紀的太陽》。

《大轉型——後新時期文化研究》(合著)。

《1898 :百年憂患》。

《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等十餘種。

散文隨筆集

《世紀留言》。

《永遠的校園》。

《流向遠方的水》。

《心中風景》。

詩歌

《白沙島》。

主編過大型叢書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10卷)。

《百年中國文學經典》(8卷)。

《百年中國文學總系》(12卷)。

獲獎

榮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優秀成果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