諭黑旗將士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諭黑旗將士檄》是劉永福寫的一篇文章,內容是什麼,來了解一下吧。
原文
嗚呼! 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聖人有訓,佳兵不祥。……
蠢茲法夷,逞其強悍,恃其機械,輒敢肆焉蠶食,恣厥鯨吞。毒比長蛇,貪逾封豕①。既竊踞夫西貢,又潛窺夫東京②,外托保護之名,中懷叵測之志。試思分疆劃界,各有臣民,各有政教,何待越俎代謀③?是其借詞行詐,包藏禍心,可以不言而喻。況自法東來之後,攻掠越地,荼毒越民,越南之倉庫據為己有,越南之關稅收為私藏,越南之城池遭其蟠踞④,越南之元氣被其剝喪,招越南之叛民以添其翼,隳越南之險阻以快其心⑤。種種狂悖之行,神人之所共忿,天地之所不容。我越人凡有血氣,莫不痛心疾首,透爪裂眥⑥,願得食法人之肉,寢法人之皮,真有一夫大呼,市人皆左袒之勢⑦。
永福以羈旅之身,受國王恩遇,資以土地,授以甲兵,其初一成一旅之眾,得所藉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積數十年之心力,有勁卒數萬人,賴以保障東南,用資戰守。三軍之士,當知食毛踐土,恩義並隆,去順效逆,殃咎立至。
……今越南有難,中國必為援助。茲者滇撫唐中丞⑧、粵西撫徐中丞⑨,同率兵百萬,分道出關,天兵遙駐,聲勢赫耀。粵督張制軍⑩、粵撫裕中丞(11),要亦皆部署周至,轉運不窮。近又特簡彭宮保來粵督師(12),以守為戰。韓、范坐鎮(13),西賊喪膽,我軍有此粵援,士氣定當益奮。
本提督不過中原一武夫,流寓來越,荷蒙國王恩禮有加,重資委任。爾眾士亦蒙大惠,祿養有年,三軍銘挾纊之恩(14),多士戴如春之澤,固宜激發忠義,競作干城。而況中朝大皇帝又特沛殊恩(15),寄以重任,本提督固責無旁貸,爾眾士亦義不容辭。當思受國王之恩養,深懷報主之忱,荷中朝之化裁,彌切尊王之義。先登陷陣,奮不顧身,飢剝法夷之膚,渴飲法夷之血,滅此朝食,所向無前。法夷之機械足以自阱,法夷之凶暴適以自戕。
前者法酋拿破崙第一頗善用兵,其國人稱之天神,擐甲執兵(16),千人辟易(17),彼恃其武勇,橫暴不已,卒為英人所俘,為世大辱。厥後拿破崙第三,率乃祖之攸行,志在開疆,性喜用武,橫徵暴斂,戢怨小邦(18),天怨人憤,蘊久必發,奚假手普國(19),殲其巨魁,毀其國都,法人之氣為之不揚,歐西各國羞與為伍。似此可以稍自斂跡矣,而乃猶復怙惡不悛(20),不敢吐氣於他邦,轉欲逞志於我國。我越南雖僻處海濱,號稱積弱,然師以曲直為老壯,兵以順逆為勝敗,法兵雖強,曾何足懼!
自法夷入寇,狼奔豕突,跋扈鴟張(21),幾於目無越人。本提督率爾有眾,起與力爭,一戰而遠威悅授首(22),再戰而寶滑逃遁(23),科力不能逞其凶,夏文不能施其計。大旗所指,蚩尤潛光(24); 長戈所揮,淵日再起。賊軍矢窮糧盡,困守一隅,以海防河內為負隅之恃。而我分道以擾之,亟肄以疲之,奇兵正法,互為策應,攻城攻野,動合機宜。南定驚草木之兵,海東懍烽煙之警,賊官皆墨,我武維揚。法夷猶敢執迷不悟,逼我順化,蹙我都城,乘我國之新喪(25),利援軍之道遠,遂乃抑勒新主,強為要盟(26)。夫要盟神弗之福,盟可要亦可寒,何足措意?而法夷自為得志,益復驕橫,又敢窺我北寧,侵我桑台。中朝之大度則藐為畏葸(27),吾軍之果毅則視若仇讎(28)。不恤眾口之交譏,不顧天心之勿順。國狗之瘈噬(29),遍乎友邦; 巴蛇之吞侵(30),思及遠郡。賊與我勢不兩立,我與賊義不俱生。
今與爾眾共伸天討,各奮神威,轉戰無前,有進無退。得法夷首一級賞銀五十兩,賊目倍之。獲兵船一艘者,賞如其船之數,毀鐵艦倍之。其有我遊民為法兵所羅致,脅令當兵者,倘能悔罪自拔,悉予免究。反戈攻後,因而獲勝者,仍論功行賞,弗問前愆(31)。惟法夷及其所部之黑夷,則盡殺無赦。必使東京之餘孽,掃蕩無遺; 西貢之腥聞,湔除淨盡。上以副中朝倚畀之隆(32),中以報國王休養之德,下以舒越民怨毒之心。成敗利鈍,所不遑計。爾眾士欲建不世之奇勳,成不朽之偉業,惟本提督馬首是瞻。功多有厚賞,不迪有顯戮(33)。爾眾士惟時懋哉(34)!
檄到,如律令!
鑑賞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法國侵略者加緊侵略我鄰邦越南,腐朽的越南政府無力抵抗,便邀請黑旗軍協助抗法。黑旗軍首領劉永福憂患於祖國西南邊陲的安全,又在越南人民抗法鬥爭的鼓舞下,決定率軍進援河內。此文就是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劉永福準備率軍進援河內時所寫的一篇聲討法國侵略者的陰謀與暴行,告諭黑旗軍將士奮勇抗敵的檄文。
檄文開篇,憤怒聲討了法國侵略者的 「狂悖之行」,尖銳指出他們 「外托保護之名,中懷叵測之志」 的險惡用心,表明了作者鮮明的愛憎立場,並以此激發人們「凡有血氣,莫不痛心疾首,透爪裂眥,願得食法人之肉,寢法人之皮」,號召人們團結抗法。
為了鼓舞黑旗軍眾將士的士氣,增強必勝的信心,作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闡述:其一,黑旗軍實力的強大。在第三自然段,作者指出,永福軍「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積數十年之心力,有勁卒數萬人,賴以保障東南」。其二,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又集中闡明有清政府的大力援助。為此,作者斷言: 「我軍有此粵援,士氣定當益奮。」其三,在第六自然段,檄文例舉拿破崙一世和三世的暴行及招致的惡果,繼而指出,「師以曲直為老壯,兵以順逆為勝敗,法兵雖強,曾何足懼!」其四,在第七自然段前半部,作者引用事實,「本提督率爾有眾,起與力爭」至「賊官皆墨,我武維揚」,以敵我戰勢的對比,突顯我軍的優勢,增強人們抗法的熱情與信心!
此外,作者在文中還論述了抗法的理由,以告諭眾將士應義不容辭,衝鋒陷陣。首先,在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指出: 「本提督不過中原一武夫,流寓來越,荷蒙國王恩禮有加,重資委任。爾眾士亦蒙大惠,祿養有年」,再加上「中朝大皇帝又特沛殊恩,寄以重任」,作者認為「本提督固責無旁貸,爾眾士亦義不容辭」。其次,在第七自然段後半部,作者通過對法軍「猶敢執迷不悟,逼我順化,蹙我都城,……強為要盟」以及「窺我北寧,侵我桑台」等罪行的揭露,分析闡明了「國狗之瘈噬,遍乎友邦; 巴蛇之吞侵,思及遠郡」的道理,揭示了法國侵略者妄想侵我西南邊陲的險惡用心,進而呼籲「賊與我勢不兩立,我與賊義不俱生」,既表明了作者保家衛國的鮮明立場,又論述了援越抗法的正義性,具有強烈的感召力。
最後,作者表明了與眾將士共伸天討的決心,並制訂了一系列的獎勵條例:「得法夷首一級賞銀五十兩,賊目倍之。獲兵船一艘者,賞如其船之數,毀鐵艦倍之。其有我遊民為法兵所羅致,脅令當兵者,倘能悔罪自拔,悉予免究。反戈攻後,因而獲勝者,仍論功行賞,弗問前愆。」以此獲取民心,勉勵眾將士「建不世之奇勳,成不朽之偉業」。全文以「檄到,如律令」結束,言簡意賅,給人以歷史使命感和軍令如山的威嚴感,增強了檄文的氣勢和力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