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唐代詩人李白的五言古詩,是《全唐詩》的第168卷第17首。[1]此詩以諸葛亮自比,而將崔氏兄弟比做善於識人的崔州平和厚於交道的崔瑗,似有肯求援引之意,當作於開元間未達時。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此詩寫了李白讀《諸葛亮傳》後的感慨:贊述了諸葛亮由一個布農得遇知己薦舉,君臣相合,建功立業的事跡;進而聯繫歷史上崔瑗、管、鮑的故事,讚美了知人舉才的先賢;最後抒發了李白自己熱切希望能得到知己薦舉而施展抱負的願望。 南宋詩論家嚴羽雲評價:贈人適以自贈,見任達,然有望而無怨,亦見溫厚。

目錄

作品原文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漢道昔雲季,群雄方戰爭。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華發同衰榮。托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

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白話譯文

東漢末年,群雄紛起,龍爭虎鬥。

爭王圖霸之業未立,各自割據稱雄。

劉備像漢光武一樣一挽漢朝之頹運,得到了孔明這條「臥龍」的輔佐。

諸葛亮在南陽之時,親自躬耕於隴畝之中。

劉備三顧諸葛亮於臥龍崗茅廬,如魚之得水,叱咤風雲於天下。

諸葛武侯在岷蜀佐助劉備立國,其凌雲攻志,直吞咸京。

諸葛亮未顯達之時,是誰對他最為讚許呢,就是博陵的崔州平。

我也是一個布衣之士,胸懷報國憂民之情。

在晚年遇到了您二位像崔州平和崔瑗這樣的朋友,華發之際同衰共榮。

我們都是寄意於經國濟民,結成了兄弟般的朋友。

讓我們的友誼像管仲和樂毅一樣在歷史上千載傳名。

作品鑑賞

一二句描繪出一幅昔日漢代末世群雄紛紛而起、互相爭戰奪取天下的景致,交代事件發生的起因和背景,「昔雲」、「季」、「群雄」、「戰爭」,喧染出戰爭氣氛,仿佛讓人置身其中。

三四句寫昔日漢代末世群雄各自割據、稱霸天下目標未成,交代群雄割據的格局,側面襯托出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尚未形成。

五至十句贊述了諸葛亮由一個布農得遇知己薦舉,君臣相合,建功立業的事跡。喻指諸葛亮起於隴畝之中,隱居草野不得志。劉備三顧茅廬後得到諸葛亮輔佐,使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形成三國鼎立的新局面。

十一十二句運用鋪敘的手法,明寫只有崔州平能夠了解諸葛亮的理想和才能。實則暗喻只有崔叔封才了解詩人的理想和才能。

十三十四句寫詩人自稱胸懷報國憂民之情的布衣之士。詩人意在通過與諸葛亮自比,寫自己和當年的諸葛亮一樣,身在草野,但胸懷治理天下的大志。

十五十六句寫詩人將崔氏兄弟比做善於識人的崔州平和厚於交道的崔瑗,華發之際同衰共榮,似有肯求援引之意。

十七十八句寫詩人與崔氏兄弟的深厚情誼,如同弟兄,也流露出詩人渴望建功立業,宛如諸葛亮一樣可以施展才華,「壯志吞咸京」的政治抱負。

末兩句借用管、鮑的典故,側面讚美了知人舉才的先賢,亦是喻已,希望崔叔封了解、支持詩人,期待詩人與朋友之間的關係也要象管、鮑一樣,可以千載留名,抒發了詩人熱切希望能得到知己薦舉而施展抱負的願望。

李白被迫離開長安,政治上遭到一次沉重的打擊,但李白並沒有就此消極下去。在此詩里,李白熱烈讚揚了諸葛亮,對於劉備與諸葛亮君臣遇合,成就一番事業,表示衷心的嚮往。李白在不少詩里提到諸葛亮。李白羨慕諸葛亮起於隴畝而身至宰輔,受到君主的重用;李白景仰諸葛亮改革現實,治理社會的作為;李白讚賞諸葛亮的政治、軍事才能。而這一切,又都是和李白自己的處境,自己改革社會的進步要求聯繫在一起的。李白在詩中明確表示自己同樣有諸葛亮那樣的胸襟和政治抱負,因而也希望像諸葛亮「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那樣,得到君主的知遇,干一番經時濟世的大事業。

李白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希望崔少府能夠象崔州平了解諸葛亮那樣了解他,如果有機會,就象鮑叔牙推薦管仲那樣推薦自己。這就明白表示了「托意在經濟」,立志改革現實,治理社會一直是李白的思想主流。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李白:不朽的詩人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