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財務會計理論》,威廉.R.斯科特 著,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55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立的第一家大學出版社[1]。2009年獲首屆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榮譽稱號,2017年和2021年連續兩屆再度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獎,是中國最重要的高校教材和學術著作出版基地[2]。
內容簡介
威廉·R.斯科特編著的《財務會計理論(第6版)》力圖以信息經濟學的框架來解釋財務會計在現實世界中所碰到的基本矛盾,即作為一種信息系統的財務會計難以既協調股東與管理當局之間的關係,又保證滿足投資者的信息需求。而造成這一現象的罪魁禍首則是市場經濟中廣泛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因此,現實中會遇到投資者怎樣進行投資組合決策、管理當局如何進行會計政策選擇、公司或企業為什麼要進行盈餘管理的問題:所以需要會計準則和會計準則委員會.甚至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發揮相應作用。同時,各利益集團還會圍繞會計信息供給展開「博弈」,從而使得會計準則的制定具有「政治過程」的色彩。《財務會計理論(第6版)》所討論的一系列學術文獻為讀者勾勒了西方實證會計研究的大致脈絡.這些文獻或是經典名篇.或別具時代特徵。本書不僅回答了「將近50年的經驗研究的意義何在」這樣的疑問,而且為有志於進行這方面學術研究的讀者提供了一個接觸實證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機會。這種一磚一瓦的理論建設,呈現了會計理論研究及實證方法的獨特魅力。對於以會計學為專業及準備投身於財務會計研究的讀者而言,這種「導遊圖」式的著作提供了取得成功的幫助。
目錄
章 緒 論 1.1 本書的目的 1.2 一些歷史的觀點 1.3 2007—2008年股市崩盤 1.4 穩健性會計 1.5 關於道德行為 1.6 以規則為基礎還是以原則為基礎的會計準則 1.7 財務會計及報告信息的複雜性 1.8 會計研究的角色 1.9 信息不對稱的重要性 1.10 財務會計理論的基本問題 1.11 管制:對基本問題的回應 1.12 本書的結構 1.13 財務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相關性第2章 理想環境下的會計 2.1 概 述 2.2 確定環境下的現值模式 2.3 不確定環境下的現值模式 2.4 儲備確認會計 2.5 對歷史成本會計的修訂 2.6 真實淨收益並不存在 2.7 有關理想環境下會計的結論第3章 財務報告的決策有用性 3.1 概 述 3.2 決策有用觀 3.3 單人決策理論 3.4 理性的、規避風險的投資者 3.5 組合多樣化的原則 3.6 投資決策 3.7 組合風險 3.8 職業會計團體對決策有用觀的反應 3.9 決策有用性的結論第4章 有效證券市場 4.1 概 述 4.2 有效證券市場 4.3 有效證券市場對財務報告的意義 4.4 價格的信息含量 4.5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4.6 信息不對稱 4.7 正常運轉的證券市場的社會意義 4.8 充分披露的例子 4.9 有效證券市場的結論第5章 決策有用性的信息觀 5.1 概 述 5.2 研究問題概述 5.3 BaIl and BrOWn的研究 5.4 盈餘反應係數 5.5 對「」會計政策的提醒 5.6 其他財務報告信息的內容 5.7 結 論第6章 決策有用性的計量觀 6.1 概 述 6.2 證券市場是否有效 6.3 其他支持計量觀的理由 6.4 財務報表信息的價值相關性 6.5 ohlS011的淨剩餘理論 6.6 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 6.7 投資者損失的不對稱性 6.8 結 論第7章 計量觀的應用 7.1 概 述 7.2 現值會計 7.3 長期存在的計量觀實例 7.4 金融工具 7.5 回顧2007—2008年市場崩盤 7.6 衍生金融工具 7.7 金融工具會計的結論 7.8 無形資產會計 7.9 風險報告 7.10 計量觀應用的結論第8章 經濟後果和實證會計理論 8.1 概 述 8.2 經濟後果的產生 8.3 雇員股票期權 8.4 有效證券市場理論和經濟後果觀的關係 8.5 實證會計理論 8.6 關於經濟後果與實證會計理論的結論第9章 衝突分析 9.1 概 述 9.2 理解博弈論 9.3 管理人員與投資者的非合作博弈 9.4 合作博弈的一些模型 9.5 管理人員的信息優勢 9.6 討論與總結 9.7 代理理論:債權人和管理人員之間的借款合同 9.8 代理理論對會計的意義 9.9 協調有效證券市場理論與經濟後果觀 9.10 衝突分析的結論0章 管理人員薪酬 10.1 概 述 10.2 激勵是必需的 10.3 管理人員薪酬計劃 10.4 管理人員薪酬理論 10.5 薪酬的實證研究 10.6 管理人員薪酬策略 10.7 管理人員薪酬的權力理論 10.8 運行良好的管理人才市場的社會意義 lO.9 管理人員薪酬的結論1章 盈餘管理 11.1 概 述 11.2 盈餘管理的模式 11.3 為紅利目的而進行盈餘管理的證據 11.4 盈餘管理的其他動因 11.5 盈餘管理好的一面 11.6 盈餘管理壞的一面 11.7 盈餘管理的結論2章 準則制定:經濟問題 12.1 概 述 12.2 對經濟活動的管制 12.3 描述信息生產的方式 12.4 信息的生產 12.5 信息生產的市場失靈問題 12.6 信息生產的契約性動力 12.7 信息生產的市場動力 12.8 市場動力的詳細分析 12.9 優質披露的企業會得到獎勵 12.10 分散管制 12.11 需要多少信息才足夠 12.12 結 論3章 準則制定:政治問題 13.1 概 述 13.2 管制的兩種理論 13.3 衝突和妥協:利益集團衝突的一個例子 13.4 信息的利益分配——公平披露的管制 13.5 會計準則制定的標準 13.6 管制機構的信息不對稱 13.7 資本市場的國際一體化 13.8 結論和總結
參考文獻
- ↑ 中國十大出版社-出版社品牌排行榜,買購網
- ↑ 人大出版社簡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