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請尊重「撫州」的歷史(詠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請尊重「撫州」的歷史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請尊重「撫州」的歷史》中國當代作家詠櫻的散文。

作品欣賞

請尊重「撫州」的歷史

自從撫州2000年撤地設市以來,關於這片紅土地的市名是否應該由「撫州」改為「臨川」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特別是近年來,隨着「撫州」不斷被權威媒體誤讀為「福州」、「無州」後,輿情更熱盼撫州能改回臨川。到底有沒有必要改,本人僅從方志的角度談點淺見。

撫州行政史可以追溯到西漢初年。據弘治《撫州府志》記載,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淮南置豫章,屬揚州,領縣十八,有南城。當時的南城縣管轄範圍相當於今天撫州市全境。這是撫州這塊土地上第一個行政建制。所以取名南城,是因為其地在郡城(豫章郡)之南。東漢和帝永元八年(96年),分南城縣西北境置臨汝。所以取名臨汝,是因為臨水和汝水繞城而過。可見,在漢代,撫州境內還沒有州郡一級行政建制,只有縣一級行政建制。

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以豫章東部為臨川郡,領臨汝、南城二縣,治所在臨汝,由此開啟了撫州境內州郡一級行政建制的歷史。臨川作為地名第一次出現,而且是作為郡一級行政建制。三國、兩晉時期,撫州境內縣級行政建制變化頻繁,最多時領縣達十個,但是臨川郡名稱未變化,管轄範圍也沒變化。到南朝梁,又從臨川郡析出巴山郡,管轄今崇仁、宜黃、樂安以及吉安、豐城部分地域。撫州境內第一次出現兩個州郡級行政建制。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陳總管楊武通奉使安撫,因改臨川郡為撫州,還治臨汝,屬洪州總管府;廢巴山郡及所領地,置崇仁縣。此時撫州所管轄範圍包括今天的撫州全境和福建邵武。撫州作為地名第一次出現。撫州之名在唐代總體上得到了沿襲。僅僅在天寶元年(742年)到乾元元年(758年)之間改用過臨川郡。

五代吳順義元年(921年),撫州升為昭武軍節度。晉天福二年(937年),歸南唐,復為撫州。開寶二年(969年),南唐以南城縣置建武軍,開啟了後來建昌郡的歷史。

就撫州和臨川名稱由來和沿用看,先有臨川之名。臨川之名起於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設立的臨川郡。但是到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作為州郡一級行政建制名稱基本上被停用。只在唐代天寶元年(742年)到乾元元年(758年)之間短暫使用過。簡單測算,作為州郡一級行政建制名稱前後使用過的時間為350年。撫州之名起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陳總管楊武通奉使安撫。之後只在唐天寶元年(742年)到乾元元年(758年)之間被臨川之名取代,被昭武之名取代,一直使用到清代(民國之後的建制,本人不熟悉,不討論)。簡單測算,使用撫州之名的時間在千年以上。

但是必須承認,臨川要比撫州出名,這首功之臣非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不可。他在《滕王閣序》中的一句「光照臨川之筆」,讓臨川名揚天下。同時也產生了重大偶像效應,宋明時期撫州文化巨擘輩出,而文人墨客們多以臨川為字號,比如王安石、陳九川、曾鞏、湯顯祖、林夢英等,更進一步增厚了臨川二字的文化內涵,助推了臨川的名聲。

臨川之名更遠,但撫州之名更久。撫州取代臨川成為州郡一級行政建制名稱是隋代就成為事實的事情,並非今人的選擇。如果非要以遠為好,那麼北京該改名涿郡,南京該改名建康,西安該改名鎬京……

將臨川用於縣級行政建制名稱也好。歷朝歷代,人們都對縣級行政建制有更多的認同感。不能為了滿足當下一些招商引資、發展經濟功利目的而去做人為的改動,那種行為本身就有損「臨川」二字的文化內涵。隨着社會進步,信息傳播渠道的拓寬和傳播速度的加快,撫州慢慢會被外界認識,誤讀撫州為「福州」、「無州」不是我們的恥辱,是誤讀者的無知。

[1]

作者簡介

詠櫻,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