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謝春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謝春德

圖片來自artemperor

謝春德(1949年),出生於台中市,台灣攝影家、藝術家。

生平

1949年出生於台中農家,台中縣沙鹿高工讀一年後休學,當過鐵工廠黑手、廣告社學徒、郵局腳踏車管理員。後來帶著父母變賣田產的新臺幣十萬元,買一部Leica相機、一套Hasselblad相機、一部Sinar4x5相機與一部16mm Bolex電影攝影機隻身上台北。

19歲以其前衛、超現實的風格,獲得精工社畫廊開第一次個展機會,在1970年代中期,謝春德與胡永、淩明聲、柯錫傑、莊靈、周棟國、張國雄、張照堂、郭英聲等人提出「反沙龍傳統」,追求新攝影價值觀的想法,他們以超廣角鏡頭、粗粒子、高反差、荒謬、誇張等攝影語言,組成了「V-10」(視覺藝術群)攝影團體,1976年謝春德更與胡永、鄭森池、李啟華主編「現代攝影」雙月刊,以高反差、粗粒子的現代主義攝影作為號召。

1974至1988年間謝春德持續地舉辦個展:「古典的聯想」(1974)、「吾土吾民」(1979)、「窗與鏡子」(1981)、「時代的臉」(1986)、與「家園」(1988)。從第二次個展「古典的聯想」,謝春德開始展現了對鄉土關懷的重視,1974年,謝春德召集了一群作家(吳念真林清玄馬以工古蒙仁等)及攝影家(林柏樑與梁正居),用影像與文字去記錄台灣這塊土地的景觀與人文,後來大家開始各自進行,1982年古蒙仁著作了《蓬萊之旅》,1984年梁正居也編輯成《台灣行腳》,1984年爾雅出版社則發行了謝春德的《作家之旅》。

1988年沈氏印刷更將謝春德這段漫長創作過程集結成《家園》一書。1986年「時代的臉」攝影系列,謝春德網羅了台灣當代的藝術工作者、文人學者以及影視演員如金士傑席德進、三毛、趙無極等,為他們拍攝肖像。

而在謝春德的藝術創作之外,謝春德更將觸角伸向時尚、設計與舞台,他曾經擔任時報週刊攝影主編,也當過攝影老師,更曾是MTV和CF(廣告片)的導演,最耳熟能詳的作品為王菲的「我願意」MV、以及為廣告公司拍攝的裕隆汽車「新好男人」系列廣告,也製作一系列超現實風格中興百貨「小紅帽篇」、「盧燕篇」等,並屢次獲得時報廣告金像獎的肯定。他也為電影「兒子的大玩偶」、「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殺夫」作劇照拍攝及海報企劃,也為電影「今年湖畔會很冷」擔任藝術指導。自1975年開始跨足舞台攝影,如雲門舞集蘭陵劇坊雅音小集當代傳奇劇場太古踏舞團光環舞集優劇場表演工作坊

2002年他出了新作品「無境漂流」,其中集結了他自九零年代開始數位後製、影像實驗的技術成果,他將新、舊底片掃描到電腦裡,透過影像處理軟體,將影像修飾調整為自己想要的效果,而為了控制影響輸出的品質,他也在不同印表機、紙張、墨水中嘗試出最佳的組合,以呈現出跟螢幕一樣的成果。

2003年,謝春德投身餐飲業,與莊月嬌(阿嬌)開張了一家從裝潢、傢俱、到石器都自己親手設計的「食方」餐廳,食方曾被英國著名出版社Phaidon(Coco)書中名列全球百大餐廳之一。食方於2010年歇業。

2011年謝春德推出「Raw(三重)」系列,並由前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多明尼克.巴依尼(Dominique Païni)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林志明共同策展,名為:「春德的盛宴」。此展被選為當屆五大傑出作品之一。「春德的盛宴」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由21幅照片組成的『生-RAW』系列,以編導式攝影為方法去建構出如夢境般場景,而充滿愛慾及死亡交纏的寓意,緊扣著謝春德對家、對土地深深的鄉愁,展現出他個人獨特的對人類生存的領悟;第二部分是裝置,其中包括一巨幅照片;第三部分為「飲食劇場(Cooking Theater)」的行為藝術表演,現場烹煮台灣鄉土菜、台灣茶,結合台灣阿美族女巫楊佳妱的演唱以及蕭賀文的舞蹈,每日表演兩回,每回60分鐘,邀請8名賓客參與。

2011至2013年,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攝影史學家莫尼克.西卡爾博士(Monique Sicard)以謝春德為其「視覺藝術/攝影觀看生成」(Genesis of Visual Arts/Photographic)研究群的研究對象,並於2013年率歐洲藝術電視台ARTE來台拍攝謝春德專題紀錄片。

2013年,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謝春德回顧展:「微光行/謝春德」。其中囊括謝春德逾半世紀的藝術創作、時尚作品,還有進行中的「天火」系列。

2011年由台北當代藝術館所籌組,並由法國電影館(La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前館長多明尼克‧巴依尼教授(Dominique Païni)與台灣學者林志明共同策劃,於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舉辦個展「春德的盛宴」(Le Festin de Chun-Te),以「盛宴」為題,包含三大主要部分:(1) 攝影作品《生》系列(Raw);(2) 裝置作品,包括大尺幅輸出的攝影作品;(3)多場與盛宴主題相關的《飲食劇場》表演,邀請觀眾深入瞭解謝春德跨越攝影、設計、裝置、影像、舞台及美食、數位技術發展等領域的藝術內涵[1]

2013年,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攝影史學家莫尼克.西卡爾博士(Monique Sicard)以謝春德為其「視覺藝術/攝影觀看生成」(Genesis of Visual Arts/Photographic)研究群的研究對象,率歐洲藝術電視台ARTE來台拍攝謝春德專題紀錄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