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象溪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象溪鎮於1992年建鎮,是一個年輕而又充滿活力的新興城鎮,南北寬16.6公里,東西約14公里,全鎮地域面積124km2,耕地面積6852畝,山林面積14.5萬畝,形成了以活性炭、建築材料業、礦產品加工業、竹木製品業和水電開發為主的五大工業支柱產業和以板栗、臍橙、名茶為主導的效益農業區域化格局,成為"浙南板栗之鄉"和"浙江臍橙之鄉"。2004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08億元,財政收入8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756元。[1]

概況

浙江松陽縣象溪鎮於1992年建鎮,相傳有巨石似大象雄踞於松蔭溪畔而得名。這是一個年輕而又充滿活力的新興城鎮,地處浙南桃花源入口,浙江綠谷腹地,距離縣城21公里,東臨板橋鄉、裕溪鄉,南鄰雲和縣,西連大東壩鎮,北與西屏鎮、三都鄉接壤。南北寬16.6公里,東西約14公里,全鎮地域面積124km2,耕地面積6852畝,山林面積14.5萬畝,總人口1.5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328人,主要為畲族,下轄3個辦事處35個行政村。

建鎮15年來,勤勞質樸的象溪鎮人民在"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工作目標,堅持"生態立鎮,工業強鎮,綠色興鎮"發展戰略,負重拼搏,開拓進取,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健康發展,各項工作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新成就。特別是近幾年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形成了以礦產品開採加工、竹木製品、活性炭、建材水電開發等為主的五大工業支柱產業和以板栗、臍橙、名茶為主導的效益農業區域化格局,成為"浙江板栗之鄉"和"浙江臍橙之鄉"。2006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 1.73億,完成財政稅收2371 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925 元。2007年象溪鎮黨委、政府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在招商引資、重點工程建設、基層組織建設、平安創建、文明村鎮建設、村級組織規範化建設、信訪綜治、黨風廉政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黨政班子成員掛鈎包村、村級組織分類指導和"分類住村 聯心創好"為內容的鄉鎮運行新機制使象溪鎮農村的各項工作走上健康良性的發展軌道。

象溪人民正以嶄新的風貌,飽滿的熱情,搶抓新的機遇,迎接新的挑戰,創造新的輝煌。[2]

投資環境

省道龍麗一級公路穿境而過,龍麗高速公路正在建設當中,毗鄰金麗溫高速公路和金溫鐵路。鎮政府駐地處於衢州、遂昌、麗水、溫州線的交通要道上,交通便捷,區域優勢明顯。

集鎮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建設已具規模,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和文化、衛生、郵電、銀行、商店等商貿文化設施一應俱全,具有良好的投資創業和生活環境。

鎮內擁有極為豐富的林業、水電、礦產、旅遊和農副產品資源,土地、勞動力價格低廉。[3]

旅遊景點

植物景觀┅┅羅坑千年紫藤

羅坑千年紫藤生長在象溪鎮南坑口村羅坑自然村,學名叫吉林油桐,屬藤本植物,現在卻已長成樹型,直徑30多厘米,至少已經有1000多年歷史。

這顆古藤被當地村民稱為"棉藤",主幹由直徑為30多厘米的三條藤纏繞而成,藤干從旁邊的百年樟樹攀援而上,和周圍的楓樹、苦楝樹交織纏繞,最長的一條藤先後繞過四五棵樹,延伸至上百米遠,整株古藤鬱鬱蔥蔥、生機盎然,"樹冠"覆蓋面積達1000餘平方米。更令人稱奇的是,這株古藤每年從正月開始星星點點開花,到四月初才繁花似錦,開得最鬧,六月份結果,花期長達150多天。每年六月份盛花期時,古藤上掛滿了千萬串紫色的花朵,每串花又由近20朵小花組成,似千串紫色風鈴掛滿枝頭,遠看頗像熟透了的葡萄,近看呈鷹嘴狀,滿樹的花朵吸引了許多蜜蜂前來采蜜。

瀑布┅┅羅坑原始瀑布群

羅坑原始瀑布群位於象溪鎮南坑口村羅坑自然村,距離龍麗公路雅溪段僅五、六華里,由大小七八個瀑布組成。

從南坑口村進入山口,沿着羊腸小道拾級而上,每隔五、六十米就有瀑布映入眼帘。在總長不到五華里的山道旁,七八個瀑布盡收眼底。這些瀑布落差小的有兩三米,落差大的達二、三十米。瀑布形態各異。有的飛瀑成潭,有的沿石而瀉,有的舒緩成泉,頗具觀賞價值。其中最大的一個瀑布由四級小瀑布組成,總落差近40米。站在瀑布潭邊,看激流飛濺,聽流水轟鳴,感受涼風習習,心曠神怡之感油然而生。溪流兩岸花木掩映,鳥鳴蟲啼,使人如臨仙境。更為稱奇的是,這裡的瀑布群長年都不斷流。遇上雨季,瀑布更為壯觀,流水聲遠在幾里之外就能聽到。每到夏季,便不時有打柴的村民來此飲水納涼,享受大自然的無私恩賜。

避署勝地┅┅項山頭

項山頭屬於象溪鎮雅溪口行政村的一個自然村,位於西屏鎮與象溪鎮的交界處,離龍麗公路約2、5公里,海拔約320米。

從黃田鋪出發,沿着陡峭的石階拾階而上,石階的兩邊森林茂密,約半小時的行程,到達一個平坦的山頂,眼前豁然開朗,四周群山環繞,眾峰相倚相連,一幢幢民居錯落相間,古木參天,俯看群山,美景盡收眼底。

村中有一夫人廟,通年香火縈繞,每逢初一、十五,都有許多香客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在此祈禱家人的平安。由於這裡的地勢較高,而且風大,所以每年的夏季都有許多遊人至此避署,看獨特風景,品農家小菜,山民的熱情好客、淳樸,讓來人都留戀忘返。

山洞┅┅銀坑洞

在離象溪鎮呂潭村自然坑自然村約500米處的山上,有一銀坑洞,大洞通小洞,大洞約有82m,有出口,洞內有水塘,洞頂有一隙縫通到山背可見天。

山洞------內外風洞

內外風洞,位於石馬源村,有石馬腳洞,三門社會廟,禁止賭博石牌令,有外風洞、內風洞、生子洞、千風水、水牛塘、佛子廟、風洞龍壇、凹門龍壇、野貓崗、雙人大石、爛田河、第一尖山峰等土名。山林面積上千畝。

避署勝地┅┅牛鋪

旅遊景點] </ref>

石林風景┅┅石佛

"石佛"位於象溪黃田鋪自然村與港口自然村路段公路後面山嶺上,未建公路前曾有山路通向縣城,此地還曾有過石板搭成的涼亭。石佛呈坐着姿態,遙望石佛,維妙維俏。[4]

溪魚節

2018年​9月30日,象溪鎮第六屆溪魚節[1]在南坑口村拉開帷幕,通過品嘗特色美食、表演畲族婚嫁、參與徒手捉魚比賽等形式,繼續對外推介象溪溪魚文化。與往年不同的是,溪魚節活動在七沐山景區開展,以此推動當地旅遊經濟發展。

近年來,象溪鎮突出以「生態農業」為基礎,以「文化底蘊挖掘」為動力,以「龍頭旅遊企業」為引領的發展格局,以生態農業和休閒旅遊為定位的發展戰略,在全域範圍內進行了產業規劃布局。

「象溪鎮旅遊業迎來了一個很好的發展契機。」據此次活動負責人介紹,第六屆溪魚節結合了南坑口民宿發展重點村,並以七沐山休閒旅遊景區為平台,植入溪魚節的文化元素,重新擴展休閒旅遊的活動體驗,旨在通過傳統文化節慶活動,推動鄉村休閒旅遊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