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延壽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護國延壽寺 |
---|
![]()
|
護國延壽寺,俗稱西塔延壽寺,是位於中國遼寧省瀋陽市和平區市府大路82號的一座佛教寺院。原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現已改為漢傳佛教寺院。
歷史
護國延壽寺於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開始興建,順治二年(1645年)夏竣工。該寺是當時盛京城東、西、南、北四塔四寺之一。寺內碑文記載:「盛京四面各建莊嚴寶寺,每寺大佛一尊,左右佛二尊,菩薩八尊,天王四位,浮圖一座,東為慧燈朗照,名曰永光寺;南為普安眾庶,名曰廣慈寺;西為虔祝聖壽,名曰延壽寺;北為流通正法,名曰法輪寺。」[1]當時這四塔高度統一為33米,每座塔的占地面積均為225平方米。
《盛京通志》載:延壽寺「在懷遠門外五里,大殿五楹,經堂三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鐘鼓樓二座,寺西寶塔一座,山門三楹,藏經樓一楹,禪堂、僧房三十間,紅牆黃瓦,氣勢宏偉。」
清朝乾隆帝為四寺題寫了匾額,懸掛在四寺的大殿上。其中,永光寺為「慈育群靈」,延壽寺為「金粟祥光」,廣慈寺為「心宏彼岸」,法輪寺為「金鏡周圓」。
護國延壽寺自清朝創建後,一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香火興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東北創建無宗教示範區,該寺遭到嚴重破壞。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延壽寺建築被全部拆除。延壽寺內的西塔因過於殘破,於1968年遭到拆除。拆除西塔時發現地宮,出土了佛像等珍貴文物。至此,護國延壽寺及西塔均不復存在。
1980年代,東塔、南塔、北塔先後獲得修復。1998年,為了恢復「盛京八景」之一的西塔及護國延壽寺,瀋陽市籌集資金,在原址按照西塔的原貌復建西塔。復建後的西塔,塔基占地面積256平方米,塔高26.33米,復建的延壽寺占地總面積4000平方米。復建後,護國延壽寺及西塔由瀋陽市文博中心管理。
2005年底,中共瀋陽市委、瀋陽市人民政府決定將「四塔」移交給宗教界管理。四塔中,北塔法輪寺於2003年經遼寧省宗教局批准恢復為對外開放的藏傳佛教活動場所;其餘三塔及寺則一直由市、區文物部門或城管部門管理。[2]
2007年10月21日,「瀋陽市西塔護國延壽寺舉行佛像開光暨瀋陽市佛教協會喬遷慶典」在護國延壽寺舉行。護國延壽寺佛像開光,同時瀋陽市佛教協會正式從慈恩寺遷入護國延壽寺。護國延壽寺也成為了一座漢傳佛教寺院。[3]
2008年10月27日,「延壽寺」被瀋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隨後由瀋陽市文物局為該寺掛文物保護單位牌。
建築
復建後的護國延壽寺位於市府大路與西塔街交匯處的西北角,緊鄰西塔商業街。護國延壽寺東至該寺東牆,南至市府大路,西至安圖街,北至敦化一路,總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該寺東南側為四棟住宅樓,東側為中韓旅遊商業廣場。[4]
復建後的護國延壽寺坐北朝南,面向市府大路,主要建築有:
- 山門:上懸「護國延壽寺」匾額。山門內為西塔。
- 西塔:位于山門內,白色。
- 法王殿:位於西塔正北。上懸「法王殿」匾額。殿內兩側供奉四大天王,中間供奉天宮彌勒佛像,彌勒佛背面供奉韋馱像。
- 月亮門:法王殿兩側有白牆,每側牆上分別開有一座月亮門,通往大雄寶殿所在院落。
- 大雄寶殿:位於法王殿正北。供奉三世佛像。
- 東、西配殿:位於大雄寶殿前左右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