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巨羅尊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諾巨羅尊者 |
中文名: 諾巨羅尊者 特色美食: 中岩燒烤,中岩山珍 地理位置: 四川省青神縣城東8公里 土特產品: 漢陽花生,青神椪柑 導遊講解: 20人以內60元/次 住宿信息: 景區內可承接80餘人住宿 |
諾巨羅尊者,川南第一山,青神古中岩。[1]
目錄
百科名片
《夢溪筆談》:諾巨羅,唐代和尚,眉州青神人。其道場中岩寺是四川省青神縣的旅遊勝地,被范成大譽為「西川林泉最佳處」,陸游贊為「川南第一山」。蘇東坡年少時曾負笈在中岩書院求學三年,並與恩師之女青神人王弗「喚魚聯姻」成就千古佳話,乃「求學成才靈驗之地」、「浪漫愛情相約之地」。現為國家AA級旅遊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全景圖
蘇東坡初戀的地方——中岩景區初辟於西晉,盛於唐宋,早期為佛教勝地,是佛教十六羅漢之第五羅漢「諾巨羅尊者」開闢的道場。其佛法弘大,與峨眉山齊名,其「岩壑勝景,不減峨山」,故有「先有中岩,後有峨山」之說。在古代盛行水運時,有「先游中岩,後游峨山」之說。中岩景區是蘇東坡童年的樂土,是蘇東坡求學成才、初戀成婚之地。
地理位置
中岩景區位於四川省青神縣城東8公里的岷江東岸黃金旅遊線上,主景區為上、中、下三寺(岩),面積26平方公里,遊程5公里,頂峰海拔約616米,蜿蜒起伏十里許,青峰冥壑、流泉響石、風光絢麗、景色怡人,年平均氣溫19.7攝氏度,老少皆宜,適於常年旅遊,是成都—青神—樂山—峨眉水陸旅遊環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人文歷史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外婆是今青神縣瑞峰鎮人,與中岩景區隔江相望,蘇東坡青少年時曾負笈在古中岩書院求學三年,並與恩師之女青神人王弗「喚魚聯姻」。「小軒窗正梳妝……」這闕悼亡妻之作《江城子·記夢》寄託東坡對髮妻的真摯愛戀。中岩鍾靈毓秀,人文薈萃。自唐以來,李白、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楊慎等歷代達官顯宦,墨客騷人,泊舟江畔,慕名景仰,吟詩勒石,至今仍留下摩岩題刻119則,摩岩造像48龕2400餘尊,岩壁間詩書光彩奪目。
位於下岩慈姥橋畔,慈姥礬頭岷江水面上,《青神縣誌(光緒版)》載:「下岩,有水月樓翼然江 中岩寺下寺上,游者多登臨眺覽,飲酒賦詩,最可愛者,天空水底,月印波心,翠竹穿溪,流泉響石,誠邑中佳景也。」明熊相《中岩記》「正德戊寅,余南巡至青神,宿下岩。明日登臨水月樓,時白露橫江,水天一色,峨嵋諸峰,近若几案,心目覺怡曠。」明中惺《中岩記》云:「渡江即水月樓,樓址齧江,寺寇之。由樓視江則已府。由寺登樓乃反降,階垂窮與樓湊,階代樓為梯者強半,揣本齊末,度樓之腰,猶未能至乎寺址也。」昔水月樓之形勝,可見一斑。因歲月流逝,江流沖刷,樓久已傾圮,沒入江中。其故址周圍,今以條石堡坎,砌作平台,欄杆圍繞,古榕覆蓋。登臨其間,依稀尚可尋味昔日臨樓眺江之風光情景。
龍湫喚魚
景點即今之「喚魚池」。循下寺右側石級小徑行約半公里許,入兩山聳峙之峽溪,沿溪數折即至。懸 喚魚池崖峭壁之下,花竹如繡,澄潭一泓,相傳為慈姥夫人之窟宅,世稱「龍湫」,古有「龍湫勝景」之譽;其上即慈姥岩。潭水深不可測,有魚替隱其間,遊人但一拍掌,群魚便應聲而出,若體人意。當年,蘇東坡遊學中岩,從學名孺王方時,因戀此潭山光水色,常自臨潭觀景,拍手喚魚,並建議為潭命名。王方於是盛會縣內名流,相約投箋薦名,均不中意,獨蘇東坡箋薦「喚魚池」,風流文雅,深切情景。(傳說王方正自琢磨,恰其愛女王弗也自家中遣使女送來薦名投箋,赫然也是「喚魚池」3字。與蘇東坡似是心有靈犀,不謀而合。王方大喜,連稱「妙!妙!妙!」即命蘇東坡手書「喚魚池」三大字,刻於崖壁之上,並將愛女王弗(芳齡16)許配蘇試(時年19)為妻,結成佳偶。從此,「龍湫」勝景,便添「喚魚聯姻」的千秋佳話,共成「龍湫喚魚」的名勝景觀。岩間滿布題刻,多出名家,為中岩文物的天然寶藏之一。
佛洞穿雲
舊志載稱「牛頭竅」,位於下寺至中寺之路左側,下臨深壑。洞口高4.6米,寬7.2米,洞徑前大後 牛頭竅小,似若牛角,深邃莫測。洞額刻有「牛頭一竅」4字,舊稱「牛頭洞」。又以洞口原先造有十六羅漢浮雕像,還曾供俸過一尊「趙公明神像」,所以又叫「羅漢洞」或「財神洞」。明代嘉靖年間,縣人余方池(翰林修撰)取「佛洞穿雲破」之義書「穿雲洞」3字嵌於洞頂,後人即以此相稱。相傳,古潼川府(今四川三台)有一「牛頭山寺」主僧與中岩開山祖師諾巨那曾結善緣。因佛額明珠被盜,竊賊於江邊洗滌時,又不慎將珠失墜水中,為海神所得。官府嚴詰寺僧,限期歸還,主僧於是不遠千里訪至中岩,得諾巨那相助,向海神索珠得償。臨去,諾巨那指引牛頭寺僧進入此洞,囑其閉目,助以法力,但覺「園光」在前,耳畔生風,須於,忽聞呼其名者,張目則已達牛頭峰下,原珠壁還,遂免寺中一場厄難。從此,諾巨那與牛頭寺主僧即藉此洞常相往來,共創中岩佛教道場。最後均「圓寂」於中岩山上,遺體葬於「寶瓶峰」之後「諾巨那龕」中。陳祥裔《蜀都碎事》載:「牛頭山半有洞,人傳八百里與眉州通,曾有避罪者匿其中,後於青神中岩見之」。
長廊千佛
由「穿雲洞」前行,即「羅漢岩」。由此而去,直至「玉泉岩」,逶迤數里,為中岩「梵宮法象」聚 千佛長廊集地,古稱「千佛長廊」。岩壁上下,密布摩岩佛像,大小完缺共計2000餘尊,多為唐宋造型。法界莊嚴,神態各異,風格古樸,技藝精湛。岩之對面,群峰聳峙,千岩競秀,風光文物,相互輝映。
仙床凌虛
千佛長廊之最高危岩絕壁處,岩窟中有石床凌空,長7米,寬3.5米,距窟頂高2米。床面有凹形人臥痕遺蹟,世稱「仙從床」。相傳唐代高僧「無盡禪師」常居此岩入定參禪,後成正果坐化。窟壁左右,刻佛像2000餘尊。《蜀中名勝記》(卷十二)云:「此地懸崖峭壁,上刻千佛,岩覆如屋,中有臥仙之跡」。遊人登臨「仙人床」上放目眺望:上則微茫接遠空,下則溪泉直復紆;前丹梯、翠微,後倚峋岩峭壁;左擁靈泉濺珠,右帶白虎、青龍,無限風光,使人有飄然羽化之感。「仙人床」下方盤山小道上,近年新建一小亭,以供遊人憩。上對陡壁懸崖,下臨深淵絕壑,遊人至此,「顧岩目旋轉,撫心萬象空」,頓有「憑虛御風」之感,由是以「凌虛亭」為名。
玉泉流杯
「千佛長廊」盡頭為「玉泉岩」。岩窟長21.2米,寬11米,高12米,額題「羲畫開光」四字,意謂 玉泉岩
「伏羲氏畫八卦」時即已光昭日月而巍然屹立了。明人熊相《中岩記》稱:「岩覆如屋,泉出岩這東西,兩石龍吞吐之。噴若濺珠,殊可愛。」《蜀中名勝記》(卷十二)又稱:「岩之半,為流杯池,一曰太極池」。其形制按《易》學「太極圖」鑿造而成。宋代大文學家黃山谷(又名庭堅)當年客居青神3個月,曾屢被邀游中岩,每於玉泉岩汲水瀹茗,賞景抒懷,並自況行呤《玉泉銘》,筆走刊石以紀勝。之後,歷代文人雅士慕而效仿,相約來此煮茗行樂,逐步發展成為以「太極池」流杯吟詠,抒懷言志,勒石留念,蔚然成風,故岩間碑林叢立,琳琅滿目。今碑刻大多散失。但「玉泉」依舊,「太極池」尚存,依然中岩一大景觀。
慈姥風光
慈姥峰為中岩主峰,于山之半。舊為中寺所在地,寺院恢宏,氣象莊嚴,被毀於「文革」期中。1984年以後陸續維修改建,於廟宇舊址建成中岩博物展覽廳廳房及碑廊、藥師殿等等,擬改作文物展覽中心。峰側左右各有峽溪若雙龍環繞,潺潺合流於峰下,上有小石橋名「雙龍橋」。遊人佇立橋頭,放目四周:四山環抱,峰巒疊翠,澗壑縈繞,綠陰微涼,花木蔥蘢,鳥鳴鷹飛,一派清幽靜謐,活畫出中岩的秀麗風光。
平台伏虎
中岩至上岩道旁,巨石嶙峋,密布宋、明遺刻。石下有一小石橋橫臥溪壑之上名「虎橋」,橋頭為仙 伏虎台
人伏虎之處,稱作「伏虎台」。《四川通志》與《蜀中名勝記》均載:「唐,無盡禪師伏虎於石筍下,所謂伏虎台也。」今巨石左方角落處,雕塑着一隻蜷臥而馴服的小石虎,壁間有餘青野(明代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縣人餘子俊之子)題刻「伏虎」與「無盡堂」兩局,字跡完整明晰。相傳,唐代「無盡禪師」於「仙人床」上靜心參佛,一日,正當夕陽西下,山中香火漸稀,遊人紛紛下山之際,突然風撼叢林,周天陰霾乍起,幽壑中虎嘯大作,夾帶小孩呼救之聲。禪師睜目而視,但見石筍峰下,一隻斑斕猛虎正追撲兩名小童,狀甚危急。禪師急忙打動佛號,一聲「阿彌陀佛」,飛身直下,彈指飛起巨石,將虎降伏,救出小童。後人因此名橋、名地,雕塑小虎,以資紀念。
靈岩石筍
是上岩奇觀,也是眉、青地帶的勝景之一。《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四川通志》(外紀)以 石筍峰及《青神縣(舊)志》均有載:「石筍,在青神縣中岩山半,三石突起,其形類筍。(南北朝)宋『元徽』中(474~476),有異僧入牛頭寺,主僧厚禮待之,別去僧贈一鑰曰:『後欲見我,當至中岩山後,見石筍扣之,可以見我』。明年,寺以低頭佛失珠,主僧馳至筍峰扣以鑰,鋒裂為三,乃見異僧,曰:『盜取佛珠江濱,我得之久也。』主僧喜,持珠而還。」此石筍三峰之由來傳說。舊時中岩上寺即環繞三峰而立。峰下有「露天觀景台」,可以環眺中岩山川形勝。前是「慈姥峰」與「玉泉岩」、「仙人床」、「臥佛窟」,丹岩翠壁,迤邐不斷;左是「丹梯」,峰巒橫亘;右是「寶瓶峰」、「東坡讀書樓」以及「大聖岩」孫悟空頭形;後是「諾巨那尊者石龕」。三峰岩壁之間,多前人題刻,益增古寺風采。
翠微遠眺
石筍三峰右後上方,歷陡峭石級而上,盡處為中岩最高峰。岩半絕壁間題有「翠微」二字,每字徑可3米許,峰岩巍峨峭拔,石階陡險。其峰頂之上有「玉皇樓」,譽其高也。登樓遠眺,輒見天光雲影,岷江在望,群山起伏,滿目蒼翠,所有靈岩勝景盡收眼底。如引吭高歌,則必招來回音共鳴,使人心胸爽朗。
丹梯危樓
在慈姥左峰縈繞於澗壑以西壁處,沿岩鑿梯,名曰「丹梯」。舊時,緣梯而上,岩壁邊沿建有丹樓。峰岩峻峭,危樓高眺,自有另一番景色。前人對此有詩詠贊:「嵐開秀嶺濃於畫,雲散清溪曲似環」;「香雲繚繞丹梯外,花雨繽紛碧澗隈。」道出了「丹梯危樓」的優美景色。
清溪澗道
由「丹梯」而下直至「喚魚池」畔,沿慈姥溪旁,為上、下慈姥峰之澗道。青峰峽峙,岩壑幽深,清 清溪澗道
溪流泉,怪石奇堆。澗道蜿蜒曲折,迂迴於溪流兩側。時而穿岩越窟,時而小橋蹬步。人入其間,對滿眼蒼翠,臨潺潺溪流,聽鳥唱蟬鳴,賞異草奇花,不禁塵煩盡釋,心胸為之豁然清爽。
旅遊信息
門票說明:景區門票每人每票20元 70歲以上老人、 殘疾人 、 現役軍人憑證免票。學生憑學生證,70歲以下老年人憑老年優待證購半票。
旅遊活動:每年春節舉辦的「古中岩老廟會」活動和金秋季節舉行的「東坡初戀地旅遊文化節」。
特色美食:中岩燒烤,中岩山珍,岷江河鮮,漢陽雞,漢陽江團,石磨泉水豆花等。
土特產品:漢陽花生,青神椪柑,青神臘肉,青神竹編等。
導遊講解:20人以內60元/次 , 20人以上80元/次。
停車信息:停車場可容納200輛車停放,小型轎車5元/12小時輛·次,大中型客車10元/12小時輛·次。
住宿信息:景區內可承接80餘人住宿,100人以內會議,周邊農家樂能接待1000餘人食宿。套房(3室1廳)280元/套,標準間100元/間。
二日游線路:D1 上午:早乘旅遊Bus經成樂高速公路青神入口處,到「川南第一山」——古中岩,沿着蘇東坡求學成才、初戀成婚之路,進入中岩景區的林泉之中,去聆聽那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徘徊於眾多的文物古蹟之上,領略山川秀麗、人傑地靈的古中岩風光。下午:午餐後游「晨鐘暮鼓」——德雲寺,去感受其「雲過青天飄似錦,鳳凰展翅立如屏」的風采。住宿:中岩景區。 D2 上午:乘遊船欣賞李白留下千古絕唱《峨眉山月歌》——平羌美景。遠離現代城市的喧囂。感受平羌三峽的古樸、清幽、寧靜。下午:午餐後遊覽國家AA級旅遊景區中國竹藝城,欣賞堪稱「中國一絕」的中國竹編藝術,目睹「中國竹編藝術之鄉」的風采,還可親自感受竹編的樂趣。滿載而歸的返程,結束愉快的行程。
參考資料
- ↑ #萬佛園典故之十八羅漢#諾巨羅尊者 ,新浪網 , 201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