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穀雨憶糧(周子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穀雨憶糧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穀雨憶糧》中國當代作家周子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穀雨憶糧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珍惜糧食是老輩人的傳統,他們經過餓,受過苦,挨過斗,滿臉風霜的他們,許多道理在舉手投足間,向我們講述着。 耄耋之年的奶奶依舊頑強地守候在灶屋中,她小心翼翼地算計着瓜果蔬菜的價格,如同數着一個個奇世珍寶,菜品下鍋,香味瀰漫在工商銀行大樓內,久久縈繞……

縣城煙火在我童年眼眸中永遠是最動人的電影情節。

廣東路80號的糧食餐廳是爺爺退休後常去的地方,柴米油鹽中的人情世故在老人眼中有很重的地位。

爺爺從灰撲撲的煙店走出,伸了個懶腰,輕輕呼喊:

「東轉盤咯,西轉盤耶,早上轉個圈——」

小店似乎也回應着,回聲一浪一浪消失在店鋪外的小花園,一會兒功夫,一隻青花瓷大瓷杯就裝上熱茶,拿着瓷杯,我便跟着爺爺清風雅靜地走過馬路。

爺爺吃酒席過程很簡單,掛禮,寒暄,吃飯,離開。印象中他話語極少,悶聲吃菜,只是偶爾微笑打着招呼。

「去吃酒」是一件樂事,這意味着在酒席上能聽到不少家庭故事,可以看到哪家的哥哥娶了漂亮姐姐,哪家爺爺又是百歲高齡,哪家人家進入縣城工作……凡此總總,這些都是吃酒時有滋有味的佐料。

糧食餐廳面對着聖泉公園,一吃一玩,形成了巫山人的休閒底色。晨光熹微,江水吼吼打打擠進巫峽口,家人在餐廳吃酒後喜歡在聖泉公園看看大江中挺拔的南陵山。從大人們七嘴八舌的口中,腦海里浮現是這樣一幅畫面:

「巫山城棲息於連綿千里的崇山峻岭中,那些像毛細血管一樣的小河,那些雲遮霧繞,懸棺高擱的峽谷,隱藏着許多驚心動魄的內容和鮮為人知的東西,它們隨着翠色連天的深谷陡坎而永沉水底。」

當打了一個飽嗝,爺爺會輕輕拉起我的手,慢慢告訴我,這家辦酒的人家和我家是什麼關係,他會講在某年某月我們家有事,他家又是如何幫助我們,說人情人情,就是你來我往,互相幫助的善良。

經過老報亭,爺爺會去拿一份最新的巫山報,那時網絡並不發達,巫山報立足巫山,講述生活,大致是巫山縣的一些大政方針以及本土新聞,爺爺會拿出一支中性筆,有時在上面勾畫,看到細緻處,他會感慨地評上兩句,話語是老人的家常話,大多是感慨時過境遷的意味。

爺爺早年工作在糧食部門,我懂事後,他常講些巫山地方黨史和他的見聞:

「講到1958年,受極左思潮的影響,中共巫山縣委一味強調自渡難關,不向上級要一粒糧食,一時間,飢餓與減產發生在巫峽大地上,三年困難時期,一度成為四川省的落後典型,唉,那時真的是,過緊日子喲。」

「能吃飽飯,過好小日子,當今生活來之不易。」老人常常這樣告誡後生,子弟子女也從小也養成了吃飯不挑食,穿衣不講面的習慣。

穀雨時節,與老人電話,掛斷時,奶奶老話常談:

「小壯,還是好好吃飯,人在外地,身體第一。」

電話那邊傳來下雨的聲音,萬物蔥蘢,酣暢淋漓的春雨在巫峽大地上肆意奔騰,櫻桃已經在果農的籃子裡鮮嫩欲滴,各色各樣的美食依舊在酒樓散發迷人的香氣。

夕陽西下,今日頭條里的圖片是巫山縣總面積達17萬畝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田坎邊,一個小孩開心地拿起吃光的飯碗,似乎正笑着對母親說:

「看!我吃完了,沒有浪費咯。」[1]

作者簡介

周子傑,巫山青年,重慶文理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