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小毖》原文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予其懲①! 我真的要警戒啊!
而毖後患②。謹慎地防後患。
莫予荓蜂③,沒人扯我到那兒去,
自求辛螫④。是我自找那辛苦。
肇允彼桃蟲⑤,開始哪,那個小鷦鷯,
拚飛維鳥⑥。翻身飛起成個鳥。
未堪家多難,我不堪國家多患難,
予又集於蓼⑦。又把那辛苦來兜攬。[1]
(採用金啟華譯詩)
詩經《小毖》原文及賞析
[注釋] ①懲:有所傷而知戒。②毖:謹慎。③荓(ping)蜂:掣曳。 謂牽引而使之。④螫:事。辛螫,即辛苦之事。⑤肇:始。允:信,的 確。桃蟲:一名桃奎,即鷦鷯,為最小的鳥。⑥拚(fan):同「翻」。⑦ 集:逢,遇上。蓼:一種有苦辣味的草。
[賞析] 《小毖》是《周頌》中的短篇,有人認為是周成王所作,相傳這是周成王的自警之詞,要謹慎從事,察微知著,防患於小,否則,小患將釀成大禍,俗話說:螻蟻之穴,可以潰堤。作為一個統治者,能注意防患於未然,當是有識見的。《鄭箋》說:「始者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國,成王信之,而疑周公,至後三監叛而作亂,周公以 王命舉兵誅之,歷年乃已。故今周公歸政,成王受之,而求賢臣而自輔也。」這是箋疏《詩序》的說法,近代學者多從此說。
「予其懲,而毖後患」兩句,意謂我從前因有沉痛的教訓才懂得自警自戒。此乃經驗之談,這是周成王從管蔡之亂中吸取的教訓。緊接着,成王以草蟲為喻,說明防患於小的道理。「荓蜂」即「牽我以惡入道」。「螫」,即事。「辛螫」,即辛苦之事。(見《孔疏》)意思是說:往昔並無人牽着我以入惡道,是我自討辛苦。此兩句暗指管蔡之亂的禍患。「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兩句,言我過去不知小患不防、其後必成大禍的道理,今日始信鷦鷯小鳥可以變成大鵬。此兩句「蓋謂惡之始萌甚小,似桃蟲耳。不能慎之於小,則積惡至大,如桃蟲之終為大鳥耳」(林伯桐PP《毛詩識小》]])。最後兩句,詩意又推進一層,作者自言:我年輕,缺乏治國之術,不堪國家多難,如今又身處辛苦之地,希望賢臣助我一臂之力,輔佐我治理好國家。末兩句,正是作者致意之點,也是一篇之指歸。
此篇雖為《頌》詩,但短小精悍,而且富有哲理,有哲理詩的味道。它揭示了這樣一個哲理,謹之於小,則大患無由至矣,不能慎之於小,其後必成大患,這是一個帶有樸素辯證法的哲學問題。它在闡述哲學道理時,不用抽象的說理,而是以草蟲作比喻,深入淺出,頗有理趣,其說理方法,有點像莊子的文章,多引譬喻,發人深省。「筆意清矯,思致纏綿」(《詩經原始》),讀之「親切有味」(同上),「令人想見其憂深慮遠,道醇術正氣象。」(同上)方玉潤眉批引用姚際恆《詩經通論》的話說:「憤懣、蟠郁,發為古奧之辭。偏取草蟲等作喻,以見姿致,尤奇。」由於古今語言的變遷,今天讀之,頗覺佶屈聱牙,詁訓難通,這是古奧的一面,但比喻和說明的道理卻是通俗的。其藝術風格,在《頌》中別具一體。方玉潤說:「自《閔予小子》至此,凡四章,皆成王自作。……然除《閔予小子》一篇為祝辭外,余皆箴銘體。」其着眼點是它的「攻疾防患」的警戒作用。劉勰《文心雕龍·銘箴》雲:「箴者,針也,所以攻疾防 患,喻針石也。………夫箴誦於官,銘題於器,名目雖異,而警戒實同。」從這個 角度看,方氏對此篇體式、風格的辨析,是較符合事實的。[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