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護國寺大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護國寺大院
圖片來自163

護國寺大院是中國北京市西城區的一條胡同,因護國寺而得名。

簡介

護國寺大院即護國寺的主體部分,從垂花門至金剛殿後身,廢圮後成為民居院落,十分污穢。後來,護國寺影院、煤廠、廠橋服裝廠倉庫設在護國寺大院內,其餘全為平房住宅。

護國寺大院的道路呈不規則走向。東側自現存的護國寺金剛殿東側連接護國寺東巷,入口之後折向北,直達百花深處。中間有兩處向西,曲折通往護國寺西巷,這兩條小巷中間,還有一條南北向的小巷連通。

北京護國寺

大隆善護國寺,俗稱護國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護國寺街,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1]

歷史

護國寺的前身為北崇國寺。歷史上,北京曾有南、北兩座崇國寺。其中,南崇國寺始建年代不詳,但至少在金朝初年便已存在,趙子砥《燕雲錄》稱,北宋靖康二年,「奉使官中書侍郎陳過庭、門下侍郎耿南仲並文武官五十餘員,本在真定,丁未八月遣詣燕山崇國寺安泊。」此崇國寺應為南崇國寺,這是南崇國寺留下的最早記錄。金朝末年,蒙古軍進攻金朝,南崇國寺被毀。元朝建立後,南崇國寺獲修復,至元朝末年元順帝時,依然有南、北兩座崇國寺存在。元朝之後,南崇國寺再無記錄。

北崇國寺的創始人為南崇國寺住持釋善選的弟子釋定演,用地由元世祖所賜。該寺始建時間有爭議,護國寺內的皇慶碑稱元世祖賜地為至元二十四年,至正碑則稱是至元二十二年,護國寺內千佛殿有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碑,碑文載「大都路僧錄寺札復薊州遵化縣般若院莊田水碾歸崇國北寺掌管。」這是「崇國北寺」首次出現在文獻中。故該寺應建成於至元二十一年。

北崇國寺建成後,元朝朝廷頻頻頒賜,其轄下寺院也從般若院擴展到不少於20多所。元仁宗皇慶延佑年間,先後賜鈔3000多錠,並增建了山門。延佑二年(1315年),中書省參政速安及其子曲迷失不花在千佛殿後面施建舍利塔元順帝至正五年(1345年),僧人釋智學等人重修法堂、雲堂、祖師堂、伽藍堂,以及廚庫、僧房、使者僦屋50多間,並新建了鐘樓、法堂東廊廡、南方丈等30多間,以上工程經6年方才完工。

寺內的千佛殿藏有兩尊土像,據傳為元朝丞相托克托夫婦,而北崇國寺據傳就是托克托的故宅。《帝京景物略》載,「寺為元丞相托克託故宅,有托克托夫婦像,侍立殿中,在千佛殿,一幞頭朱衣,一鳳冠朱衣。」但是,《燕都叢考》則稱,「北崇國寺建於元初世祖時,托克托系元末順帝時人,彼時已有此寺,萬無毀寺建宅之理。」元朝的慣例是大臣奉旨出、入大都均不回自己的住宅,而是先住在寺院內,待覆命之後才回住宅。所以可能是托克托丞相當時常借住在北崇國寺,時間一長便被誤認為此處是其住宅。

參考文獻

  1. 佟洵 主編,佛教與北京寺廟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199-2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