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貴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揭牌儀式)原圖鏈接來自 搜狗問問 的圖片

貴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圍繞地方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喀斯特山地生態環境工作中急需的重大科學理論、關鍵技術集中力量開展科學研究,加強喀斯特生態環境領域基礎研究,力爭在喀斯特環境演變與生態建設、生態過程與生物多樣性、環境保護與污染控制和喀斯特環境遙感與空間決策支持系統等領域部分研究方向的後續發展潛力達到或保持國內領先水平;為國家開展以貴州高原為中心的南方8個省(區、市)451個縣(市、區),尤其是貴州省78個縣(市、區)同類山地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理論基礎、科技支撐;為中國南方典型喀斯特地區尤其是貴州無石漠化的典型喀斯特景觀資源申報和保護同類山地環境世界和國家自然遺產地(提名地)的喀斯特地質地貌[1]遺蹟、景觀自然美和生態過程和生物多樣性等提供理論基礎和科技支撐。

實驗室概況

中國碳酸鹽岩出露面積達125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13%。是世界上喀斯特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尤其是以貴州高原為中心的南方喀斯特是世界熱帶亞熱帶喀斯特成因最複雜、發育最典型、景觀最豐富的片區,也是世界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規模最連片的喀斯特生態脆弱區,面積達55萬平方公里。現代喀斯特學之父、牛津大學地理系Sweeting (1986)博士在貴州和廣西考察後指出:世界喀斯特發育的許多理論問題都有待於這裡的研究成果而得到解決。世界著名喀斯特學家Ford和Williams(1989)教授在貴州和廣西考察後也明確提出:如果請任何一位地貌學家來提名世界上卓越的景觀,中國南方著名的錐狀喀斯特和塔狀喀斯特毫無疑問將獨樹一幟,應當作為世界遺產清單首選。

科研條件

貴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在貴州師範大學花溪校區設計建設階段,針對培育基地用房的需求,學校在理科實驗區設計建設了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實驗樓,供培育基地使用,實驗樓東西呈「L」型,共4層,每層1260平方米,新增使用面積5040平方米;在不同喀斯特環境類型建立野外試驗基地5處,其中核心示範738.25 km2。

在實驗室儀器設備方面,2015年以來,先後申請獲批2項中央支持地方財專項政資金(共400萬元),整合地理學博士點建設資金、地理學一流學科和地理科學一流專業建設資金等各類資金累計623萬元,購買儀器設備121台件。大型儀器設備以進口為主,已購置儀器中10萬元以上的12台,其中進口儀器10台。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率達92%,開放和共享程度74%。

研究方向

①喀斯特環境演變與生態建設:研究以溶蝕侵蝕和崩塌作用為動力的地球歷史發育演化,以毀林開荒、水土流失、石漠化為過程的人類歷史退化演變。結合國家石漠化治理和世界遺產保護工程實施,進行生態建設模式研究、技術研發與試驗基地建設。

②喀斯特生態過程與生物多樣性[2]:從分子、個體、種群和生態系統等各個水平重點開展喀斯特山地生態過程與生物多樣性研究,闡明喀斯特生態環境演變機制。

③喀斯特環境保護與污染控制:開展污染物的土水環境行為及污染環境的修復理論與技術,面源、點源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土壤環境安全評價。

④喀斯特環境遙感與空間決策支持系統:建立高水平的喀斯特山地資源環境遙感應用平台,致力於資源與環境遙感的理論、技術和應用研究;通過模型建立分析,充分考慮數據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建立多專題空間數據庫,實現可視化、動態監測的空間決策支持系統。

視頻

貴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相關視頻

貴州 火龍果 喀斯特地區種植奇蹟
貴州省山地公園省生態徒步季走進西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