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許德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許德珩 ‎
原圖鏈接[ 來自網絡圖片]
出生 1890年
逝世 1990年2月8日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母校 里昂大學,巴黎大學
職業 政治活動家,教育家

許德珩 ‎ [1]>

  • 許德珩(1890至1990年2月8日),原名許礎,字楚生,江西德化(今江西省九江縣)人。著名愛國人士、政治活動家、教育家、學者,九三學社創始人和傑出領導者。早年參加毛澤東發起組織的新民學會,青年時代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時是著名學生領袖,起草《五四宣言》。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畢業於里昂大學,後入巴黎大學,師從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物理學,1925年與勞君展結婚。1927年回國,曾任武漢第四中山大學教授、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秘書長、代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水產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人物軼事

  • 幼年時期
  • 許德珩幼年聰穎,6歲隨長兄德琛在家館啟蒙。後入私塾,深得塾師劉暢春讚許。第一年讀完《三字經》《幼學瓊林》。第二年老師給他開講《詩經》《左傳》《四書》。以後又自學了《綱鑑易知錄》等。幾年私塾,給他打下了深厚的典經研讀基礎。父親從紹興回來,指導他讀《新民叢刊》,鄒容的《革命軍》,嚴復譯的《天演論》和梁啓超的文章,這些新書給他灌輸了民主革命思想,對他啟發很大。 許德珩於光緒三十二年向在九江小學讀書的同學學會了英文字母。從十六歲起,到九江縣城向一位同文書院的畢業生學英文和數學。因無力在城裡食宿,只好每天徒步往返四十里,進城求學,風雨無阻,從不間斷,苦學兩年,奠定了後來進入中學的基礎,同時也鍛煉了體質和意志。
  • 宣統年間
  • 宣統元年(1909年),德珩考入九江中學堂(前身為濂溪書院)。這期間,頗受楊秉笙(地理教師)、王恆(圖畫教師)兩位曾留學日本的老師器重。經他們介紹,德珩參加了同盟會,剪去了長辮子,立志改革。
  • 辛亥革命期間
  •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九江光復。許德珩以許礎的名字,投筆從戎,參加憲兵隊。李烈鈞任九江都督其間,他由當時憲兵司令、革命黨人廖伯琅推薦,在秘書處當秘書。次年,九江中學開學,他又到學校讀書。1913年,在孫中山的領導下,國民黨人發動了「二次革命」,李烈鈞在湖口宣布獨立,任討袁總司令,並發布討袁檄文。德珩再次投筆從戎,第二次到李烈鈞部,參加湖口討袁之役。 1915年初,許德珩考入北京大學後,結識了李大釗、毛澤東等人,以李大釗介紹,他參加了少年中國學會,並和鄧中夏等人組織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向人民群眾進行宣傳,以擴大新文化運動和愛國民主運動的影響。他是當時全國學生統一組織「學生救國會」創辦的《國民雜誌》負責人之一。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反帝反封建的學生愛國運動。在五四運動中,許德珩是著名的學生領袖之一。他受北京學生聯合會的委託,起草了《北京學生界宣言》。
  • 赴法勤工儉學
  • 1920年,許德珩為繼續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赴法勤工儉學。德珩自1915年喪偶,便立志求學與學生運動,改字「楚僧」,以示無意續婚。一次, 在與君展通信中,她把德珩署名「楚僧」的「僧」字圈掉,寫上「生」。改
  • 1958年許德珩與周恩來總理在十三陵水庫勞動
  • 1958年許德珩與周恩來總理在十三陵水庫勞動
  • 為「楚生」。表露了姑娘的愛慕之情,從此, 他們友情進入愛情,在感情上深入一步。1924年夏,君展在法國里昂大學畢業,得到了碩士學位,入巴黎大學理科,並從居里夫人學習鐳學,他們才經常會面經過五年多時間的互相了解,在蔡元培的極力撮合之下,於1925年在巴黎中國飯店舉行婚禮。蔡元培贈十六字紅緞題詞:」愛結同心,互助互勵。學術事業,勤奮無已。 1927年春,許德珩夫婦受國內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勢的鼓舞,醞釀回國,後因勞君展正從居里夫人研究鐳學,於是決定德珩一人先行回國。回國後,他來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擔任教官,講授唯物史觀和社會主義史。繼而應惲代英之邀到武漢,擔任武漢中央政治學校政治教官,武漢第四中山大學教授,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秘書長,代主任。又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武漢分校政治教官。
  • 大革命失敗後
  • 大革命失敗後,許德珩於1927年9月初偕夫人君展離開武漢,到達上海,從事社會主義理論的翻譯工作。1931年,許德珩應北京大學之聘,赴北平任教,不久,九·一八事變爆發,他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5年,許德珩積極投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的學生愛國運動。抗日戰爭期間,根據周恩來的建議,許德珩回原籍江西任江西抗敵後援會主任委員,動員抗戰,保衛家鄉。1946年5月4日九三學社在重慶舉行成立大會,許德珩被選為九三學社理事長。
  • 新中國成立後
  • 新中國成立以後,許德珩滿懷豪情地參加中央人民政府工作。
  • 他曾先後擔任政務院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水產部長。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常務委員,第四、五屆副主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五、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在我國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許德珩同中國共產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和宋慶齡等,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1979年,許德珩在89歲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90年2月8日,許德珩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100歲

主要成就

  • 許德珩一生中與中國共產黨有着許多默契的合作。在九三學社成立之前,他以個人的名義積極和共產黨保持接觸:
  • 1920年,許德珩赴法勤工儉學期間與中共旅歐支部的周恩來、徐特立等建立了聯繫;
  • 1935年8月1日,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後,許德珩親自參加了「一二九」運動;
  • 1936年秋,許德珩和夫人得知延安物資供應困難,即在北平買了布鞋、懷表和火腿等,托中共地下黨員徐冰、張曉梅設法轉送給毛澤東;
  • 1936年西安事變後,許德珩擁護中共中央的正確決策,進一步團結在中共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周圍。
  • 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1945年重慶談判前毛澤東請許德珩及其夫人勞君展赴宴之事了。在許德珩的回憶錄中,他這樣記述到毛澤東曾經鼓勵他們成立自己的政治組織,並說:「在毛主席的關懷鼓勵下,我們決心把民主科學座談會改組成一個永久性的組織。」 與毛主席的這次談話可以說是九三學社得以成立的最直接的原因,甚至可以說是有着決定性的影響。
  • 九三學社成立以後,許德珩等學社領導人仍然堅持同中國共產黨保持一致,並逐漸開始以政治組織的名義公開支持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在其成立大會上,九三學社提出了自己的基本主張,基本精神與中共在戰後提出的「和平、民主、團結、建國」的精神是一致的;解放戰爭期間,九三學社對國民黨片面召開「國大」進行了旗幟鮮明的抵制;1947年2月21日,蔣介石強迫中共駐北平軍調部人員撤回延安時,刑西萍到許德珩寓介紹了九三學社今後的工作要如何開展等;5月20日,國民黨政府召開國民參政會,許德珩依照事先與中共地下黨員協商的結果,利用合法形式,和20名參政員聯名提出《停止內戰恢復和平案》,在參政會上造成強大的反對內戰爭取和平的聲勢;1948年4月30日中共提出「五一」口號,在北平的九三學社總社聞訊後秘密舉行會議,響應「五一」口號;北平臨近和平解放的1949年1月26日,九三學社北平同人公開發表《擁護中共「五一」號召暨毛澤東八項主張的宣言》;1949年1月12日,九三學社的許德珩等,聯合城內各大學教員,奉勸傅作義將軍順從民意,謀取和平解放之法,將軍隊撤出城外。
  • 一生追求民主與科學,一生擁護中國共產黨,這種執着的信念終於在1979年達到了頂峰——89歲高齡的許德珩先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他在自己回憶錄的最後寫到:我能在垂暮之年,由一個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我感到無限光榮。我要永遠為黨工作,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死而後已。

參考資料

  1. [1]許德珩簡介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