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道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評書道具 |
評書所用的道具,只有醒木、摺扇、手帕三樣。除外就是演員自用的茶壺、茶杯、煙具等也可臨時借作道具使用。
據說評書始於周朝。周莊王(公元前696-前682年)時,有四位大臣建議皇帝減少苛捐雜稅,廣施仁政,並將忠孝節義的事例編成故事到各地說唱。這樣果然奏效,自此天下太平。周莊王封他四人為「四大善相」,各授聖旨一道、寶劍一口、堂印一方、堂鼓一面。後來逐步發展演變,這四物就成為了評書藝人所用的醒木、扇子、手帕、和鼓書藝人所用的扁鼓。
基本內容
中文名:評書道具
始於:始於周朝
只有:只有醒木、扇子、手帕三樣
時間:公元前696-前682年
醒木
醒木也叫醒目、響木,是一塊長方形的小硬木塊。尺寸不一,一般長約一寸,闊約半寸。上面抹邊,共二十條邊線,十個平面。放在桌上外露九個平面,所以也叫「九方」。關於九方的傳說,眾說紛紜。
一種說法是評書早年創造於和尚,由和尚說講佛經故事勸善發展而成,和尚募化十方,因為是評書的創始人之一,聽評書不給錢,所以評書藝人不掙和尚錢,只能募化九方,用九方木。另一種說法與此相反,俗話說和尚嘴大吃八方,但聽評書也得給錢。評書藝人能吃九方——連和尚都吃,所以用九方木。看來前者是近乎情理的。
其實,醒木是評書藝人的演出許可證。醒木不是自備,是徒弟學藝功成,在出師時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由師傅傳授給徒弟。徒弟當眾接過醒木,才能自己獨立演出,師承的門戶不同,其醒木的尺寸大小也不一樣。如果評書藝人到某地賣藝糊口,遇同行盤道論門風,也從醒木開始。用「醒木一塊為業,說書以作生涯,走遍江湖會名家,而今請問閣下」來提問,藝人應回答:「此木周祖留,文武分龍虎,我輩上場用,其名曰醒木」。
據《江湖叢談》(雲遊客著)中介紹,評書藝人有醒木詞:「一塊醒木上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君王一塊轄文武,文武一塊管黎民。聖人一塊傳儒教,天師一塊驚鬼神。僧家一塊說佛法,道家一塊勸玄門。一塊落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勸世人。湖海朋友不供我,如要有藝論家門。」 醒木詞說明這塊醒木的七種用途,除說書人用外,還有君、臣、文、武、儒、釋、道用它。
過去老藝人對醒木有「七木歸源」、「九木歸源」、「十三木歸源」等不同的說法,據王決《曲藝漫談》中介紹十三種人所用醒木的名稱為: 1、皇帝、君主用名「龍膽」 2、皇后、娘娘用名「鳳霞」 3、宰相、大夫用名「運籌」 4、元帥、將軍用名「虎威」 5、知縣、知府用名「驚堂」 6、塾師、教習用名「醒誤」 7、評書、大鼓書用名「醒目」 8、當鋪用名「喚出」 9、中藥鋪用名「審慎」 10、點心、糕乾鋪用名「茯苓」 11、醫家、郎中用名「慎沉」 12、戲曲藝人用名「如意」 13、客店、棧房用名「鎮靜」 。
據老藝人湯金澄演出單口相聲中所說的「十三木歸源」與此略有出入: 「這塊醒木一共有十三種人用,十三種名稱:皇上一塊,娘娘一塊,文官一塊,武將一塊,和尚一塊,老道一塊,中醫大夫一塊,中藥鋪一塊,當鋪一塊,錢莊一塊,教書先生一塊,戲台上一塊,說書的一塊……」
湯金澄所說的醒木名稱是:「皇上用叫『龍膽』,娘娘用叫『鳳霞』,文官用叫『驚堂』,武將用叫『虎威』,和尚用叫『禪心』,老道用叫『鎮壇』,中醫大夫用叫『慎沉』。中藥鋪用叫『審慎』,當鋪用叫『如意』,錢莊用叫『喚出』,教書先生用叫『戒尺』,戲台上用叫『如意』,說書說相聲用叫『醒目』,並說明尼姑用和尚的『禪心』,道姑用老道的『鎮壇』,從中找個包袱,八句醒木詞也略有不同。
另據相聲演員殷文碩在單口《官場斗》開篇墊話中的醒木詞為:「君撐龍膽鳳翥妃,文握驚堂武虎威,戒規鎮壇僧道律,喚醒壓方緊相隨。」 四句相聲詞中說:「這塊小木頭,在過去普天下一共才六塊半,皇上用叫『龍膽』,娘娘用叫『鳳翥』,武將用叫『虎威』,知縣用叫『驚堂』,和尚用叫『鎮壇』,中藥鋪用的算半塊叫『壓方』說相聲用叫『窮摔』。解放後藝人地位提高了,這塊小木才改名叫醒木。」詞中遺漏了老道用的名稱,醒木詞中所說應為八塊。
醒木的用途及名稱,在南方還有另外一種說法: 1、皇帝用名「鎮山河」,顯赫權威。 2、 丞相用名「佐朝綱」,協助帝王將相振興朝綱。 3、 元帥用名「驚虎膽」,壯軍威、鼓士氣。 4、 官老爺審訊用名「驚堂木」,嚇犯人招供。 5、 道士用名「令牌」,為醒神。 6、 和尚用名「醒木N-US>」,為醒神。 7、 教書先生用名「呼尺」,維秩序懲頑童。 8、 藥房用名「介尺」,壓藥方。 9、 書生用名「鎮紙。 10、評話藝人用名「止語」,開場時止住觀眾說語。 老評書藝人有的叫醒木為「省悟」,喚起人們分別善惡,勸人學好,不往壞處走,不作壞事。不論上述哪種說法,醒木只有官用、民用兩類,民用中包括藝人用、三教九流各行各業用。
詳細考察,恐不止十三、四塊。除藝人所用的醒木之外,其他大多是木製的「鎮紙」。也可叫「鎮尺」。 評書演員拍醒木,開始表演時拍,讓觀眾安靜,注意。結束時拍,讓觀眾懸想回味。節目當中拍,烘托氣氛。關於七木、九木、十三木歸源的說法,有人說評書演員說到那種人,一拍醒木就代表哪種人的身份。事實上,評書演員中,醒木不到必要時不能亂拍,不能借其聲音作伴奏。本人認為,各行各業都有醒木,最後歸到說書人,是要求評書演員要熟知各行各業的生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扇子
評書演員用的扇子就是普通的紙摺扇。演員用它代替刀槍武器、毛筆等,虛擬動作或景物。表演武打時的刀槍架式必須用扇子。如遇同行來盤道考核,把扇子拿起遞過來,說:「扇子古時有,指點分文武,假筆可代書,兵刃借它舞。」演員應回答:「扇子原本古有,刀槍棍棒憑它。文武九流各有時,惟我不分冬夏。」這兩段詞也說明摺扇在評書演員手裡的用途。
扇子在各種人手裡的用法也不同,早年相聲演員佟大方在單口相聲中介紹扇子的用法,有「文胸武肚僧道領,書口役袖媒搧肩」的說法。後來其他相聲演員說此段刪去了「書口、役袖」,改為「文胸武肚媒搧肩,和尚老道搧大領」。 「書」,是指說評書演員,演出當中搧扇子只搧嘴。實際評書演員自己不能搧扇子,只能表演故事中的人物搧扇子,表演什麼身份的人物用什麼搧法。役是僕人,即戲劇中的家院、丫環、婆子等職位的人物,搧扇子不能明目張胆,只是暗中用扇子搧袖口,動作極小,怕讓人看見。評書演員扇子並非只搧嘴;僕人在現代己少見,即使有聽差,保姆,人格地位也提高了,搧扇子用不着怕主人看見。相聲中刪去不合實際、不合時代的兩句,是很有道理的。
手帕
與其它 「手帕」是一大塊素白手帕,一般手帕也可以代替。表演當中,摺疊可代替書信、書、表、摺本用,也可以當手帕用,摸擬擦汗、擦眼淚,但不能真擦。一般評書演員在場上還另有一塊實用擦汗的毛巾。
茶具、煙具、鼻煙等,本是演員自己用的,必要時可以借當道具用。表演劇中人喝水時,可以真喝,演員要喝水時,也可以安排讓劇中人喝水。煙、鼻煙雖能借當道具用,但不能真吸真聞。只能在間歇時演員吸煙。新書的劇中人物吸煙,只能空手模擬或用扇子當煙袋模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