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記張元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記張元事》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三筆》卷十一。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原文

自古夷狄之臣來入中國者,必為人用。由余入秦,穆公以霸,金日磾仕漢,脫武帝五柞之厄。唐世尤多,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李臨淮、高仙芝、渾瑊、李懷光、◆跌光顏、朱邪克用,皆立大功名,不可殫紀。然亦在朝廷所以御之,否則為郭藥師矣。倘使中國英俊,翻致力於異域,忌壯士以資敵國者,固亦多有。賈季在狄,晉六卿以為難日至;桓溫不能留王猛,使為苻堅用;唐莊宗不能知韓延徽,使為阿保機用;皆是也。西夏曩霄之叛,其謀皆出於華州士人張元與吳昊,而其事本末,國史不書。比得田晝承君集,實紀其事云:「張元、吳昊、姚嗣宗,皆關中人,負氣倜儻,有縱橫才,相與友善。嘗薄游塞上,觀覘山川風俗,有經略西鄙意。姚題詩崆峒山寺壁,在兩界間,云:『南粵干戈未息肩,五原金鼓又轟天。崆峒山叟笑無語,飽聽松聲春晝眠。』範文正公巡邊,見之大驚。又有『踏破賀蘭石,掃清西海塵』之句。張為《鸚鵡詩》,卒章曰:『好著金籠收拾取,莫教飛去別人家。』吳亦有詩。將謁韓、范二帥,恥自屈,不肯往,乃礱大石,刻詩其上,使壯夫拽之於通衢,三人從後哭之,欲以鼓動二帥。既而果召與相見,躊躇未用問,張、吳徑走西夏。范公以急騎追之,不及,乃表姚入幕府。張、吳既至夏國,夏人倚為謀主,以抗朝廷,連兵十餘年,西方至為疲弊,職此二人為之。時二人家屬羈縻隨州,間使諜者矯中國詔釋之,人未有知者。後乃聞西人臨境,作樂迎此二家而去,自是邊帥始待士矣。姚又有《述懷》詩曰:『大開雙白眼,只見一青天。』張有《雪》詩曰:『五丁仗劍決雲霓,直取銀河下帝畿。戰死玉龍三十萬,敗鱗風卷滿天飛。』吳詩獨不傳。觀此數聯,可想見其人非池中物也。」承君所記如此。予謂張、吳在夏國,然後舉事,不應韓、范作帥日尚猶在關中,豈非記其歲時先後不審乎?姚、張詩,筆談諸書,頗亦紀載。張、吳之名,正與羌酋二字同,蓋非偶然也。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容齋隨筆》[3]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記張元事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