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記憶里的花香(王紅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記憶里的花香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記憶里的花香》中國當代作家王紅霞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記憶里的花香

世間萬物皆有靈性,你若賦予它情,它定回饋你愛!

植物也不例外。我與它們的情愫源自童年,這些年來我們始終如影相隨。

一 在我印象中,父親喜歡養花,母親喜歡種菜。受他們影響,我自然兩者兼愛。

每年五月,我家院裡就有花香鳥語了。金針花、坐鍋花與指甲花曾是我家的「招牌」花。

隨着「名花」的不斷介入,這些花漸漸淡出我和家人的視野。只是偶爾想起它們時,我的腦海還會閃現「明霞襯天碧」「綰髻能增顏」的美麗畫面。

就在一個月前,我在西溝轉悠時,偶然碰到久違了的坐鍋花,它瞬間勾起了我對童年的回憶。

二 十歲那年,父母臨時把家安置在一個沒有花香卻享有皇家御花園美譽的小村莊。

它緊鄰縣城,是個僅有三十來戶人家的小村,我家就借住在村西的一座三間磚瓦平房裡。

這是一排坐北朝南臨街房,獨院雙戶型,無院牆,修建於七十年代。因房主兒女均在外地工作生活,所以六間堂房始終閒置着無人居住。直到半年前,從福建來了三兄弟租了西三間,我家租了東三間,這才使得房屋有了人煙氣。

初來乍到,我走遍村子的每個角落,目之所及一派荒涼,絲毫也看不到與之美譽相匹配的景觀,不免心頭升起一絲惆悵。

好在房前有一大片未開墾的荒地可供我們使用,開闢出的地父母決定東邊種花,西邊種菜,中間留出一片空閒搭建雞籠。

以編竹蒸籠為生的戴家三兄弟有許多廢棄的竹筒與竹片,父母用它搭起個雞籠,還用它在地邊圍起了竹籬笆。

清明一過,父母開始在各自領地忙碌起來。我首先協助父親把瓦盆中的指甲花、坐鍋花分別移植到地里。移植前,我們下了大功夫,不但給每棵花都挖了坑,還在坑裡施了牛糞澆了水。

不知母親從哪兒帶回幾坨含泥土的金針花根,只見她把每坨根至上而下切割為二,並撕掉根上腐爛部分,剪去根部眾多毛根,然後,就由哥哥和我把有萌芽的那頭朝上直立放進地邊施過肥的坑內,最後,母親培土壓實後澆上水。

真是「有苗不愁長」。離開瓦盆束縛的那幾棵老株苗,就像人來瘋似的,見天就長。尤其是坐鍋花,它在舒筋展骨中不斷開枝散葉,從最初的單莖到一岔二,二岔四,四岔八莖,幾乎一氣呵成。它每個岔口都長有兩個紫關節與綠莖相連,無形中就給花苗增添了幾分媚色!

金針也沒閒着,它們就像得到統一指令,全都就地生髮出一捧細長綠葉來。葉片中心竄出一根細長的實心圓杆莖,莖上三分之一處有許多新枝生成,新枝頂端均掛有幾個比粉筆頭還小的綠花苞。待長到五月中旬時,這些花苞也都出落成金色飽滿的彎月亮了。

此時採摘正當時,母親常常是這邊花蕾沒摘完,那邊的花蕾就笑成了花。

金色的花朵一開六瓣兒,三大三小交替着自然外仰,大瓣邊緣有波浪形鋸齒,小瓣邊緣異常光滑。金針花瓣兒十分嬌艷,一碰就破。花瓣兒中心簇擁着一束花蕊穗,花蕊的香氣常常引來蜜蜂的光臨,橘色花蕊被蜜蜂踩得七零八落,紛紛撒在花瓣上。

金針不愧有「母親花」與「忘憂草」之名,它真像母親一樣賢惠,堅韌。它在勤勞中源源不斷地為我家奉上一茬又一茬金子般的花兒,直到七月底才肯休假。母親從不允許我們浪費一朵。她時常告誡我們:一朵花得等一年,要懂得愛惜它們。

金針的營養與美味絕不遜色於山珍海味。母親不僅用金針炒雞蛋、炒肉絲、做餃子,還常常拿來調理身體上的不適。比如:因上火導致的失眠、咽喉腫痛、小便不利、乳腺炎、關節痛等輕症時,母親就會送上些給人家食用或搗爛外敷。

遇上好天氣,母親會把吃不完的金針焯水後曬乾留作日後吃;遇上陰雨天,母親也會摘下來送鄰里們,她總不忘叮囑人家一定要焯水後放涼水中浸泡兩小時左右再吃。

六月,我家的花壇也變得鮮艷起來。艷陽下最先綻放的是花圃左邊的大紅色重瓣兒指甲花。朵朵花兒綴滿枝頭,在綠葉映襯下,它真比牡丹還要富貴嬌艷幾分呢!

我俯身嗅着它的香,摘下兩朵插在兩條麻花辮梢上,又摘下兩朵照着小鏡子用小黑卡別在額前兩邊,看看鏡中美滋滋的我,真不知是花美了我,還是我美了花。

戴着美麗,帶着花香,我一路喚來夥伴與我分享。站在一旁的父親笑眯眯地注視着我們,就像在欣賞着美麗的花仙子。

我和同伴兒們瘋夠了,玩兒累了,我們頭上插的花也「疲倦」了。

踏着晚霞歸來,我看着花壇里的坐鍋花,它已將紫色花苞頭撐得鼓圓,只等一聲令下……我想象着坐鍋花苞緩緩鬆開的一瞬間——最先露出一束小蕊,碗口剪出五裂自然成碟,一個個精緻漂亮的高腳碟,盛滿花香送給星空,送給睡夢中的。 童年的花香是醉人的……[1]

作者簡介

王紅霞,曾用名王宏霞,退休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