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谷城漢江國家濕地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谷城漢江國家濕地公園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漢江濕地公園位於谷城城關鎮東,漢江以西,北河和南河之間,三面環水,引規劃區所瀕臨漢江段長約10公里。濕地內水系發達,植被繁茂,鳥類資源豐富,總面積為21.88平方公里,生態系統完整,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和旅遊價值。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漢江國家濕地公園

占地面積:21.88平方公里

規劃建設時間:2010年-2019年

地理位置:湖北省穀城縣城關鎮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濱江景觀帶、濕地文化展示園

內容概要

漢江濕地完善的生態環境是 穀城縣一道天然生態屏障,具有防洪蓄水、調節氣候、提高縣城 環境質量、美化環境、保障城關鎮 生態安全以及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發展等多種生態服務功能。漢江 國家濕地公園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多年形成的產業特點、稀有的 生態價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已納入穀城縣城市發展規劃,現規劃「六大功能區」,即神農農耕體驗區、濕地生境游賞區、漢江文化展示區、濕地科普宣教區、濕地 生態保育區和濕地管理服務區。

濕地簡介

漢江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漢江中游穀城縣境內。谷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因人類的祖先 神農氏在此「嘗百草,植五穀」而得名,自西周封 谷國以來已有近3000年歷史。 襄渝鐵路、漢十高速穿境而過,為湖北一江兩山——長江神農架、武當山黃金旅遊線必經之地。濕地生態園地處穀城縣南、北二河與漢江交匯區域,三面環水,西偎縣城,面積21.88平方公里,現有 無公害蔬菜基地2萬畝,養殖水面5000畝, 生態林地1萬畝,灘涂濕地1.5萬畝。公園植被茂盛,水草豐美,萬鳥棲息,漁歌唱晚;村莊 阡陌縱橫,農舍儼然,湖泊鑲嵌其間,一派 田園風光;「仙人古渡」、「粉水澄清」、「 後湖夜月」之美景,與城內 三神殿、明清古建築和諧相映,極具開發價值和發展潛力。漢江國家濕地公園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多年形成的產業特點、稀有的生態價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已納入穀城縣城市發展規劃,現規劃「六大功能區」。即神農農耕體驗區、濕地生境游賞區、漢江文化展示區、濕地科普宣教區、濕地生態保育區和濕地管理服務區。

濕地

濕地被譽為「 地球之腎」,它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地球的三大生態系統。 濕地保護開發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並逐步受到國家重視。目前,全國共建立濕地保護區553處,保護面積占總面積1/3,近49%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而與此同時,作為 長江最大支流的 漢江流域,卻在濕地保護開發方面相對滯後,特別是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以後, 漢江不僅要承擔為首都人民提供優質安全水源的責任,而且要承載日益加劇的中下游地區乃至 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壓力。因此,按照 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強 漢江濕地的 生態保護和資源的合理利用迫在眉睫。現就有關情況作一介紹,並對漢江濕地保護開發提出我們的初步想法,敬請各位專家、領導指正。

後湖濕地保護開發的思考

漢江濕地的有關情況,可用三句話來概況;   

第一,漢江是萬里長江最大支流,被譽為亞洲的多瑙河。保護漢江就是保護長江,就是支持 南水北調。漢江與長江、黃河、淮河一道並稱「江河淮漢」,為中國四大著名水系。漢江全長1577公里,發源於陝西省西南部秦嶺與 米倉山之間的 寧強縣,在武漢市匯入長江。流域面積15.1萬平方公里,涉及鄂、陝、豫、川、渝、甘6省市的20個地(市)區、78個縣(市),處於亞熱帶 季風區,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年均流量589億立方米,相當於黃河的年入海量。漢江上游為 南水北調中線 水源地,而漢江中游也為南水北調備用水源,2010年北京人將喝上清潔甘甜的 漢江水。由此可見,依託濕地保護漢江,不僅是保護中華民族母親河長江的需要,也是保障首都人民 安全飲用水的需要。   

第二,谷城位居千里漢江中游,在漢江生態體系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承上啟下的特殊作用。漢江自 丹江口水利樞紐 出水口流經谷城 冷集、城關、廟灘、 茨河四個鎮,下入 「 三國文化之鄉」——魅力城市襄樊,流程61公里,全程水質達到國家一級地表水標準。濱臨漢江的 穀城縣位於武當山東麓,東鄰名城襄樊,西偎 車城十堰,版圖面積2553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三個開發區,總人口55萬。因中華民族祖先神農氏在此「嘗百草,植五穀」而得名,自西周封谷國以來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境內 中原文化、 荊楚文化、 巴蜀文化三源交匯,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共融, 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互滲同生,動植物和礦產資源繁多。全縣 森林覆蓋率67.9%,被生態學家稱為「 綠色生態之鄉」、「避暑度假天堂。」基於歷史文化積澱和改革開放的洗禮,谷城經濟社會得到較快發展,初步建成 汽車配件、紡織服裝、循環經濟、電子科技、 水力發電、 新型建材、特色農業、生態旅遊八大經濟板塊,2008年,全縣生產總值60.42億元,地方 一般預算收入1.588億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4573元, 主要經濟指標年增幅均在15%以上,工業經濟總量位居襄樊縣市之首。近年來,先後獲得全國百家生態示範縣、綠化百佳縣、全國節能與環保產業基地、全國衛生縣城、全縣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文化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第三,漢江兩大支流南、北二河在谷城交匯,形成漢江最大的濕地——後湖濕地。保護和開發好漢江後湖濕地,對於整個漢江流域濕地保護具有示範帶動的深遠意義。發源於秦巴山脈神農架原始森林的南河、北河,在谷城城關匯入漢江所形成的漢江後湖濕地,區位十分獨特,三面環水,西偎縣城,在縣內與「中國南 避暑山莊」大薤山、千年古剎 承恩寺、 南河小三峽景區相銜接,成為鄂西生態 旅遊圈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鄰道教聖地武當山,南靠原始森林神農架,東接三國文化之都 古隆中,是漢江流域壯麗河山孕育而出的一顆璀璨明珠。漢江後湖濕地面積廣闊,橫跨9個行政村,農戶5667戶,20479人,面積38.3平方公里。區域內人文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谷城八大景有「仙人古渡」、「粉水澄清」、「後湖夜月」、「 軍山群羊」四大景觀分布在漢江濕地,區域內自然資源豐富,生態保護良好,植被茂盛,水草豐美,白鷺 群翔,萬鳥棲息。我們認識到,保護漢江濕地,淨化漢江水,既能惠及漢江流域人民,也同樣惠及北京人民。

漢江濕地保護開發的初步構想

漢江濕地具有巨大的生態保護價值,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我們設想,把漢江 後湖濕地打造成漢江流域最大的 無公害蔬菜基地,漢江流域最大的濕地保護示範區,中國最大的白鷺珍稀 鳥類棲息地,為漢江流域濕地保護開發探索經驗,為首都人民提供安全、優質的水源保證。

第一,成立了漢江濕地保護開發工作機構。   

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漢江濕地保護開發工作,已將此項工作作為谷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 戰略部署,把漢江濕地列為穀城縣城市發展規劃控制區域,成立了穀城縣漢江濕保護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縣林業、水利、國土資源、發改、環保、旅遊、規劃、農發等部門做了大量信息資料搜集等前期工作。縣政府在 基礎設施建設、 信息搜集整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經費。

第二,提出了漢江濕地保護開發的規劃構想。   

根據漢江濕地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多年形成的產業特點、稀有的 生態價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初步提出了「四區一帶」框架結構,即濕地保護區、故道遊樂區、 觀光農業區、古埠 文化區和濕地觀光帶。濕地保護區在沿漢江、南河、北河地帶,主要包括江心島嶼、河間洲地、沿江沿河淺水灘涂等2.2萬畝。通過修復生態,恢復和保護漢江濕地生物的多樣性,淨化漢 江水質,形成漢江濕地核心區;故道遊樂區以原北河故道5000畝水面為基礎,形成連接南北二河、貫通漢江的濱湖景觀,提升北河故道江水淨化能力和生態旅遊價值。觀光農業區以現有2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為依託,大力發展蔬菜( 淨菜)加工、農家樂和觀光農業項目。古埠文化區集谷城名景「仙人古渡」、「粉水澄清」、「後湖夜月」與明清古建築為一體,對老街 古建築群修舊如舊,加以整理包裝,發掘老街文化旅遊價值。濕地觀光帶將南、北河堤與漢江大堤加高、擴寬、貫通,形成循環、通暢、便捷的濱江 景觀大道。在此基礎上,以漢江後湖濕地影響和帶動整個漢江流域的濕地保護開發。

第三,啟動了運行機制和品牌建設。   

本着「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成立了湖北楚漢江濕地開發有限公司,搶占先機,及時註冊了「漢江濕地」商標,依託漢江濕地,從事生態旅遊開發和農、林、畜、水產品種植、養殖、加工、銷售,建設飲食服務、文化娛樂服務等項目。[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