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譚維四

來自 央視網 的圖片

[1]

譚維四,1949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學校,1954年結業於北京大學全國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因主持發掘曾侯乙墓,並主持複製了著名的曾侯乙編鐘而為人所知。曾擔任中國湖北省博物館館長[2]。於2020年9月7日7時38分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91周歲。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國湖北省博物館原館長

出生日期----1930年4月13日

出生地點----湖南長沙縣(現望城縣)

逝世日期----2020年9月7日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考古學家

畢業院校----湖南師範學校

個人簡介

譚維四,著名考古學家[3] ,原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曾侯乙墓考古發掘與曾侯乙編鐘研究與複製的主持者。

成就及榮譽

譚維四1930年出生於湖南望城的一個書香門第。家族裡叔伯兄弟一共5人,父輩分別為他們取名為定一、知二、立三、維四、權五。譚維四是老四,「維四」典出春秋管仲之「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1949年,19歲的譚維四從湖南師範學校畢業,旋即考取湖南音專。其間長沙和平解放,當時有句話,叫「文人北上,幹部南下」,因此譚維四在湖南音專(後併入湖南大學音樂學系)註冊報到兩個星期後就主動輟學,北上到了剛剛成立的湖北省文聯文工團。不久,他被送往湖北人民革命大學進行知識分子思想改造,成為革大文工團的一員。在這裡,他參加了解放初期的土改、鎮反及秋收反霸等政治活動,對象牙塔外面的世界有了初步的認識。

1952年,全省文工團隊整編,剛剛成立的湖北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員會,到文工團整訓班挑選了5名優秀共青團員,譚維四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開始長期從事文物考古與博物館工作,歷任湖北省博物館文物考古隊隊長、副館長、館長。曾主持江陵楚都紀南城、江陵望山與沙冢楚墓、隨縣曾侯乙墓等重大考古發掘與研究。1979年主持曾侯乙編鐘的研究與複製,獲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獎。

1978年發掘的曾侯乙墓系曾國之君墓。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古代樂器中,以規模巨大、保存最好的打擊樂器--編鐘最為壯觀,編鐘的出土震驚了中國,震驚了世界,是中國古老優秀文明的象徵,是我國文物考古、音樂史和冶鑄史上的空前重大發現。

1952年始長期從事文物考古與博物館工作歷任湖北省文物考古隊隊長湖北省博物館館長、研究員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曾主持江陵楚都紀南城、江陵望山與沙冢楚墓、隨縣曾侯乙墓等重大考古發掘與研究。1979年主持曾侯乙編鐘的研究與複製,獲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獎。1993年主編《曾侯乙墓文物藝術》,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合作編寫的《曾侯乙墓》考古報告獲 1999年中國社科院首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二等獎。

1978年,湖北隨州一公里處發現了一座戰國前期的大型陵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銅樂器、禮器、兵器、金器、玉器、車馬器以及漆木竹器,另外還有一些竹簡,共計一萬五千件。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這個古墓出土了規模巨大、保存完好的古代打擊樂器——曾侯乙編鐘(現藏武漢市的湖北省博物館),這套編鐘為青銅鑄造,共65件,重2500多公斤,設計精巧,造型壯觀。雖然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但它的音質還是很好。編鐘的出土令世界震驚,被譽為「世界奇觀中獨一無二的珍寶」,「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蹟」。曾侯乙編鐘是我國古代文明的優秀結晶,它的出土填補了我國在考古學、音樂史和冶煉史上的許多空白,在國內外學術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此後,隨州也因此而被人們稱為「古樂之鄉」。本書記載了曾侯乙墓的挖掘過程並展示了其中部分文物的圖片。

視頻

譚維四 揭秘曾侯乙墓2015年1月25日發布

著名考古學家、曾侯乙墓考古隊隊長譚維四接受採訪 2018年9月19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