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螽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螽斯羽①,蝗蟲的翅膀, 詵詵兮②。排得密密滿啊。 宜爾子孫③,你多子又多孫, 振振兮④。家族真興旺啊。
原文
螽斯羽①,蝗蟲的翅膀,
詵詵兮②。排得密密滿啊。
宜爾子孫③,你多子又多孫,
振振兮④。家族真興旺啊。
螽斯羽,蝗蟲的翅膀,
薨薨兮⑤。群飛嗡嗡響啊。
宜爾子孫,你多子又多孫,
繩繩兮⑥。後代綿延長啊。
螽斯羽,蝗蟲的翅膀,
揖揖兮⑦。群集不鬆散啊。
宜爾子孫 你多子又多孫,
蟄蟄兮⑧。團聚好歡暢啊。
注釋
①螽(zhong):蝗蟲。斯:語助詞,猶「之」。羽:翅。②詵(shen)詵:眾多的樣子。 ③宜:馬瑞辰說:「古文宜作㝖,竊謂宜從多聲,即有多義……『宜爾子孫』,猶雲多爾子孫也。」(《毛詩傳箋通釋》)。④振振:盛多的樣子。⑤薨(hong)薨:蟲群飛聲。⑥繩繩:綿延不絕的樣子。《韓詩外傳》作「承承」,意思同。⑦揖揖:通「集集」,會聚的樣子。⑧蟄蟄:群聚歡樂的樣子。
賞析
關於這首詩的主旨,《詩序》以為是「后妃子孫眾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則子孫眾多也」。對此,姚際恆斥之「附會無理」(《詩經通論》);方玉潤進而指出詩人「其措詞亦僅借螽斯為比,未嘗顯頌君妃,亦不可泥而求之也。讀者細詠詩詞,當能得諸言外」(《詩經原始》),這話很通達,就詩論詩,很容易領會到本篇系祝禱之詞,通篇以蝗蟲多子作比,祝賀人多子孫。至於詩人為什麼取蝗蟲作比呢?這就很難臆測,也許只是他一時興致所及吧。蝗蟲生殖力很強,一隻成蟲每次產卵幾十粒,一年兩代,繁殖很快,又多群居,活動範圍廣,適應能力強。詩人正是從這一角度取比的。有人懷疑,以為蝗蟲是害蟲,本身又不美,所以詩人「雖若美之,實含刺意」,這未免有曲解之嫌。我們知道,比喻總是跛腿的,詩人只是取蝗蟲「多子、群居」而已,至於其他未必顧及。比如烏龜吧,本是常用來罵人的東西,但「龜壽」、「龜齡」都是頌禱長壽之詞,至今還用於壽聯中。陸游晚年還自號「龜堂」呢! 古人、今人都不以烏龜別名「王八」、又形象醜陋為忌,因為所取只是烏龜長壽這一點作比喻罷了。這樣看來,古人以蝗蟲多子為頌詞也不足為奇了。
那麼,本詩既是取蝗蟲多子為比,為什麼開頭要從其翅膀寫起呢?宋人嚴粲解釋說:「螽蝗生子最多,信宿即群飛。因飛而見其多,故以羽言之。」(《詩緝》)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前兩句是描寫,後兩句是祝頌。第三句「爾」,有人認為是指所祝之人,這樣理解固然也能通,但不及將「爾」看作指「螽」更覺有詩意。本詩採用疊唱形式,三章意思是並列的,但略有差別。首章側重頌多子,次章側重頌揚後代昌盛,末章側重頌和樂。
這首詩通篇作比體,以物擬人,而不出正意,今人稱為借喻。這可以看作是後世詠物類比體詩的發端。每章二、四句押韻,除同用虛詞「兮」為韻外,還以這兩句倒數第二字相押,這兩字韻腳叫做「富韻」,這是《詩經》用同一虛詞作韻腳詩篇的通例。不過本篇略有不同,各章韻句倒數第二字韻腳又是疊音詞,這類在《詩經》中不多,《魏風·十畝之間》的一、二句也是這 一形式。這樣的韻腳,節奏更顯得舒緩,有着一唱三嘆的韻味。[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