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討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討悖讀音是tǎo bèi。意思是懲治悖逆[1]

[]

出處

明 莊元臣 《叔苴子外篇》卷一:「朝覲之禮,非所以討悖也,而悖自弭;絃誦之禮,非所以懲暴也,而暴自化。」

解釋

懲治悖逆。

《抱朴子外篇》則主要談論社會上的各種事情,其內容可具體概括為:論人間得失,譏刺世俗,講治民之法; 評世事臧否,主張藏器待時,克己思君; 論諫君主任賢能,愛民節慾,獨掌權柄;論超俗出世,修身著書等。

自從漢末黃巾失敗,張魯降曹後,曹操令天師部眾北遷,天師道眾逐散布天下。魏晉時期,由於統治者對道教活動的限制,五斗米道的發展暫時停滯。但是社會上的一些散落各地的天師道教徒仍然十分活躍,漸漸形成了一些新的道派。與張道陵的天師道與陶弘景的上清派相比歷史上並不存在所謂的靈寶派。

所謂「葛氏道流派辨析

甚麼是「葛氏道」?按小林正美的說法是:葛氏道始於三國吳的左慈,左慈以後,是葛玄鄭隱葛洪葛望、葛巢甫等,代代以葛氏一族為中心繼承的道流……到劉宋末,葛氏道似就消失了。 4

小林正美所謂「道流」,就是中國研究者通常所謂「道派」。他說:

六朝時代江南存在著天師道、葛氏道和上清派三大道流。這裏所說的道流,是指共同尊尚特定的道典、共同信仰特定的神格、共同實踐特定仙術的人派別和這些人的思想系脈。 5但是,用小林自己歸納的道流標準來衡量,所謂葛氏道並不符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