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建於2011年10月13日,於2013年5月22日通過驗收,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依託於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下簡稱「計算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科學院南路。實驗室的研究領域包括:高端計算機體系結構和設計方法、微體系結構、編譯和編程、VLSI與容錯計算、非傳統計算機體系結構。實驗室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系統結構重點實驗室。

基本內容

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該實驗室是我國在計算機體系結構方面唯一的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0年4月,實驗室經科技部批准立項。

2011年12月,實驗室在中科院計算所揭牌,於2013年5月22日通過驗收,新揭牌的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主要從事計算機體系結構和系統設計方法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據該實驗室主任、中科院計算所所長孫凝暉介紹,實驗室主要設立了高端計算機體系結構和設計方法、微體系結構、編譯和編程、VLSI與容錯計算、非傳統計算機體系結構5個研究方向[1],發展目標是建立具有國際水平的計算機體系結構研究實驗平台,為全國計算機體系結構研究提供基礎支持。

正式揭牌

2011年12月9日,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揭牌[2],該實驗室當天還舉行了開放日活動,向社會各界展示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大部分都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和會議上,提高了中科院計算所在體系結構研究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目前我國共有國家重點實驗室382個,包括在高校和研究院所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261個、試點國家實驗室6個。

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於中科院計算所,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是李國傑院士,主任是孫凝暉研究員。目前正式在編固定人員54人(研究人員48人,技術支持4人,管理2人),研究員15人(其中院士3人),副研究員/高工11人。其中,3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人獲得中國十大傑出青年,4人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1人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2人獲得了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提名),2人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2人獲得了中國計算機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2個團隊獲得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研究方向

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設立五個主要研究方向,即高端計算機體系結構和設計方法、微體系結構、編譯和編程、VLSI與容錯計算、非傳統計算機體系結構。圍繞五個研究方向,結合實驗室現有的基礎和未來的發展規劃,下設五個實驗室(先進計算機系統實驗室、微體系結構實驗室、編譯與編程實驗室、集成電路實驗室、並行算法實驗室)和四個研究組(處理器設計研究組、操作系統研究組、存儲體系結構研究組、量子計算研究組)。

以計算機系統結構的學科優勢為依託,圍繞超並行計算機系統和多核處理器開展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前沿探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計算機系統設計理論,微處理器設計的新原理、新結構和新方法。通過研究新型高性能計算機的體系結構,面向新型體系結構的模擬仿真、操作系統、應用建模和優化技術,高端處理器的微體系結構,跨平台多系統虛擬化技術、大規模片上多核並行處理器設計方法、可擴展可重構處理器設計方法,並行程序設計模型、語言、編譯,先進微處理器的代碼生成與優化,計算機體系結構及微體系結構可靠性設計,多核處理器的自測試、自診斷、自修復設計,VLSI測試和設計驗證方法,為高性能計算機系統和高性能處理器設計領域的發展持續提供創新方法和關鍵技術。解決本領域國家急待解決的重大關鍵問題,推動計算機系統結構學科的科技進步。

視頻

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計算機體系結構1
從0到1,計算有你-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