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影子(劉亮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誰的影子》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劉亮程的散文。
作品欣賞
那時候,喜歡在秋天的下午捉蜻蜓,蜻蜓一動不動趴在向西的土牆上,也不知哪來那麼多蜻蜓。一個夏天似乎只見過有數的幾隻,單單地,在草叢或莊稼地里飛,一轉眼便飛得不見。或許秋天人們將田野里的莊稼收完草割光,蜻蜓沒地方落了,都落到村子裡。一到下午幾乎家家戶戶每一堵朝西的牆壁上都趴滿了蜻蜓,夕陽照着它們透明的薄翼和花絲各異的細長尾巴。順着牆根悄悄溜過去,用手一按,就捉住一隻。捉住了也不怎麼掙扎,一隻捉走了,其他的照舊靜靜地趴着。如果夠得着,搭個梯子,把一牆的蜻蜓捉光,也沒一隻飛走的。好像蜻蜓對此時此刻的陽光迷戀之極,生怕一拍翅,那點暖暖的光陰就會飛逝。蜻蜓飛來飛去最終飛到夕陽里的一堵土牆上。人東奔西波最後也奔波到暮年黃昏的一截殘牆根。
捉蜻蜓只是孩子們的遊戲,長大長老的那些人,坐在牆根聊天或打盹,蜻蜓趴滿頭頂的牆壁,爬在黃舊的帽檐上,像一件精心的刺繡。人偶爾抬頭看幾眼,接着打盹或聊天,連落在鼻尖上的蚊子,也懶得拍趕。仿佛夕陽已短暫到無法將一個動作做完,一口氣吸完。人、蜻蜓和蚊蟲,在即將消失的同一縷殘陽里,已無所顧忌。
也是一樣的黃昏,從西邊田野上走來一個人,個子高高的,扛着杴,走路一搖一晃。他的脊背趴滿曬太陽的蜻蜓,他不知覺。他的衣裳和帽子,都被太陽曬黃。他的後腦勺曬得有些發燙。他正從西邊一個大斜坡上下來,影子在他前面,長長的,已經伸進家。他的妻子在院子裡,做好了飯,看見丈夫的影子從敞開的大門伸進來,先是一個頭——戴帽子的頭。接着是脖子,彎起的一隻胳膊和橫在肩上的一把杴。她喊孩子打洗臉水:「你爸的影子已經進屋了。快準備吃飯了。」
孩子打好水,臉盆放在地上,跑到院門口,看見父親還在遠處的田野里走着,獨獨的一個人,一搖一晃的。他的影子像一渠水,悠長地朝家裡流淌着。
那是誰的父親。
誰的母親在那個門朝西開的院子裡,做好了飯。誰站在門口朝外看。誰看見了他們……他停住,像風中的一片葉子停住、塵埃中的一粒土停住,茫然地停住——他認出那個院子,認出那條影子盡頭扛杴歸來的人,認出挨個擺在鍋台上的八隻空碗,碗沿的豁口和細紋,認出鐵鍋里已經煮熟冒出香味的晚飯,認出靠牆坐着抽煙的大哥,往牆邊抬一根木頭的三弟、四弟,把木桌擦淨一雙一雙總共擺上八雙筷子的大妹梅子,一隻手拉着母親後襟嚷着吃飯的小妹燕子……
他感激地停留住。[1]
作者簡介
劉亮程,作家,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一個小村莊。他種過地,當過鄉農機管理員。勞動之餘寫點文字,幾乎所有文字都在寫自己生活多年的一個村子。在這個村子裡,房子被風吹舊,太陽將人曬老,所有樹木都按自然的意志生葉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努力接近一種自然生存。
著有詩集《曬曬黃沙梁的太陽》,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在新疆》《一片葉子下生活》等,小說《虛土》《鑿空》《捎話》。《一個人的村莊》首版後,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天涯》《大家》《北京文學》《散文選刊》《南方周末》等報刊都作了隆重介紹,作者本人亦一鳴驚人,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後一位散文家」和「鄉村哲學家」。
作品曾獲第二屆馮牧文學獎文學新人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