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貴州普定石漠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貴州普定石漠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作為喀斯特石漠化生態監測和研究平台,生態站採用站點結合布局,開展石漠化監測、評估與石漠化防治研究,面向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脫貧攻堅戰略,立足於西南石漠化防治和區域生態建設需求,通過開展石漠化發生髮展機制研究和以植被恢復為主的石漠化治理實踐,結合天然林保護[1]退耕還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建設等工程,監測和評估生態治理工程效益,開展石漠化困難立地植被恢復技術試驗,應用並推廣生態經濟型植被恢復治理石漠化技術示範,服務於區域生態恢復重建及脫貧攻堅工程,為石漠化治理、區域生態建設及脫貧攻堅戰略提供科學依據。

研究方向

(1)石漠化成因及發生發展機制研究;(2)石漠化地區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規律研究;(3)石漠化地區生態系統穩定性機制研究;(4)生態治理工程效益定量評估等。

發展歷史

貴州普定石漠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位於貴州省普定縣,地處喀斯特高原石漠化典型的黔中地區(東經:105°45′47″,北緯:26°16′50″)。2009年建成中國林科院觀測站,2011年獲國家林草局批准成為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網生態站。

科研條件

生態站具有科研用房600 m2,氣象站2個,小流域測流堰1座,地表徑流場1組、水分控制試驗溫室200 m2,固定樣地等30個,在全縣典型石漠化及典型植被區域設立觀測站點和固定觀測場,建成試驗示範林1000餘畝。配有儀器設備20餘台/套,價值500餘萬元。

科研成就

生態站依託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專項、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林業公益性行業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共計10餘項,項目經費500萬元。近5年發表論文[2]5篇(其中SCI 4篇),制定行業標準2項,申報專利1項。

人才培養

生態站實行站長責任制,現任站長李生研究員,固定研究人員5人,流動人員3人。其中管理人員1人,野外觀測和數據管理2人,研究生3人;副高級以上職稱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4人。現有研究人員專業涵蓋生態學、森林培育、生理生態學、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等專業。生態站承辦了「石漠化生態站現場研討會」,派出專家出國2人次,依託生態站培養青年專家2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