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許紅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許紅霞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許紅霞,女,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

人物履歷

女,1963年生。1982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先後獲得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副教授。曾多次到過韓國、日本、印度、美國等國家及中國台灣等地進行講學、學術研究、交流。

學術成果

專著

《宋集珍本五種——日藏宋僧詩文集整理研究》上、下二冊,50萬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3。

古籍整理

《二十四史全譯·宋史全譯》中列傳、忠義傳、奸臣傳等共39卷的今譯,世紀出版集團、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1。

《全宋詩》1—72冊中宋太宗、九僧、張先、王珪、釋子淳、李剛、釋慧遠、釋師體、釋印肅、陸游、薛季宣、釋居簡、釋永頤、釋紹嵩、釋文珦、董嗣杲等470餘家詩歌的點校整理,共計200餘萬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7-1998.12

合著教材

《新編續補歷代高僧傳》(合撰),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5。

《古詩文閱讀與檢測》中宋文的注釋與賞析,作家出版社,2009.8。

《古典文獻學基礎》「第三章古籍目錄學」部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7。

《〈全宋詩〉1-72冊作者索引》(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2。

《中國古典小說鑑賞辭典》(合撰),中國展望出版社,1989.8。

《唐宋八大家鑑賞辭典》(合撰),北嶽文藝出版社,1989.10

論文

《<徐氏紅雨樓書目>集部懸疑內容考述》,《文史》2017年第2輯,總第119輯,中華書局,2017.5。

《古籍整理研究中所需注意的方言口語問題——以許衡著作中「多咱」、「待見」兩個詞語的用法為例》, 《北大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15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8。

《由對《物初賸語〉的校勘看日本寶永五年常信木活字本的優劣》,《北大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14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8。

《略談日藏宋僧詩集〈中興禪林風月集〉注釋之誤》,《北大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13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2。

《南京圖書館所見元代理學家許衡著述的兩種珍稀本》,2014年8月,在安徽合肥參加由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儒學與地域文化:徽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如如居士顏丙生平與著作考述》,2014年7月,在四川成都參加由四川大學俗文化研究所、韓國交通大學東亞研究所聯合主辦的「東亞文獻與中國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略論日藏〈宋詩拾遺》二十八卷本的文獻價值,2013年12月在上海復旦大學參加由早稻田大學中國古籍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聯合主辦的「文本、詮證、傳播:中國典籍與東亞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與虛堂智愚禪師相關聯的宋末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杭州佛學院編《吳越佛教》第八卷,九州出版社,2013.7。

《日藏宋僧詩集〈一帆風〉相關問題之我見》,《北大中文研究》第四輯(轉載),[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夢真生平及著作考述,《北大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12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2。

《略談〈物初賸語〉一書的文獻資料價值》,杭州佛學院編《吳越佛教》第七卷,九州出版社,2012.6。

《南宋中日僧人(詩僧)的交流及影響》,《北大中文研究》第三輯(轉載),[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日藏宋僧詩集〈一帆風〉相關問題之我見》,《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十三輯,[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6。

《北磵居簡著作的編纂流傳及與日本禪僧的密切關係》,《北大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10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

《許衡「語錄」流傳辨析》,《北大中文研究》第二輯(轉載),[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南宋期における日中詩僧の交流とその影響》,《橄欖》第17卷,日本早稻田大學《宋代詩文研究會》,2010.3.31。

《許衡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2009年11月,參加由中國元史研究會、中國實學會、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焦作市政協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許衡學術研討會——許衡文化論壇」所發表論文。見2010年12月人民出版社《許衡誕辰800周年紀念活動專刊》頁68-71。

《〈石橋頌軸〉及其相關聯的南宋中日佛教文化交流》,2009年10月19-21日,在浙江杭州參加由杭州市佛教協會、杭州市宗教研究會主辦的「第七屆吳越佛教文化與社會暨東南佛國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由南宋詩僧詩文集看和刻本漢籍的價值》,日本大學《中國語中國文化》第六號,2009.3.25。

《許衡「語錄」流傳辨析》,《元代文化研究》第二輯《中國傳統文化與元代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中華書局2009.3。

《元肇生平及著作考述》,《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8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

《許衡著作考述》,《許衡與許衡文化》下卷《中國首屆許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9。

《居簡交遊考》,《北大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6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6。

《〈全宋詩〉所收僧詩致誤原因探析》,《中華文史論叢》2007年第四輯,總第八十八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2.20。

《從南宋詩僧詩文集在日本的刊刻流傳情況看南宋詩僧與日本五山詩僧的密切關係》,2006年8月參加在四川大學舉辦的「宋代文化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

《許衡著述版本考》,《國學研究》第十七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6。

《〈普門院經論章疏語錄儒書等目錄〉所載書籍傳入日本的時間之辨疑》,《普門學報》第33期,台灣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6.5。

《「蔬筍氣」意義面面觀》,《中國典籍與文化》2005年第4期。

《南宋詩僧詩文集在日本的刊刻流傳情況及其資料價值——兼論加強域外漢籍研究的重要性》,2005年11月參加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舉行的「中國古典文獻學及中國學術的總體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曉瑩生平事跡初探》,《北大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5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5。

《歷來宋代詩僧及詩歌整理研究概況》,2004年11月,參加在韓國東國大學舉辦的「古籍整理研討會」發表論文。

《寶曇的生平及著作考述》,《北大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4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0。

《南宋中日僧人(詩僧)的交流及影響》,《實踐大學中國文學與通識教育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實踐大學2004.7。

《從三百八十卷本〈兩宋名賢小集〉看其匯集流傳經過》,《海峽兩岸古典文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無文印〉之流傳及其文獻價值》,《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3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0。

《在日本所見到的一部宋僧詩文集─〈物初剩語〉》,日本大學中國學會《中國語中國文化》第2號,2002.2。

《紀念魏建功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暨〈魏建功文集〉出版學術研討會紀要》,《高校古籍工作通報》第66期 ,1999.12.20。

《道濟及〈錢塘湖隱濟顛禪師語錄〉有關問題考辨》,《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集刊》第1輯,[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12。

《談古籍整理人才培養問題─以參加〈全宋詩〉工作為例》,《高校古籍工作通報》第59期,1999.9。

《畢世長字非「從古」、「夷仲」》,《古典文獻研究論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3。

《刁約生卒年》,《古典文獻研究論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3。

《宋初九僧叢考》,《古典文獻研究論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3。

《談宋初九僧詩》,《中國典籍與文化》,1993年第2期,[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科研項目

個人項目

《宋僧詩文集在日本的刊刻流傳研究》,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宋代僧詩研究》,1999年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委員會科研項目。

《日藏宋僧佚集整理研究》,2001年北大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科研項目。

《從南宋詩僧詩文集的刊刻流傳情況看南宋詩僧對日本五山詩僧的影響》,北京大學2004年度桐山教育基金研究資助。

《日藏宋僧詩歌總集〈中興禪林風月集〉注釋研究》,北京大學2011-2012年度桐山教育基金研究資助。

《南宋詩僧研究》,2013年北大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科研項目。

《日藏<宋詩外集>研究》,2014年北大中文系自主科研項目。

集體項目

《〈全宋詩〉失收詩人詩作及專卷匯編》,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十三五』重大項目」。2016年7月立項。

《〈全宋詩〉補編》(下),2007-2010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全宋詩〉補正》,2006-2009全國高校古委會重點項目。

《〈全宋詩〉補編》(上),2003-2006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二十四史全譯•宋史》,1991-2004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及全國高校古委會重點項目。

《全宋詩》,1986-1998全國高校古委會重點項目。

獲得獎項

北京大學2013年人文杰出青年學者獎。(個人)

北京大學2011-2012年度優秀班主任二等獎。(個人)

北京大學2007年度 「正大獎教金」獎。(個人)

《古典文獻學基礎》系列課程獲得2012年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集體)

《全宋詩》(集體項目)獲北京大學光華安泰青年科研成果獎(1992);北京大學第一屆505中國文化獎學術成果一等獎(1993);北京大學第四屆科學研究成果著作一等獎(1993);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4);第十屆中國圖書獎(1996);北京大學安泰青年科研成果獎(1998);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1999); 改革開放三十年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百項精品成果獎」精品獎(2008.5)[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