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記憶深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記憶深處》
-舞台劇

記憶深處---舞台劇

《記憶深處》是由江蘇省演藝集團等創排的舞劇,作為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該劇以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探索1937年南京大屠殺過程為線索,以慘案親歷者的回憶為主題的,選取屠殺、見證、懺悔 、否認等關鍵詞構成相對獨立又相互印證的篇章,角度不同但共指同一個真相,對歷史事實進行記錄性呈現聚焦南京大屠殺親歷者,藝術地展現了埋藏在歷史深處觸及靈魂的記憶,將真相呈現於舞台之上。

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2015年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名錄》,13億中國人的記憶自此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記憶,南京大屠殺更加深深銘刻在歷史柱上。於是有了全新的舞劇《記憶深處》。

2018年12月8日至9日,《記憶深處》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記憶深處》

創排;江蘇省演藝集團等

演出地點;北京國家大劇院

演出信息

2017年9月18日,舞劇《記憶深處》在南京試演。

2018年12月8日至9日,江蘇省演藝集團等創排的舞劇《記憶深處》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2]

導演:佟睿睿[3]

2018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版

作曲:郭思達

主演:楊崢(飾 張純如) / 曲繼程(飾 東史郎)

演出日期:2018-12-14

演出團體:江蘇省演藝集團歌舞劇院[4]

演出劇院:江蘇大劇院

劇目評價

舞劇《記憶深處》以"真"為基礎,忠於真實人物和事件,把目光投向大屠殺慘案的個體親歷者埋藏深處、觸及靈魂的記憶,讓最黑暗時刻閃爍的人性光輝成為照亮未來的燈塔。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要擦清歷史的鏡子,抹去灰塵,以史為鑑,走好未來的路。"在南京大屠殺慘劇發生80年後的今天,我們以國家之名祭奠死難同胞,以正義之心追尋歷史真相,展現的是一個民族不忘過去、祈願和平的真誠姿態。擦掉歷史之鏡上的灰塵,是為了在真實呈現和正確認識歷史的過程中,獲取維護和平的力量,照亮砥礪前行的道路。

這是一部心理戲、人性戲,更是一部真誠創作的舞劇。在形形色色的標籤和臉譜面前,留在我腦海深處的是人物底色:拉貝們是可敬的,魏特琳們是虔誠的,李秀英們是勇敢的,東史郎們是誠實的,張純如們是執着的,還有那些日本右翼是可憎的。透過30萬冤魂的吶喊和劊子手的殘暴,每個人都混合出不同的生命質感。

記憶深處》的編舞用最直接有力的舞蹈語彙捕捉和呈現人物情感最強爆發點和心理矛盾的最敏感處。從提煉出具有強烈雕塑感的靈魂之舞的大開大合,到主要人物身體語彙的張弛頓挫、細緻入微,舞蹈的編排聚焦人物所處的具體環境,多層次多角度表達情感和心理變化,直指記憶深處不可忘卻的部分,直抵人心的力量。(導演佟睿睿評)

《記憶深處》以舞蹈的形式,祭奠罹難於戰火和屠殺的同胞,致敬那些曾經幫助過同胞的國際友人。記住歷史,並不是為了傳遞仇恨;記住黑暗,是為了看到光明。該劇運用平行空間的不同表述使得作品更具有真實性,在對比中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每個篇章背後,都是由個體記憶向群體記憶、人類共同記憶的蔓延和流淌。(新華網評)

導演思想

12年前我曾做過一部舞劇——《南京1937》,它也是我的第一部舞劇作品。時隔多年有一種情愫總在我心中縈繞,無法放下。

南京大屠殺作為民族記憶深處的疼痛,理應用藝術的形式讓更多的後來人知曉那段歷史,並反省戰爭中泯滅的人性是多麼的可怕,悲憫的人性如何散發光芒。

於是,12年後有了舞劇《記憶深處》的想法。它沒有沿用《南京1937》的線性結構,而是把張純如作為一個線索,引出南京大屠殺這場浩劫中親歷者們的那段回憶。

選取屠殺、見證、懺悔 、否認等關鍵詞構成相對獨立又相互印證的篇章,角度不同但共指同一個真相。有國際救援者更加真實的還原歷史,倖存者無法忘卻的傷痛,更有日本軍人的深切懺悔與日本右翼勢力的矢口否認。運用平行空間的不同表述使得這個作品更具有真實性,在對比中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每個篇章背後,都將是由個體記憶向群體記憶、人類共同記憶的蔓延和流淌。

2017年,是「南京大屠殺」事件80周年紀念。

12月13日, 已被列為國家公祭日,以國家的名義祭奠那些在屠殺中遇難的同胞,和在那場浩劫中為正義而戰的國際友人,還有張純如、這位為揭示南京大屠殺真相的當代犧牲者。

逝者如斯夫,記憶深處還在隱隱作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今天,我們終將以和平的名義,用這部作品,祭奠我們這個民族所經歷的苦難與傷痛。

總導演:佟睿睿

撰於:2017/02/21

作者思想

2019年12月5日上午,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了歌劇《拉貝日記》、舞劇《記憶深處》演出資料捐贈儀式,兩項作品相關的27件套實物資料及部分電子檔案正式入藏該館。以藝術形式記錄下國際友人的人道主義救援與大屠殺親歷者們的深刻回憶,也讓這段歷史真相傳向遠方。

舞劇《記憶深處》以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探索1937年南京大屠殺過程為線索,展現了南京大屠殺親歷者們的回憶。該劇選取屠殺、見證、懺悔、否認等關鍵詞構成相對獨立又相互印證的篇章,角度不同但都指向同一個真相,江蘇省演藝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小甦說:「大家平時可能不太喜歡觀看真正態度很嚴肅的作品,但這一題材能夠觸及國人疼痛,完全規避任何娛樂性,完全規避常規的美感,是真正意義上的純粹的嚴肅題材,具有極強的衝擊感和令人深思。」[5]

而原創歌劇《拉貝日記》則演繹了變成人間地獄的南京,有拉貝、魏特琳、馬吉等幾十位西方友人選擇留下來,守護着安全區內的二十萬難民的生命安全。

歌劇《拉貝日記》導演周沫說,1937年,她的奶奶只有7歲,雖僥倖躲過大屠殺浩劫,卻也經歷了舉家逃難,東躲西藏,經歷了也見證了這個城市的磨難與創傷。「南京大屠殺,即使時隔82年,依然是深深印刻在我DNA里的傷痕。從事導演工作後,我一直在想如何能用一種跨越文化、地域、國界的方式,向世界講述這一段被遺忘的歷史。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不僅要有物質層面上的載體,更需要人類心靈上的教化和觸動,讓後來人從各個層面傳播到世界各地,延展歷史的長度、深度與廣度。」

創作筆記、總譜手稿……這些文藝作品的創作承載了歷史記憶,是對歷史的銘記,也是對和平的嚮往。雖然這些資料並不是直接與歷史相關的文物,但文物部負責人艾德林說,為了明天而收藏今天,與大屠殺歷史相關的文化資料都值得珍藏,「除了本身我們帶有收藏管理職能,增加我們的產品數量、產品種類外,我們未來也可以利用它們辦展覽、編輯出版或者做其他的用途,通過這些捐贈的物品,進一步去加大關於這段歷史的傳播,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段歷史。」

視頻

《記憶深處》舞劇


民族舞劇《記憶深處》

參考資料

  1. 國家公祭日,舞劇《記憶深處》走近民族記憶的深處 搜狐,發布時間;2019-12-13 20:27
  2. 我對舞劇《記憶深處》的評價 快資訊,發布時間;2019-03-06 08:00大圖模式
  3. [1]搜狐,發布時間;2017-04-28 19:57
  4. 「黑暗中的微光,靈魂在跳舞」【唐詩逸|秦熙|曲繼程】舞劇《記憶深處》 ,發布時間;2019-11-01 09:09:37
  5. 歌劇《拉貝日記》、舞劇《記憶深處》讓刻在基因中的歷史傳向遠方 荔枝網,發布時間;2019年12月05日 1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