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論語《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論語

《論語》以一個人物,即孔子為中心描繪各種人物形象,這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是個首創。這些人物來自十分廣泛的社會階層,包括執政者、貴族、各種等級的官吏、軍隊首領、學者、隱士等。書中寫得最多的是同孔子關係最密切的弟子。

原文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解讀

制度變遷中的取捨存廢,很難。

「告朔」之禮是中央向地方授信的大禮,但春秋亂世,此禮已漸式微,只有供奉活羊的形式還保留着。

子貢或以為既已名存實亡,則不必再破費,欲去其羊。孔子看法不同,故批評子貢。有些制度逢亂世而遭破壞,但如其功能屬必備,則雖徒具形式,亦應勉力維繫,不使徹底湮滅,以待將來尚可依跡恢復。

現代化的追尋中,許多傳統節日曾從主流社會生活中消失,所幸在民間還頑強地延續着,否則,今天的文化復興將從何談起?[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