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論語《士而懷居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論語

《論語》以一個人物,即孔子為中心描繪各種人物形象,這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是個首創。這些人物來自十分廣泛的社會階層,包括執政者、貴族、各種等級的官吏、軍隊首領、學者、隱士等。書中寫得最多的是同孔子關係最密切的弟子。

原文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解讀

古人以為,天地四方,都是男子幹事業的地方。哪裡有事業,就去哪裡,而不是留戀安寧。士以天下為關懷,更應如此。

古人又以為,「懷」與「安」,象徵着敗與亡。任何事物,永遠處於變動之中。個人與家國,才見志滿意得,欣欣向榮,便見窮途末路,坍塌崩潰。士不拘於眼前,着眼於長遠,於靜中見動,從繁華看到危機,難以安逸。

只是,人總是有着求安寧的本能,尤其是中年以後。一旦生「懷居」之心,所謂天下關懷,多半只能宣之於口,士已不復為士。[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