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重的母親(辛冬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負重的母親是中國當代作家辛冬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負重的母親
臨近母親的忌日,突然想寫寫母親。
她是一個不幸的人,命運不濟;卻又是一個幸福的人,堅強地養育了我們兄妹6個長大成人,成家立業。
母親活到八十四歲,是與土地打了幾十年交道的農村老太太。
活了八十四歲,於母親來說,實屬不易。
母親出生於老縣城的大戶人家,是獨生女。但18歲那年,母親嫁到了鄉下莊戶人家,做了鄉下人。
沒幾年,據說外婆過世,便家道中落。自此,母親喚作的親人,就只有鄉下的夫家人了。
父親不到五十就過世了。正是農忙時節,夏季雙搶的時候,父親勞作出了意外,落下病根,無錢深治,撒手人世。此時,一家子跌入生存的深淵:6個孩子,5男1女,年紀最小的出生才幾個月。
熟悉的人都為母親擔憂:家中的頂樑柱倒了,這一家子人怎麼活呀!
有一段日子,母親以淚洗面。
生活不易!一個婦道人,家擔得起這樣一個幾近破碎的家嗎?
期間一兩年,不斷有人勸母親改嫁,有人勸母親把年幼的兒女送給他人去養。
母親沒吭聲。她內心翻江倒海,極不平靜。改嫁,抬腳可走。但是,走出這個家,兒女們那一雙雙稚氣的望眼,早把她壓彎了。一位母親的心,縱使是一條河,也裝不下這一雙雙望眼的淚水。
母親咬牙,跺腳,決定撐起這個家……
這一撐,母親耗去了40多年時光。
這一撐,6個兒女都有了自己的家,都有了自己的兒女。
參加工作後,與母親相處時間長些的,是我在鄉下中學教書的日子。那是孩子出生,我和愛人都沒時間照看孩子,只好把母親請來。
來到異鄉,又是鄉下中學,一個沒什麼文化的老人,語言不通,無法與周圍的人交流。開始一段時間,我發現母親很寂寞,除了照看孩子,周圍看到的都是陌生的面孔,聽到的都是他鄉的口音,說不上幾句話……好在我們上班的地方與家裡相隔不遠,時不時可以到家裡看一下,與母親可以做短暫的交流。
漸漸地,母親熟悉了周圍的環境,有了些人緣,勉強能與進行簡單的言語交流。這時的母親,慢慢走出寂寞的圈子,融入到異鄉的生活中來。這段時光,我看到母親健談的性格有了些顯現,內心的歡喜常常寫在臉上。
過了幾年,孩子上幼兒園了,母親覺得無事可做,要求回老家,我只好打點行裝,送她回去。從心裡說,我希望母親與我長住,希望她能夠安心地享受有兒女們照料的晚年生活。 但母親堅持要在老家生活,儘管家裡一貧如洗……
母親去世前兩年,不小心摔了一跤,行動有些不便,兒女們商量輪流照看她的生活起居。但母親寧願柱着凳子行動,也要自己動手照料生活。直到有一天,行動實在有困難,才答應由兒女們輪流照料。 我住在城裡,接母親住過些日子,但時間都不長。母親說,城裡好,但就是不習慣,想搭手做點事,卻無從下手。
實際的情況是,我住的樓房,母親上下不便,不像老家,抬腳就觸到地,還可以到處走走,都是熟悉的鄰里妯娌,有說不完的話。
我理解母親,勞作了幾十年,突然有一天生活得無所適從,心裡比什麼都難受。在母親的催促下,我只好送她回鄉下老家。
還是鄉下好呀,舊房子,老鄰居,東家串門,西家嘮嗑,母親快樂無比。
見着母親開心的樣子,我還能說什麼呢。
但這樣的光景不長。一天中午,正要吃午飯的當口,母親在無徵兆的情況下,突感不適,不久就走了,坐在一把竹椅子上,安祥地告別了人世。
怎麼就沒一點要永遠告別的徵兆呢?這個吃盡了苦的農村老太太。我親愛的母親,一位善良、淳樸、可敬,歷經人間疾苦的鄉村老人![1]
作者簡介
辛冬妹,1965年生於江西萬載,資深媒體人,高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