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谷拉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谷拉鄉位於雲南富寧縣東部,東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泮水鄉,靖西市魁圩鄉,那坡縣定業鄉接壤,西北與本縣的歸朝鎮、者桑鄉相鄰,為兩省(區)四縣(市)六鄉鎮結合部,富寧縣重要河流普廳河自雲西向東從鄉境穿過,區位優勢突出。

中文名稱:谷拉鄉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 [1]

電話區號:0876

郵政區碼:663403

地理位置:雲南富寧縣東部

面 積:386.67平方千米

人 口:23251人(2017年)

火車站:富寧站

車牌代碼:雲H

鄉鎮概況

谷拉鄉位於富寧縣東部,地處東經42.40″--106°07′37.42″,北緯23°27′13.02″--23°43′43.57″之間,東南與廣西百色市泮水鄉、靖西縣魁圩鄉、那坡縣龍合鄉接壤,西北與歸朝鎮、者桑鄉相鄰,為兩省(區)四縣(市)五鄉(鎮)結合部,是富寧縣革命老區核心區。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80公里,全鄉國土面積386.67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237個村小組5656戶25004人,居住着漢、壯、瑤3種民族,常住人口23251人(2017年)。全鄉210個村小組通公路,村村通路率為88%。全鄉有耕地面積22987畝,人均耕地面積0.95畝。年平均氣溫27℃,年日照2054小時,年均降雨量1120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轄區內水能資源豐富,主要有谷拉河,水能貯藏量4.06萬千瓦,現建有谷拉電站、百達電站和那林電站,裝機64000KW;經濟林木主要有甘蔗、油茶和八角。現存的谷留碉堡、龍所紅軍洞、恆村戰鬥遺址等紅色革命遺址,是谷拉人民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做出積極貢獻的歷史見證,谷拉屬全國一類革命老區。

谷拉是一個集老、少、邊、山、窮為一體的特困鄉。「老」是指谷拉屬革命老區,有着光輝的革命戰鬥史,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百色起義」後,鄧小平、張雲逸等領導的紅七軍二十一師在谷拉的「七村九弄」建立了滇黔桂革命根據地,革命活動長達8年之久,現存的甘屯紅軍洞、谷留碉堡、恆村戰鬥遺址等紅色資源,是谷拉人民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做出積極貢獻的歷史見證;「少」是指谷拉居住着壯、漢、瑤三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數的98.6%;「邊」是指谷拉地處雲廣兩省交界處,位於雲南省的邊緣地區,政府駐地距廣西泮水鄉僅20餘公里,也是雲南通往廣西大門之一;「山」是指谷拉自然分布為河谷山區、高石山區,喀斯特地形地貌占全鄉國土面積近一半,山高路陡正是我鄉地形的主要特點;「窮」是指谷拉基礎差、底子薄,鄉貧民窮,尤其是谷拉人民在20世紀初期處在支前參戰、保家衛國的前沿陣地,為捍衛祖國的尊嚴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重大的犧牲,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後,自古素有「谷拉谷拉,大半石旮旯,山大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幾里山路背水吃,石頭縫裡種莊稼;滴水貴如油,寸土貴如金;栽下幾面坡,收來幾小籮;吃糧靠救濟,用錢靠國家」之稱,至今還有近半數的群眾還處在溫飽線以下。

人文地理

谷拉鄉居住着漢、壯、瑤等3種民族,其中壯族居多,漢、瑤次之。谷拉鄉地處邊遠山區,人口居住分散,民族風俗文化各異,民族服飾類型多樣。壯族有三月三「風流街」,七月半鬼節等民族節日,瑤族最隆重的當數祭祖節。

環境資源

谷拉鄉距廣西百色市 120公里 ,距國道323線和建設中的「衡昆」高速公路富寧段、將在2008年10月開建的千里珠江航運滇東南第一港——富寧港 50公里 ,全鄉總面積386.67平方千米,最低海拔250,最高海拔 1316米 ,最低海拔 250米 ,年均氣溫 27℃ 、降雨量 1199毫米 ,年無霜期340天以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區土地面積占80%,喀斯特熔岩地貌面積占70%,景內集青山、綠水、溶洞、古樹、奇花為一體,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溶洞星落密布,山巒起伏,峰巒疊嶂,溝壑縱橫,植被完好,森林覆蓋率達60.13%,宛如世外桃源,是國家AA級風景名勝區馱娘江的重要組成部分。百色水庫在谷拉境內形成20多公里的庫岸線,可從百色乘船直達谷拉的百達村,乘船的同時就可觀賞沿河兩岸的原始森林,沿途中野鴨、天鵝等野生動物出沒定會讓你欣喜若狂,接連就是百達和天生橋兩座梯級電站,百達電站水庫水位直接延伸到谷拉碼頭,而裝機4萬千瓦的天生橋電站大壩則在距離谷拉街約 4公里 的大峽谷中建設,巍峨壯觀,該水庫庫區直接與在建的歸朝洞平電站大壩相接,百色、百達、天生橋水庫在谷拉共形成庫岸線50餘公里,三座水庫猶如三個碧玉盤映襯着如畫的山巒,山與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