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貢寮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貢寮區是台灣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是新北市、也是台灣本島最東端的行政區,區內的三貂角是台灣本島的最東端,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貢寮人口稀少、開發度低,因此境內的龍門被選為飽受爭議的台電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四)之設置地點。[1]

地理

貢寮區位居台灣最東北角,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新北市唯一臨菲律賓海的行政區,南接宜蘭縣頭城鎮,西接雙溪區,北接瑞芳區,系新北市最東端的區鎮,總面積99.9680平方公里,為濱海丘陵地型,昔日以盛產海鮮名聞遐邇,近年來更以"反核四"名噪四方,其實本區'親山近水'美景,更是北台灣最佳旅遊勝地。

本區地處大陸沿岸流與菲律賓洋流交匯黑潮帶,海洋資源非常豐富,且為雪山山脈之起點,境內群巒起伏,翠嶺層疊、景致極為悠美,並有那發人思古幽情、緬懷先人蓽路藍縷開發蘭陽史之草嶺古道,登高遠眺海天一色,近灠綿延長達30多公里海岸線,奇岩嶙峋、灣岬相間、蜿蜒有致令人心曠神怡,沿岸鬼斧神工的海蝕地形與平坦岩灘交錯,更有長達三公里的金黃沙灘,不啻為登山、賞景、釣魚、浮潛、戲水的天堂。[2]

歷史

本區古名"扛仔寮","扛仔"是台灣北部的凱達格蘭巴賽語"Kona"的漢譯,原意系捕捉野獸的"陷阱",而為了等候捕捉山獸, 在陷阱附近搭建的草寮,就稱"扛仔寮"。

本區古為一片荒野,是巴賽族人聚落與狩獵之地,時名叫做"Ki-vanow-an"。

1626年,西班牙遠征艦隊初到台灣,航行到今日的三貂角一帶,在此地登陸,遂以西班牙的主保聖人"Santiago"為所登陸的岬角命名,現在習稱的三貂角就是"Santiago"音譯而成。但在西班牙統治這整個三貂地區,巴賽族人也不叫自己生活領域為"三貂社"而叫做"Kivanowan"(基瓦諾灣)。當時西班牙人在以貢寮區為主之地區設省為" 哆囉滿(Turoboan)"。

在漢人勢力進入這地區以後,"Kivanowan"這個稱呼已不復存在,"三貂"這個名稱卻被保留下來,並用來當作整個區域的總稱,其他譯名也有稱做"山朝"或"三朝"者。1773年至1795年,漳人"吳沙"招募一批墾民來此開墾。寄居本區丹里(仁里里)因三十六社平埔族,散處在近港附近,時漢人極少進入,而吳沙通平埔族人語言,生性任俠、重信用、講義氣,與先住民通市甚得喜愛。日久一批窮困潦倒漢人前來投靠,並發給每人米一斗、斧一柄。入山采樵抽藤,於是投靠的人日漸增多,闢地也益廣,"槓仔寮"也一直沿用的地名。

1895年,乙未戰爭之時,日本的近衛師團由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統率,於五月二十九日(五月六日)自澳底(現為鹽寮公園)登陸台灣,並在澳底設立行宮(即仁和宮現址)。日據時代本區改名為'貢寮莊',1945年光復後改稱為'貢寮鄉',並於2010年12月25日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後,貢寮鄉改為貢寮區。[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