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
中文名: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外文名: Parliamentary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起 源: 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 |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Parliamentary constitutional monarchy),簡稱議會君主制。其主要特點是:議會不僅是國家的最高立法機 關,而且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由議會選舉產生的政府首腦組織政府,是真正的國家權力中心。君主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其職責多是禮儀性的。
特點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交出所有的權力(有些國家的紀年由君主指定),首相是國家的主要行政首腦,其缺點在於國家內仍存在着特權階級,優點是不用戰爭就可實現憲政。
權力運行
議會掌握立法權,內閣由議會下院多數黨領袖組建,下院多數黨領袖即為內閣首相。內閣掌握行政權,受議會監督,對議會負責。君主無實權,行使禮儀性的職責。
發展歷史
內閣由議會產生並對議會負責。英國是最早實行議會君主制的國家。[1]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實行這一政體的國家除英國外,還有西班牙、荷蘭、盧森堡、比利時、瑞典 、摩納哥、安道爾、挪威、日本、丹麥 、馬來西亞、柬埔寨等。
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中,國王是被議會請來的,國王的權利來源不再是神而是議會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用當時的有利形勢,儘量擴大自己的政治,經濟實力,利用他們所控制的議會,通過一系列的法律 來限制王權。1689年十月,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法案規 定:國王無權廢止法律,不得侵犯議會的的徵稅權,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組織常備軍,國王不得干涉議會言論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須定期召開議會。
這些法令的意義在於限制王權,擴大議會的權力。其結果是把實際權力轉移到了議會手中,確立了議會權力高於王權,司法權獨立於王權的原則,從而奠定了君主立憲制的法律基礎。
君主立憲制是現代資產階級代議制的表現形式之一,其實質是資產階級通過議會掌握立法權,這是最重要的國家權力。英國的議會制度奠基於中世紀的「自由大憲章」「牛津條例」等封建法律文獻。它們所確立的「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權」基本原則,構成了英國立憲政治的政治基礎。1688年的「光榮革命」是一場「不流血的革命」,而作為重要成果的《權利法案》是君主立憲制的憲法文本。現代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的特點是,在保留古老的憲政傳統和確立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基礎上,將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
英國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同時代表英國的形象、素質。但實權在內閣。議會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由國王、上院和下院組成。上院(貴族院)包括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新封貴族、上訴法院法官和教會大主教及主教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過,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襲貴 族失去上院議員資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議員將由專門的皇家委員會推薦。下院也叫平民院,議員由普選產生,採取最多票當選的小選區選舉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決定提前大選。政府實行內閣制,由女王任命在議會選舉中獲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出任首相併組閣,向議 會負責。英國陪審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至今已經是其刑事法制根深蒂固的組成部分了。從價值選擇來看,不難發現,這實際上也是人為地將法理與情理結合在一起的制度設計。法律固然是社會關係的調節器,但「法有限而情無窮」的固有矛盾從未消失過;法官固然是精通法律的,但存在着機械執法、無視情理的可能性。來自社會的陪審員們雖然不懂法律,卻懂社會情理。一個人難以代表複雜的社會心理,但來自方方面面的12個人應當說差不多了。知曉情理的陪審團和精通法理的法官結合在一起,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巧妙的組合。這不等於詬病沒有陪審團的訴訟模式,更不等於說不設陪審制度就必然會出現情與法的衝突。那麼多大陸法系國家都沒有陪審團,定然有別的結合方式,比如制度層面和操作層面。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理念應是相近的,即剛性之法和柔性之理的統籌兼顧。有一點還需注意,情理是柔性的和不具體的,但吸納情理的途徑和範圍應是剛性的和具體的,嚴防情對法的隨意侵蝕。
日本
日本為君主立憲國,1946年頒布的《日本國憲法》明確「主權在民」,而天皇則作為「日本國及日本國民的整體象徵,不再握有政治軍事權等統治國家的權力,僅僅作為日本國的虛位元首。
日本政治體制三權分立:立法權歸兩院制國會;司法權歸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權歸內閣、地方公共團體及中央省廳。憲法規定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為國會,眾議院480席,參議院242席。選民為20歲以上的國民。
從1955年起,原稱保守合同的自由民主黨(自民黨)一直長期執政,只是曾在1993年至1996年間短暫被對手替代執政,1996年後就一直執政到2009年。其餘在野政黨包括日本民主黨、日本社會民主黨、日本共產黨等,後於2009年的大選中被日本自由民主黨(自民黨)擊敗。現時日本自民黨及公民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執政。
挪威
現行憲法於1814年5月17日通過,後經多次修訂。憲法規定,挪威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為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統帥,並提名首相人選, 但無權解散議會。議會分上下兩院,除制定法律先由下院後由上院討論外,其他問題均由兩院合併討論。
瑞典
現行憲法由政府法典(1809年制定,1974年修訂)、王位繼承法(1810年制定,1979年修訂)和新聞自由法(1949年制定)三個基本法組成,此外還有議會組織法(1866年制定,1974年修訂)。憲法規定瑞典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作為國家象徵僅履行代表性或禮儀性職責,不能干預議會和政府工作。議會是國家唯一的立法機構,由普選產生。政府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對議會負責。國王的最年長子女是法定王位繼承人。議會為一院制。
丹麥
現行憲法於1915 年制定,1920 年、1953 年兩度修改。憲法規定,丹麥實行君主立憲制。經議會5/6 多數通過,政府可將一定範圍內的 主權交給某種「 國際機構」 。
比利時
1994年2月17日,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二世正式簽署了新憲法文本。憲法規定,比利時實行世襲君主立憲的聯邦制。國王為國家元首,三軍 最高統帥。國王和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和政府共同行使行政權,實權在政府,政府對議會負責。議會實行兩院制,眾議院行使立法權,參議院僅有立法建議和諮詢權,只在修憲和國家體制改革方面仍與眾議院享受同等權力。同時擴大地區政府的內政和外交權力。議員經普選產生,任期4年。新憲法首次承認女性王室成員的王位繼承權。
1994年2月17日,比利時眾參兩院通過比體制改革後的新憲法。這是1831年以來比利時第一次對憲法進行重大修改。新憲法從原來的140條增至198條,保留了原憲法有關基本自由、權力分享和國家民主的2/3條款。憲法規定比實行世襲君主立憲的聯邦制。國王為國家元首、三軍最高統帥。
西班牙
現行憲法於1978年12月6日全國公民投票通過,12月29日生效。憲法規定西班牙是社會與民主的法制國家,實行君主立憲制,議會民主制 ,王位由胡安·卡洛斯一世的直系後代世襲。國王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代表國家。政府負責治理國家並向議會報告工作。憲法承認並保證各民族地區的自治權。
安道爾
法國總統和西班牙塞奧—德烏赫爾地方主教同為國家元首,稱為兩大公。
1993年12月安首次舉行議會選舉,由里瓦斯·雷格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選舉中獲得相對多數並於1994年初組閣。1994年11月政府提出設立增稅方案,遭到議會以自由聯盟領導人馬克·福爾內為首的多數委員的反對並被彈劾下台。12月,議會主要政黨經過協商,同意由馬克·福爾內擔任首相併組建新政府。福爾內政府作為少數黨聯盟在議會中倍受牽制。1996年末,福爾內政府因提出經濟開放和銀行改革與反對黨爭執不下,最大的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也提出彈劾,要求政府下台。在此情況下,福爾內首相決定解散議會,並於1997年2月16日提 前舉行議會選舉。福爾內領導的自由聯盟大獲全勝,贏得議會28個席位中的16席,最大的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僅獲6席。同年4月初,福爾內組成新政府。2001年3月,福爾內領導的自由黨在大選中再次獲勝蟬聯執政。福上台後,積極推動政治穩定和經濟多元化,安政局日趨 穩定,經濟運行良好。
新憲法規定,法國總統和西班牙塞奧-德烏赫爾地方主教同為國家元首,國家主權屬於人民。實行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