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維薩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諾維薩德(塞爾維亞語:Нови Сад,發音:[nôʋiː sâːd] 聆聽;匈牙利語:Újvidék,匈牙利語發音:[ˈuːjvideːk]),又譯諾威薩,是歐洲國家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第二大城市,臨近首都貝爾格萊德。
諾維薩德位於首都貝爾格萊德以北,北緯45.25°,東經19.85°,海拔72-80米。多瑙河從南部流經市區。諾維薩德是伏伊伏丁那的首府,也是塞爾維亞人口第二多的都市。
此名在南斯拉夫語裡的意思是「新莊園」,全市由代特來尼來盟、帕德那沃爾基、塞爾維亞、斯塔銳格連德、帕特沃雷丁和斯來特姆斯、卡拉沃奇7個行政區組成,面積69.913公頃。2005年全市人口19萬4千。在多瑙河對岸有佩特羅瓦拉丁城堡[1]。諾維薩是一個重要的大學城。有「塞爾維亞人的雅典」之稱。
城市簡介
諾維薩德市工業主要有金屬冶煉、石油化工、食品加工、機床製造和農機製造、紡織、電器、陶瓷、木器等。農業盛產小麥、玉米,而且擁有較為先進的農業科研機構,可培養大量可供出口的良種和種畜。此外,諾維薩德市歷來十分重視和致力於環境保護,1992年12月,諾市議會通過了《諾維薩德--通往生態城市之路》的宣言[2],而且在環保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績。
民族
諾維薩德居民相當多元化,主要來自:塞爾維亞,匈牙利,羅馬,羅馬尼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保加利亞,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俄羅斯和德國。1945年,德國居民被驅逐。
歷史
諾維薩德於1694年奠基,當時的統治者是尤津·馮·薩佛伊。城市的建築以巴洛克風格為主。城市的主要景點是佩特羅法拉丁城堡,建於1692至1780年之間。整個建築過程長達一個多世紀。這座城堡在當時是抗擊土耳其軍隊的主要集結地與防禦要塞。一戰前為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一戰結束後被併入南斯拉夫王國的前身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王國。
二戰中諾維薩德被匈牙利占領,戰後成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諾維薩德遭受北約長達78天的轟炸。多瑙河上的所有橋樑,城市中的所有廣播機構以及提煉廠房全部被摧毀。戰後6年時間,跨越多瑙河的交通都由一座浮橋維持。多瑙河上的船隻只能在每周固定的三次開放時間通過諾維薩德。2005年10月11日,「自由橋」投入使用,這才使多瑙河的交通重新暢通。
著名人士
莫尼卡·塞萊斯, 網球史上最佳女子球手之一,南斯拉夫裔美國籍。
Djordje Balasevic, 歌手
米列娃·馬利奇,愛因斯坦首任妻子
視頻
諾維薩德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塞爾維亞——多瑙河璀璨的明珠 ,搜狐,2018-10-15
- ↑ 長春市友好城市---南斯拉夫諾維薩德(Novisad),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