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徂徠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讀徂徠集》 | |
---|---|
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詞 |
《讀徂徠集》是由政治家 文學家北宋歐陽修所作詩詞。
歐詩受韓愈的影響較大,主要體現於散文手法和議論入詩。然而歐詩並不對古人亦步亦趨,故仍然具有自家面目。歐詩中的議論往往能與敘事、抒情融為一體,所以得韓詩暢盡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艱澀之失。例如《再和明妃曲》議論精警,又富有情韻。歐詩的散文手法主要不是體現於句法上,而是借鑑散文的敘事手段,如《書懷感事寄梅聖俞》敘述宴遊經歷,平直周詳,深得古文之妙。[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讀徂徠集》
朝 代;宋代
類 別;詩人
作 者;歐陽修
詩詞原文
《讀徂徠集》[2]
徂徠魯東山,石子居山阿。魯人之所瞻,子與山嵯峨。
今子其死矣,東山復誰過。精魄已埋沒,文章豈能磨。
壽命雖不長,所得固已多。舊稿偶自錄,滄溟之一蠡。
其餘誰付與,散失存幾何。存之警後世,古監照妖魔。
子生誠多難,憂患靡不罹。宦學三十年,六經老妍摩。
問胡所專心,仁義丘與軻。揚雄韓愈氏,此外豈知他。
尤勇攻佛老,奮筆如揮戈。不量敵眾寡,膽大身幺麽。
往年遭母喪,泣血走岷峨。垢面跣雙足,鋤犁事田坡。
至今鄉里化,孝悌勤蠶禾。昨者來太學,青衫踏朝靴。
陳詩頌聖德,厥聲續猗那。羔鴈聘黃曦,曦驚走鄰家。
施為可怪駭,世俗安委蛇。謗口由此起,中之若飛梭。
上賴天子明,不掛網者羅。憶在太學年,大雪如翻波。
生徒日盈門,飢坐列鴈鵝。弦誦聒鄰里,唐虞賡詠歌。
常續最高第,騫游各名科。豈止學者師,謂宜國之皤。
夭壽反仁鄙,誰屍此偏頗。不知呶呶者,又忍加詆訶。
聖賢要久遠,毀譽暫諠嘩。生為舉世疾,死也魯人嗟。
作詩遺魯社,祠子以為歌。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漢族,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3]
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4]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5]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