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豆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豆蟲

中文學名:豆蟲

二名法:豆天蛾,

:動物界

:寄生植物

分布區域:黃淮流域和長江流域及華南地區

豆蟲,學名豆天蛾,蘇北稱其幼蟲為豆丹,廣泛分布於遼寧,河南,山東,河北,福建,江蘇,四川還有江西等地,是一種以吃豆葉,喝甘露為生的一種軟體小動物,它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七種人體無法合成的氨基酸。其中亞麻酸達36.53%,尤其是C18:3亞麻酸含量更高,灌雲豆丹風味獨特,是驅寒養胃的天然綠色保健珍品。

豆蟲者名豆丹也,黃豆上生長之昆蟲,捉食之,味極鮮美,入土之豆丹,營養尤為獨特,為蘇北人所珍愛,奉為極品,名之曰"丹"。如以當今時鮮之語,當稱之為"純綠色食品",佳肴若此,嘗引南北食客爭相走之,;特奉幾碟,與君觀之,若能躬身品之。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豆蟲

二名法:豆天蛾,

:動物界

:寄生植物

分布區域:黃淮流域和長江流域及華南地區


主要作用

1,具有抗衰老及增長 免疫作用.

2,具有保護心腦血管和降低高血壓作用.

3,具有增強性功能及抑制前列腺炎作用.

4、具有驅寒養胃作用.

成長特點

豆青蟲是豆天蛾的幼蟲主要分布於我國黃淮流域和長江流域及華南地區,主要寄主植物有大豆、綠豆、豇豆和刺槐等。

豆天蛾每年發生1~2代,一般黃淮流域發生一代,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發生2代。以末齡幼蟲在土中9~12厘米深處越冬,越冬場所多在豆田及其附近土堆邊、田埂等向陽地。

成蟲晝伏夜出,白天棲息於生長茂盛的作物莖稈中部,傍晚開始活動。飛翔力強,可作遠距離高飛。有喜食花蜜的習性,對黑光燈有較強的趨性。卵多散產於豆株葉背面,少數產在葉正面和莖稈上。每葉上可產1~2粒卵。

初孵幼蟲有背光性,白天潛伏於葉背,1~2齡幼蟲一般不轉株危害,3~4齡因食量增大則有轉株為害習性。在2代區,第一代幼蟲以危害春播大豆為主,第二代幼蟲以危害夏播大豆為主。

豆天蛾在化蛹和羽化期間,如果雨水適中,分布均勻,發生就重。雨水過多,則發生期推遲,天氣乾旱不利於豆天蛾的發生。在植株生長茂密,地勢低洼,土壤肥沃的淤地發生較重。大豆品種不同受害程度也有異,以早熟,稈葉柔軟,含蛋白質和脂肪量多的品種受害較重。豆天蛾的天敵有赤眼蜂、寄生蠅、草蛉、瓢蟲等,對豆天蛾的發生有一定控制作用。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2-17mm,翅展32mm,體灰褐色。前翅深褐色,具2條銀色橫紋,翅中有一顯著的U形銀紋和一個近三角形銀斑;後翅暗褐色,有金屬光澤。卵半球形,長約0.5mm,白色至淡黃綠色,表面具網紋。

末齡幼蟲體長約30mm,淡綠色,蟲體前端較細,後端較粗。頭部綠色,兩側有黑斑;胸足及腹足皆綠色,第1、2對腹足退化,行走時體背拱曲。體背有縱行的白色細線6條位於背中線兩側,體側具白色縱紋。蛹長約18mm,初期背面褐色,腹面綠色,末期整體黑褐色繭薄。

營養成分

  • 主要成分

豆青蟲的組成除了水分之外,乾物質大部分是蛋白質,占乾重的63.2%。而人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也很豐富,鈣、磷、鎂、鐵等含量非常高,維生素E的含量也較高。豆青蟲含有18種氨基酸,屬於完全蛋白質,而且異亮氨酸、賴氨酸等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的比例適中,占總氨基酸量的47.23%,與中華稻蝗的47.67%幾乎持平。這說明,豆青蟲與中華稻蝗一樣,是人類理想的蛋白質資源。

  • 蛋白評價

評價蛋白質的優劣,不僅要看蛋白質數量的多少,而且還要分析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組成是否合理。因此,表中還列出了197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提出的必需氨基酸組成模式,以便對照評價。結果表明,雞蛋蛋白質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為48.77%;其次是中華稻蝗和豆青蟲,然後是肉類和魚類;大豆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低,為39.53%。表1-16還表明,在昆蟲類中,豆天蛾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僅次於中華稻蝗,比其他昆蟲都高.這說明,豆青蟲與中華稻蝗一樣,其蛋白質比肉類、魚類、植物類的蛋白質更適合人們的身體需要,組成也更合理,是優質的蛋白質資源,具有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豆蟲雖然是大豆的天敵,但是它的肉漿卻無毒無害,是一種特佳的高蛋白食物,做成菜餚,十分鮮美,並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的抗病、抗癌能力,有治療胃寒疾病和營養不良的特殊療效。豆蟲入菜,形式多樣,清燜 、制湯、燒炒,無不令人一飽口福。

生活習性

豆天蛾(豆蟲,豆丹)每年發生1~2代,一般黃淮流域發生一代,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發生2代。以末齡幼蟲在土中9~12厘米深處越冬,越冬場所多在豆田及其附近土堆邊、田埂等向陽地。 成蟲晝伏夜出,白天棲息於生長茂盛的作物莖稈中部,傍晚開始活動。飛翔力強,可作遠距離高飛。有喜食花蜜的習性,對黑光燈有較強的趨性。卵多散產於豆株葉背面,少數產在葉正面和莖稈上。每葉上可產1~2粒卵。初孵幼蟲有背光性,白天潛伏於葉背,1~2齡幼蟲一般不轉株為害,3~4齡因食量增大則有轉株為害習性。在2代區,第一代幼蟲以為害春播大豆為主,第二代幼蟲以為害夏播大豆為主。 豆天蛾(豆蟲,豆丹)在化蛹和羽化期間,如果雨水適中,分布均勻,發生就重。雨水過多,則發生期推遲,天氣乾旱不利於豆天蛾的發生。在植株生長茂密,地勢低洼,土壤肥沃的淤地發生較重。大豆品種不同受害程度也有異,以早熟,稈葉柔軟,含蛋白質和脂肪量多的品種受害較重。豆天蛾(豆蟲,豆丹)的天敵有赤眼蜂、寄生蠅、草蛉、瓢蟲等,對豆天蛾(豆蟲,豆丹)的發生有一定控制作用。

分布區域

豆天蛾主要分布於中國黃淮流域和長江流域以及華南地區,主要寄生植物有大豆、綠豆、刺槐等

製做方法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製法

  • 胡椒豆參

1 主料:活豆蟲250 克,雞蛋4 只。

2.調料:料酒、精鹽、味精、白糖、胡椒粉、蔥花、薑汁、豬油。

二、製法:

1.將活豆蟲洗淨,斬去頭,擠出肉,將肉用清水漂洗去內臟,撈出瀝水。

2.油鍋燒熱,加入蔥花煸香,放入豆蟲肉煸炒幾下,烹入料酒、薑汁,

加入精鹽、白糖和適量水,炒至豆蟲肉入味,倒入攪勻的雞蛋汁煸炒,再加入適量精鹽,炒至熟,放入味精、胡椒粉推勻,出鍋裝盤即成。

按:雞蛋含有14.7%的蛋白質,包括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與人體蛋白質組成相近,人體吸收率為99.7%,而牛奶僅為85%,牛肉為69%,豬肉為74%。雞蛋脂肪含量11.6%,主要集中在蛋黃里,含多量的卵磷脂,可釋放出膽鹼,有增強記憶力的作用。雞蛋具有鎮心、益氣、安五臟、止驚的功效。與豆蟲相配成此菜,具有滋補強壯、健脾胃、養肝腎的功效。適用於健忘、失眠、體質虛弱、腰膝酸軟等病症。健康人食之,強壯身體,益智健腦。

備料:豆蟲,雞蛋清,水發木耳,筍片,青菜心,胡蘿蔔片 ,青紅菜椒。 輔料:料酒、精鹽、味精、胡椒粉、白糖、蔥花、薑汁、薑絲、豬油。 製作:將豆蟲洗淨,斬頭擠出肉,將肉放入清水中漂洗去內臟,撈出瀝水,剁成肉泥,放入碗內,放入雞蛋清拌勻,上籠蒸成糕,出籠晾涼切片。

將木耳洗淨撕小片,青紅椒去蒂、籽,洗淨切片。起油鍋,蔥、姜爆鍋,加入豆蟲肉糕片煸炒幾下,加入料酒、精鹽、薑汁、白糖煸炒至入味,加入木耳、筍片、青菜心、胡蘿蔔片、辣椒片,煸炒至入味,出鍋裝盤即成。 說明:高蛋白低脂肪的豆蟲、雞蛋清配以含有豐富胡蘿蔔素、維生素C、纖維素等營養成分的木耳、筍片、青菜、胡蘿蔔、辣椒組成此菜,營養成分非常全面,有提高人體免疫力、抗病防病、健美潤膚的功效。

  • 酸辣豆參

原料:豆參300克粉皮100克紅椒粒、香菜末、蒜茸、老抽、生抽、醋、白糖、味精、香油、紅油各適量

製法:

1豆參治淨,入沸水鍋中氽熟,撈出瀝淨水分;粉皮也入沸水鍋中氽透,撈入涼水中漂涼,然後再切成條;老抽、生抽、醋、白糖、味精、蒜茸、香油和紅油共納一碗,對成味汁。[1]


2將粉皮條盛入一盤中墊底,上面再放上氽熟的豆參,澆淋上對好的味汁,最後撒上紅椒粒和香菜末即成。

特點:軟滑爽口,味道鮮美,酸辣開胃。

  • 檸檬豆參

原料:豆參350克雞蛋黃、吉士粉、精鹽、味精、檸檬汁、香醋、白糖、黃酒、濕澱粉各適量色拉油1000克?約耗100克

製法:

1豆參治淨,納碗,加入精鹽、黃酒碼入味;另用雞蛋黃與濕澱粉調成蛋黃糊,待用。

2淨鍋上火,入色拉油燒至五六成熱,將碼入味的豆參拍勻吉士粉,再掛勻蛋黃糊,下入鍋中炸至定形後撈出,待油溫升至七八成熱,再下入鍋中復炸至色呈金黃且酥脆後,撈出瀝油裝盤。[2]

3淨鍋上火,倒入檸檬汁,調入醋、白糖,勾入濕澱粉成薄芡,推勻後,出鍋澆在盤

特點:色澤金黃,外酥內嫩,檸檬味濃。

參考資料

相關視頻

農村有人養殖豆蟲, 它們的用途是什麼 今天算長見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