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象祠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象祠記》

作品名稱: 《象祠記》

創作年代:,明代

文學體裁:詩詞

作 者:王守仁

字 號:陽明先生

《象祠記》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的詩。[1]

本文為王守仁被貶為貴州龍場驛丞時所作。象祠,為紀念虞舜的同父異母弟象而修建的祠堂。根據古代傳說,象在其母慫恿下,曾多次謀害舜,皆未得逞。其後,象被舜所感化。舜即位後,封象為有鼻國國君(其領地在今湖南道縣北)。在傳統觀念中,象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唐代時,道州刺史就曾毀掉當地的象祠。不過,王守仁認為「天下無不可化之人」,象之所以最後受到感化,正說明舜的偉大,從而說明君子修德的重要性。這也是作者一貫倡導的「致良知」的具體例證。

這又是一篇闡明作者「致良知」的觀點的論文。全文從宣君修繕象祠寫起,作者連着用了兩個「胡然乎」的質疑句子帶動了全文。在正面論證「致良知」這一中心內容時,作者採取了層層深入、水到渠成的手法。他首先指出,人們之所以為象立祠,是為了紀念舜,即所謂「愛屋及烏」之意,然後具體到是如何感化象的。(關於象在早年是如何的「不善」,在古代是人人熟知的,所以作者不再列舉。)這就很自然地得出了第四段結尾中所說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的結論。

王陽明的文章比較通俗明快,這是為了宣揚他的哲學思想的需要。同時,為了觸類旁通,他慣於在行文時多舉例證。例如,在這篇短文中,他援引的古書就有《書經》《孟子》;還用「管蔡不免」的史實反襯舜的感化之功。所有這些,都有助於增強文章的說服力,還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詩詞正文

譯文

靈鷲山和博南山有象的祠廟。那山下住着的許多苗民,都把他當作神祭祀。宣尉使安君,順應苗民的請求,把祠廟的房屋重新修整,同時請我做一篇記。我說:「是拆毀它呢,還是重新修整它呢?」宣慰使說:「是重新修整它。」我說:「重新修整它,是什麼道理呢?」宣尉使說:「這座祠廟的創建,大概沒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了。然而我們居住在這裡的苗民,從我的父親、祖父,一直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前,都是尊敬信奉,並誠心祭祀,不敢荒廢呢。」有鼻地方的象寺,唐朝人就把它毀廢了。象的為人,作為人子則不孝忤逆,作為弟弟則蠻橫無理。對他的祭祀在唐朝就已被廢棄,今天卻還有保存着這一習俗的地方;有鼻地方已經廢除了祭祀活動,這裡卻香火不斷。這是為什麼呢?

我說:「為什麼這樣呢?有鼻那地方的象祠,唐朝人曾經把它毀掉了。象的為人,作為兒子就不孝,作為弟弟就傲慢。對象的祭祀,在唐朝就受斥責,可是還存留到現在;他的祠廟在有鼻被拆毀,可是在這裡卻還興旺。為什麼這樣呢?」我懂得了!君子愛這個人,便推廣到愛他屋上的烏鴉,更何況是對於聖人的弟弟呢!既然這樣,那麼興建祠廟是為了舜,不是為了象啊!我猜想象的死去,大概是在舜用干舞羽舞感化了苗族之後麼?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古代凶暴乖戾的人難道還少嗎?可是象的祠廟卻獨獨能傳到今世。我從這裡能夠看到舜的品德的高尚,進入人心的深度,和德澤流傳的遼遠長久。象的凶暴,在開始是這樣的,又怎見得他後來不被舜感化呢?瞽瞍也能聽從,那麼他已經被舜感化成為慈祥的父親了;如果象還不尊敬兄長,就不能夠說是全家和睦了。他上進向善,就不至於仍是惡;不走上邪路,就說明一定會向善。象已經被舜感化了,確實是這樣啊!孟子說:「天子派官吏治理他的國家,象不能有所作為呢!」這大概是舜愛象愛得深,並且考慮得仔細,所以用來扶持輔導他的辦法就很周到呢。從這裡能夠看到象被舜感化了,所以能夠任用賢人,安穩地保有他的位子,把恩澤施給百姓,因此死了以後,人們懷念他啊。諸侯的卿,由天子任命,是周代的制度;這也許是仿效舜封象的辦法吧!我因此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沒有不能夠感化的人。既然這樣,那麼唐朝人拆毀象的祠廟,是根據象開始的行為;現在苗民祭祀他,是信奉象後來的表現。

這個意義,我將把它向世上講明。使人們知道:人的不善良,即使跟象一樣,還能夠改正;君子修養自己的品德,到了極點,即使別人跟象一樣凶暴,也還能夠感化他呢。

作者簡介

王守仁[2](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3]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4]

王守仁被稱為「大明軍神」,一生軍功卓越。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並施,平定為禍江西三年之久的民變禍亂。次年寧王朱宸濠在南昌發動叛亂,迅速占領南康、九江,並計劃兵取南京,進而北上。時任南贛巡撫王守仁用巧計迷惑叛軍,並趁寧王后方空虛攻占南昌,最終在鄱陽湖決戰中效仿「赤壁之戰」擊敗叛軍,擒獲朱宸濠父子及李士實、劉養正、王綸等人,戰爭為期僅四十三天。晚年又率軍平定了兩廣藤峽盜亂,在歸途中病逝。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時(1529年1月9日8時)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今江西省大余縣境內)舟中。

王守仁墓位於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書法聖地蘭亭鎮以南2里許的仙暇山莊內,墓始建於明嘉靖八年(1529年),清康熙、乾隆年間曾多次修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高宗弘曆南幸,作過一次修繕,御賜「名世真才」題額並建四柱沖天式石牌坊於墓前。[5]

視頻

譯文明朝最不安分的地區,起義二百多年不肯投降,卻只服文臣王守仁

.

一代宗師王守仁少年時經歷了什麼知行合一到底應該如何解釋

.

參考資料

  1. 《象祠記》 古詩文網
  2. 「王守仁簡介 古詩文網
  3. 王陽明的心學,你讀懂了嗎? 騰訊文化;發布時間;2017-06-26
  4. 明朝第一牛人王守仁,生而不凡,一生為官清廉(一) 搜狐網;發布時間;2021-04-12
  5. 越地遺珍— 王守仁墓 騰訊視頻;發布時間; 201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