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論語《子罕·第九·共三十一章》2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論語

《論語》以一個人物,即孔子為中心描繪各種人物形象,這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是個首創。這些人物來自十分廣泛的社會階層,包括執政者、貴族、各種等級的官吏、軍隊首領、學者、隱士等。書中寫得最多的是同孔子關係最密切的弟子。

原文

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因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

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譯】

太宰問子貢說:「你的老師是位聖人吧?為什麼這麼多才多藝?」子貢說:「這是上天要他做聖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藝。」

孔子聽到了,說:「太宰知道嗎?我年少時窮苦,所以學會了各種技藝。君子需要這麼多的技術嗎?不需要。」

【注】

《朱注》:言由少賤故多能,而所能者鄙事爾,非以聖而無不通也。

【記】

最後一句也可譯作:「這些技藝對君子是太多了吧?不多。」強調的是才能由學習而得,並非「天縱之聖」,大不同於各種教主。

== 原文 == 

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

【譯】

牢說:「老師說過,我因為沒做官,所以才學得許多技術。」

【注】

《集解》鄭曰:牢,弟子子牢也。試,用也。言孔子自雲,我不見用,故多技藝。

【記】

緊接上面,當合為一章,均討論孔子的技術性的才藝問題。

== 原文 ==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譯】

孔子說:「我有知識嗎?沒有。有一個鄉下人問我問題,我一點也不知道,便就這個問題正反、頭尾、本末考查,終於得到結果。」

【注】

《朱注》:叩,發動也。兩端,猶言兩頭。言終始、本末、上下、精粗。

【記】

蘇格拉底以提問而求真理,或與此近?朱注缺「正反」兩端,應補入。「空空」,有作「誠實貌」解者。

== 原文 ==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譯】

孔子說:「鳳凰鳥不出飛,黃河裡不現祥瑞圖,我是沒有辦法的了。」

【注】

《楊注》:古代傳說,鳳凰是一種神鳥,祥瑞的象徵,出現就是表示天下太平。又說,聖人受命,黃河就出現圖畫。孔子說這幾句話,不過藉此比喻當時天下無清明之望罷了。

【記】

這不作相信某種神秘解,而應落實在最後一句上,即是內心情感的悲觀感嘆。《論語》中多次記載孔子的這種悲觀情緒,這並不奇怪,人之常情。最後一句也可譯為「我這一輩子是完了」。

== 原文 ==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譯】

孔子看見穿喪服的,戴着祭祀禮帽的和盲人,會見的時候,即使他們年輕,孔子也一定站立起來;經過他們的時候,一定輕步彎腰快走。

【注】

《朱注》尹氏曰:此聖人之誠心,內外一者也。

【記】

表示敬意也。仍重在感情態度,朱注所謂內外一,是也。社會有此人際關懷、人間情感作支援,甚為重要。所以雖個體態度卻有社會功能,「民德歸厚」亦賴於此。[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