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貴州山核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貴州山核桃

中文名:貴州山核桃

學 名:Carya kweichowensis

Kuang A. M. Lu ex Chang et Lu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胡桃目

科:胡桃科

屬:山核桃屬

組:裸芽山核桃組

種:貴州山核桃

命名者及年代:Kuang A. M.

Lu ex Chang et Lu,1979

貴州山核桃(guì zhōu shān hé táo,學名:Carya kweichowensis Kuang A. M. Lu ex Chang et Lu)是胡桃科山核桃屬植物,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60-70厘米,樹皮灰白色至暗褐色,淺縱裂。小枝灰黑色,散布有稀疏的皮孔。冬芽黑褐色,奇數羽狀複葉長11-20厘米,葉柄及葉軸無毛,生稀疏腺體。雄性葇荑花序1-3條1束,花序束總梗長約1厘米,每條花序長達14厘米。果實扁圓形、稀扁倒卵形,疏生腺體,果核扁球形,有二條縱凹線條。花期3-4月,果期10月。 分布於中國貴州安龍望謨冊亨興義等縣。生長於海拔1300米的山坡林中。 貴州山核桃可作為林叢觀賞、防護樹觀賞,又可作為石灰岩山地綠化造林樹種,是十分珍貴的乾果種質資源。 [1]

貴州山核桃形態特徵

貴州山核桃是 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60-70厘米,樹皮灰白色至暗褐色,淺縱裂。小枝灰黑色,散布有稀疏的皮孔,幼時亦有盾狀着生的橙黃色腺體。冬芽黑褐色,有樹脂,並稍具粘性。

奇數羽狀複葉長11-20厘米,葉柄及葉軸無毛,生稀疏腺體,5小葉,上部3枚較大,長6-14厘米,寬2-5厘米,下部2枚較小,長3-7厘米,寬1.5-3.5厘米;頂生小葉柄長5-10毫米,側生小葉柄長1-4毫米或近無柄;小葉片紙質,橢圓形、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頂端鈍至急尖,基部歪斜、鈍圓至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無毛,下面僅側脈腋內有1簇柔毛,兩面均散生稀疏的腺體,後來逐漸脫落,中脈在下面隆起,側脈11-13對,伸達近葉緣處相互網結。

雄性葇荑花序1-3條1束,花序束總梗長約1厘米,每條花序長達14厘米,無毛,密生雄花。雄花無柄,苞片1枚和小苞片2枚幾乎完全聯合或僅成3個小裂片(中間裂片為苞片,兩側裂片為小苞片),無毛而生有腺體,雄蕊6-8枚,無花絲,花葯無毛。

雌性穗狀花序頂生,花序軸粗壯,直立,無毛,長6-15毫米,有3-4雌花。雌花無柄,子房橢圓形,長約3毫米,有腺體,苞片位於遠軸一邊,顯著較小苞片長,無毛,柱頭傘形,邊緣不規則波狀。[2]

果實扁圓形、稀扁倒卵形,疏生腺體,長2-2.5厘米,徑2.1-2.5厘米,無縱棱,果核扁球形,長1.6-1.9厘米,徑2-2.2厘米,淡黃白色,頂端凹陷,基部平圓,有二條縱凹線條。花期3-4月,果期10月。 [3]

貴州山核桃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貴州安龍、望謨、冊亨、興義等縣。生長於海拔1300米的山坡林中。 陽性樹種,喜光,喜濕潤生境。分布區年均溫17.9-21.1℃,最冷月(1月)均溫7.9-12.4℃。最熱月(7月)均溫24.4-28.2℃,極端最低溫-2.6至-5.4℃。極端最高溫35.3-39.3℃。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相對濕度為79-82%;酸性紅壤、黃壤或棕褐色石灰土(pH值為5.5-7.5)。常見於海拔500-1300米的山地闊葉林中,主要伴生物種有岩生鵝耳櫟水青岡細枝柃南酸棗大花枇杷安龍石楠[4]

貴州山核桃繁殖方法

種子育苗繁殖。由於種子果皮堅硬,不易吸水萌發,採種後須經過沙藏,待第二年春播,播種前尚須對其中果皮進行特殊處理,才能發芽,也可嫁接繁殖。

貴州山核桃主要價值

貴州山核桃可作為林叢觀賞、防護樹觀賞,又可作為石灰岩山地綠化造林樹種,是十分珍貴的乾果種質資源。

貴州山核桃保護現狀

種群現狀:貴州山核桃是貴州特有種,由於分布區狹窄,自然更新困難,野生資源十分稀少,加之人為砍伐,若不及時採取保護措施,有可能在短期內滅絕。貴州山核桃沒有人工種植,加之破壞嚴重,因此資源量迅速下降,應對現存資源進行有效保護,同時進行人工引種馴化研究。

參考來源

  1. 貴州山核桃, 植物智, 2020-01-18
  2. 《中國植物志》 第21卷 (1979) >> 042頁 PDF >> 貴州山核桃 Carya kweichowensis
  3. 貴州山核桃 .貴州自然保護區[引用日期2019-09-25]
  4. 貴州山核桃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