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財務報表附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財務報表附註是一個專有名詞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附註是會計報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報表中列示項目所做的進一步說明和解釋,以及對未能在這些報表中列示項目的說明等。可以使報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附註的重要性

會計報表中的數字是經過分類與匯總後的結果,是對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的高度簡化和濃縮的數字,如果沒有形成這些數字所使用的會計政策、理解這些數字所必需的披露,會計報表就不可能充分發揮效用。因此,會計報表附註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報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是財務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報表使用者要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應當全面閱讀附註。

財務報表附註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全面系統地揭示企業一定時期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利於經營管理人員了解本單位各項任務指標的完成情況,評價管理人員的經營業績,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調整經營方向,制定措施改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為經濟預測和決策提供依據。

2.有利於國家經濟管理部門了解國民經濟的運行狀況。通過對各單位提供的財務報表資料進行匯總和分析,了解和掌握各行業、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以便宏觀調控經濟運行,優化資源配置,保證國民經濟穩定持續發展。

3.有利於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有關各方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進而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投資收益、發展前景等,為他們投資、貸款和貿易提供決策依據。

4.有利於滿足財政、稅務、工商、審計等部門監督企業經營管理。通過財務報表可以檢查、監督各企業是否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和制度,有無偷稅漏稅的行為。

附註的主要內容

財務報表附註主要包括以下八項內容:

企業的基本情況 (1)企業註冊地、組織形式和總部地址。

(2)企業的業務性質和主要經營活動。

(3)母公司以及集團最終母公司的名稱。

(4)財務報告的批准報出者和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或者以簽字人及其簽字日期為準。

(5)營業期限有限的企業,還應當披露有關其營業期限的信息。

財務報表編制基礎

(1)會計年度

會計年度是指以公曆年度為會計年度,即以每年公曆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為一個會計年度。

(2)計量屬性

計量屬性是指被計量客體的特性或外在表現形式。在財務會計中,計量屬性是指資產、負債等可用財務形式定量方面,即能用貨幣單位計量的方面。

(3)記賬本位幣及列報貨幣。

若記賬本位幣為人民幣以外的其他貨幣的,說明選定記賬本位幣的考慮因素及折算成人民幣時的折算方法。

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的聲明

企業應當明確說明編制的財務報表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真實、公允地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信息,以此明確企業編制財務報表所依據的制度基礎。如果企業編制的財務報表只是部分地遵循了企業會計準則,附註中則不得做出這種表述。

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

(1)重要會計政策的說明

企業應當披露採用的重要會計政策,並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披露其重要會計政策的確定依據和財務報表項目的計量基礎。其中,會計政策的確定依據主要是指企業在運用會計政策過程中所做的重要判斷,這些判斷對在報表中確認的項目金額具有重要影響。

(2)重要會計估計的說明

企業應當披露重要會計估計,並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披露其會計估計所採用的關鍵假設和不確定因素。重要會計估計的說明,包括可能導致下一個會計期間內資產、負債賬面價值重大調整的會計估計的確定依據等。

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

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以及差錯更正的說明企業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及其應用指南的規定,披露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以及差錯更正的有關情況。

報表重要項目的說明

企業應當以文字和數字描述相結合的形式,儘可能以列表形式披露重要報表項目的構成或當期增減變動情況,並且報表重要項目的明細金額合計,應當與報表項目金額相銜接。在披露順序上,一般應當按照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順序及其報表項目列示的順序。

其他說明事項

其他需要說明的重要事項主要包括或有和承諾事項、資產負債表日後非調整事項、關聯方關係及其交易等。

其他信息

有助於財務報表使用者評價企業管理資本的目標、政策及程序的信息。

報表重要項目的說明

企業對報表重要項目的說明,應當按照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及其項目列示的順序,採用文字和數字描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披露。報表重要項目的明細金額合計,應當與報表項目金額相銜接。具體的報表重要項目應按以下要求進行列示:

1.貨幣資金

企業應當按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分別列示貨幣資金情況。因抵押或凍結等對使用有限制、存放在境外、有潛在回收風險的款項應單獨說明。

2.應收款項

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與應收款項相關的信息。應收款項包括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預付賬款、長期應收款、其他應收款等。在披露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列示應收票據的種類、金額。已用於質押的應收票據,應單獨列示出票單位、出票日期、到期日及金額等重要事項。充分披露有追索權的票據背書、以票據為標的資產的資產證券化安排。因出票人無力履約而將票據轉為應收賬款的票據,以及期末公司已經背書給他方但尚未到期的票據,按票據的出票單位、出票日期、到期日及金額等重要事項進行逐項披露,或者合併披露此類票據總額、到期日區間。

(2)分項列示1年以上應收未收的應收股利、應收利息金額,對其中金額較大的,應分被投資單位或投資項目說明每項應收股利未收回的原因和對相關款項是否發生減值的判斷;分貸款單位說明每項應收利息未收回的原因和對相關款項是否發生減值所做的判斷。

(3)分單項金額重大的應收款項、單項金額不重大但按信用風險特徵組合後該組合的風險較大的應收款項、其他不重大應收款項,列示這3類應收款項金額、占應收款項總額的比例、壞賬準備計提比例和金額。

對應收款項應說明如下事項:

(1)單項金額重大的應收款項,應單獨說明其計提的比例及其理由;單項金額不重大但按信用風險特徵組合後該組合的風險較大的應收款項,應說明確定該組合的依據。

(2)前年度已全額計提壞賬準備,或計提壞賬準備的比例較大,但在本年度又全額或部分收回的,或通過重組等其他方式收回的應收款項,應說明其原因,原估計壞賬準備計提比例的理由,以及原估計壞賬準備計提比例的合理性。

(3)本年度實際核銷的應收款項性質、原因及其金額;若實際核銷的款項是因關聯交易產生的,應單獨披露。

(4)應收款項中如有所持公司5%(含5%)以上表決權股份的股東單位欠款,應予以說明,並單獨列示;如無此類欠款,也應予以說明。

(5)金額較大的其他應收款項,應說明其性質或內容。

(6)列示金額(按欠款方合併後的金額)位列前五名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項及其對應的欠款年限、占應收賬款總額或其他應收款總額的比例。

(7)應收關聯方款項占應收款項總額的比例。

(8)不符合終止確認條件的應收款項的轉移,應在附註中單獨列示其金額。

(9)以應收款項為標的資產進行資產證券化的,需簡要說明相關交易安排。

應按不同賬齡列示預付賬款餘額及各賬齡餘額占預付賬款總額的比例。賬齡超過1年的重要預付賬款,應逐項說明未及時結算的原因。

預付賬款中如有所持公司5%(含5%)以上表決權股份的股東單位的款項,應單獨列示。金額較大的預付賬款(占期末預付賬款總額的30%及以上),應說明其性質和內容。

若各會計期間的期末預付賬款餘額比上期期末預付賬款餘額增加或減少超過30%或預付賬款期末餘額超過資產總額的10%的,應說明其變動原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