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說說「犯太歲」中的「太歲」到底是何方神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犯太歲

來自網絡的圖片

說說「犯太歲」中的「太歲」到底是何方神聖?民間有句俗語,叫「不敢在太歲頭上動土」。[1] 粗體文字

當聽到朋友抱怨接二連三遇到麻煩時,我們總會忍不住說,「今年是不是犯太歲噢」。似乎,只要和「犯太歲」扯上關係,不管發生啥事也都順理成章了~

這太歲究竟是何方神聖?亦或是何方妖孽

說起來,太歲緣起於一顆星星。

古人很早就開始觀測天上的星星了,並用星體的運行規律進行歲時管理。

他們找出一顆能作為參照物的星體,稱之為歲星;

觀測方法一

把天空按歲星的視運動徑自北向西、向南、向東(即所謂右旋)劃分為十二段,叫十二次(古人以為歲星十二年運行一周天)。

歲星每運行一次,便代表一年。後來也用於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和十二月的劃分。

觀測方法二

把天空由北向東、向南、向西(即左旋)依次劃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區域,叫十二辰。

用來記錄一天之內的十二時辰和一年間恆星的方位變化,特別是北斗的迴轉。


戰國以後,人們假想有一個和歲星運行速度相同(也是十二年一周天)、方向相反的太歲,按十二辰的方向運行,每年進入一辰。

說文解字》指出:「太歲,木星也,一歲行一次,歷十二辰而一周天」,把木星也稱「太歲」。太歲的觀念就這樣產生了。

天上的木星作為值歲之星,地上的太歲作為值歲之神,共同掌管着星辰運轉、四季十二月的輪迴。

太歲之神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就因它是「憑空想象之物」,在古人心中越發神秘可畏。

武王伐紂,魚辛諫曰:「歲(木星)在北方不北征。」武王不從。

——《尸子》

按照干支紀年法,天干地支兩兩相配六十個甲子一輪迴。

每個甲子各有相應的歲神輪值,作為值歲之神,掌握一年的禍福,因而被稱為「值年太歲」。同時,逆太歲運行的方位動土、興造、遷徙、嫁娶都被視為禁忌。

後來凡動土營造或出門等,牽涉到與時間相關的活動,都要審視是否「沖太歲」。

歲星所居,五穀豐昌。其對為沖,歲乃有殃。

——《淮南子·天文訓

太歲者,主宰一歲之尊神。

凡吉事勿沖之,凶事勿犯之,凡修造方向等事宜慎避。

——《月令廣義》

就這樣,人們自己嚇唬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創造出太歲這麼一尊凶神來管住自己。唐代的筆記小說集《酉陽雜俎》就神乎其神地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萊州即墨縣,有一戶人家姓王名豐,他有兄弟三人。王豐不信太歲的方位禁忌,因此在太歲的方位上挖坑,結果挖到了一塊肉球,像斗那樣大,蠕蠕而動,王豐兄弟馬上用土把它填了回去。

但這肉球一邊埋一邊跑出來,王豐害怕,就把它丟到遠遠的地方去,但到了晚上, 那團肉球竟塞滿了王豐家的整個庭院裡。因此, 王豐兄弟和奴婢等一家數口,除了一個小女兒以外,其餘全部死了。

近些年常有新聞報道,說某人從地下挖出一團怪肉,只依靠水就能成長,怪肉無論怎樣割取都會割之不完,吃了會感到神清氣爽、精力充沛。於是有人說這就是太歲。

其實,它不過是大自然中的一種複合粘菌,通常十分罕見。因其稀少又生長在地下,所以被附會成太歲。

據悉,太歲信仰參與到國家政治生活,成為國家典章制度的一部分,是從明代開始的。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多次親自祭祀太歲之神的統治者,《明實錄》中關於朱元璋親自到南京山川壇祭祀太歲的記載多達18次。

在北京先農壇里,最為高大壯觀的建築,就是太歲殿。

它的前身正是明太祖在洪武二年下令建造的山川壇,用來祭祀太歲、風雲雷雨、岳鎮海瀆、城隍、五山之天神地祗。[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