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容簡介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自私、物慾橫流的社會,怎麼能說「貪婪已死」呢? 四十年前,「經濟人」概念和個人主義在西方方興未艾。人被視為天生的趨利動物,每個個體都會為自我實現而爭取自身利益。同時人們相信,「經濟人」能獲得理解世界所需的一切知識;合理運用這些知識,國家就能達到善治,人民就能獲得幸福。貪婪,各種形式的貪婪—對知識、財富、繁榮的貪婪,被認為是人類奮發向上的源動力。

數十年後,一場金融風暴和一場大流行徹底改變了一切。傲慢的「經濟人」概念破產了:人類掌握的知識並不足以應對巨大的不確定性。隨着不平等日益加深、個人主義走向極端,社會陷入了嚴重撕裂。由貪婪精神開闢的進取道路走入了死胡同。

在本書中,經濟學家保羅·科利爾與約翰·凱從社群主義的角度,圍繞極端不確定性和社會凝聚力這兩個相互交織的主題,回顧了西方戰後的政治、經濟和商業發展脈絡,探問今日世界紛擾動盪的源頭與出路。他們提出,我們需要明確國家、市場與社群的角色和關係,重拾人類的社會屬性,恢復社群功能,方能共渡難關。

★ 兩位傑出經濟學家聯袂創作,反思個人主義何以將人類社會導向極化與撕裂的陷阱

本書由兩位傑出的英國經濟學家保羅·科利爾與約翰·凱合作撰寫而成,針對等盛行於當代的個人主義、相關觀念傳統及其引發的社會和經濟行為,分析它何以成為人類社會日益走向貧富差距加劇與極化撕裂的罪魁禍首。

★ 重新審視個人主義背後的觀念傳統,拷問當代思潮之中的關鍵概念

兩位作者回顧了個人主義崛起背後的觀念傳統,批評性地分析這一傳統下的「理性經濟人」、財產權、績優制、身份認同、權利話語等當代社會熱議不斷的概念,以及它們隨着時代演變而產生的變化和偏離後果。

★ 細數戰後西方福利國家的興衰過程及其背後的政治、政策與觀念因素,回溯今日世界之源頭

作者從政治局勢變化、政策方針以及績優制盛行帶來的觀念變化等角度,講述了戰後西方福利國家的興衰過程,解釋戰後繁榮與平等的西方社會,何以一步步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 來自經濟學家的社群主義倡議,用務實的行動方案嘗試喚醒人的社會屬性

兩位經濟學家站在社群主義的立場上,藉助眾多哲學家思想中的社群主義成分,從哲學角度闡釋人類的社會性本質,同時結合經濟學的具體實例,指出倡導社群主義在當今世界的可行性與緊迫性,呼籲人類的共同行動和通力合作。

作者簡介

保羅·科利爾(Paul Collier),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牛津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前世界銀行發展研究部門主任,英國政府顧問,曾獲萊昂內爾·吉爾伯獎、克林納國際書卷獎、亞瑟·羅斯圖書獎、埃斯托利爾全球事務傑出著作獎等。著有《最底層的10億人》《戰爭、槍炮與選票》《資本主義的未來》等。2010年和2011年被《外交政策》雜誌評為「全球百大思想家」。

約翰·凱(John Kay),英國經濟學家,牛津大學薩伊德商學院首任院長,現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客座教授、倫敦商學院教授、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榮譽研究員、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愛丁堡皇家學會院士。著有《極端不確定性》《市場的真相》等多本著作。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