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費曼經典 : 一個好奇者的探險人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本書完整收錄了諾獎得主、科學頑童理查德·費曼的61篇經典自傳文章,經過費曼的忘年密友拉爾夫·萊頓的精心編排,我們得以沿着生平時間重走費曼的冒險旅程:在麻省理工學院捉弄同學,在普林斯頓大學與愛因斯坦對話,研發原子彈的同時開遍保險柜,學敲鼓並加入桑巴樂隊,在諾貝爾獎晚宴的趣事,學畫、賣畫、辦畫展,靠冰水和夾子解密航天飛機事故……費曼的這些文章,展現了他對科學、教育和人生的獨特觀念和態度,也告訴我們:做一個有趣的人比獲得諾貝爾獎更難,也更重要。

作為費曼的好友,編者拉爾夫·萊頓為本書增加了新的注釋,這些着意補充的細節為費曼的敘述增添了別樣的色彩;同時收錄包括費曼的照片、繪畫作品、手稿在內的的30多張圖片。此外,本書還特別收錄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弗里曼·戴森所作的前言,並以知名演員、導演艾倫·艾爾達在加州理工學院畢業慶典上的演講作為後記,為這本精彩的自述輔以他人視角,更能讓讀者看見一個完整的、活生生的費曼。

★精裝珍藏,收錄費曼一生61篇經典自傳文章,比《別鬧了,費曼先生!》更豐富、更全面。了解費曼,只讀這一本就夠了。

★全新譯本,無刪減,收錄照片、繪畫作品、手稿等珍貴插圖,生動展示費曼的言行和風貌,還原一個最真實的費曼形象。

★按時間順序編排,記錄一位傑出科學家的成長、成熟和成就:不是人人都能取得費曼的成就,但在閱讀他的一生後,你可以學到更多方法,獲得榜樣的力量。

★費曼的忘年好友拉爾夫·萊頓精心編撰;著名物理學家、「戴森球」提出者弗里曼·戴森為本書撰寫前言。

名人推薦

◎「此生難遇的zui好老師。」「費曼有一種神奇的本領,能讓物理學變得既清晰又有趣。我立即去尋找他的更多演講,自此我就成了他的超級粉絲。」——比爾·蓋茨

◎「他(費曼)絕對是這裡最傑出的年輕物理學家,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他的性格和個性非常吸引人……他是一位優秀的老師,對物理的各個方面都懷抱激情。」——羅伯特·奧本海默,「原子彈之父」

◎「記得坐在後面那個小伙子的名字嗎?他是唯一一個不怕我的人,如果我的想法不靠譜,他會直接說出來。」——尼爾斯·玻爾,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

◎「一半是天才,一半是小丑。」「完全是天才,完全是小丑。」

「這是一本很棒的精選集,書中關於費曼的冒險故事都是真的。在我讀這些故事時,我聽到了他的聲音,也看到他打着手勢。」——弗里曼·戴森,「戴森球」提出者

作者簡介

理查德·P.費曼(Richard P.Feynman)

1918年,費曼出生於紐約的法洛克威鎮並在此長大,17歲進入麻省理工學院,1939年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生院。隨後他來到洛斯阿拉莫斯,加入原子彈研究計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費曼任教於康奈爾大學物理系,後於1951年 轉入加州理工學院,在此執教至1988年去世。1965年,費曼與朱利安·施溫格及朝永振一郎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拉爾夫·萊頓(Ralph Leighton)

拉爾夫在加利福尼亞的阿爾塔迪納鎮長大,與費曼的家鄉相距不遠。他的父親羅伯特曾與費曼合著《費曼物理學講義》。拉爾夫和費曼是忘年好友,兩人都喜歡敲邦戈手鼓,本書講述的故事大多是拉爾夫和費曼在敲鼓的時光中共同記錄下來的。

原文摘錄

「為什麼我們這麼倒霉?上天為何對我們如此不公?我們為什麼要遭受這樣的報應?」說這些話只會讓自己痛苦,如果你理解現實,並且在心中完全接受現實,你就會知道這樣的詰問是無關且無解的。這些事情沒人能了解。你的處境只是生活的偶然。 幾天後,書庫的人打電話過來說:「我們準備好給您送書了,費曼先生,一共有300磅(約136千克)。」 我嚇傻了。 「沒關係,費曼先生,我們會找人來幫你看書的。」 我不懂怎麼幫我看:要麼自己看,要麼不看。我在樓下書房裡安了一個特別書架(那些書摞起來有5米多高),然後開始讀所有會在下次會議上討論的書。討論將從小學課本開始。 這項工作頗為費力,我一直在地下室忙個不停。我妻子說,那段時間她就像生活在一座火山上。沉寂一段時間後,突然「轟隆隆隆!」——火山就爆發了。 原因就是那些書都糟透了,漏洞百出,潦草倉促。他們想顯得嚴謹,但採用的例子卻不太貼切(比如用路上的汽車來闡述「集」的概念),細枝末節上經不起推敲。定義並不準確。所有東西都有點含混不清——他們還不夠聰明,不理解什麼是「嚴謹」。他們都在假裝,在教授自己都不明白的東西,而實際上,這些內容對孩子們來說,更是毫無用處。 我知道他們的目的。很多人認為,蘇聯發射了斯普特尼克人造衛星後,我們落在了後面,於是要求數學家們給出建議,如何才能用有趣的現代數學概念教數學。目的是讓原本認為數學無聊的孩子們提起對數學的興趣。 舉例來說:為了展示不同的可能性,他們會討論不同的進位制——五進制、六進制,等等。對可以理解十進制的孩子來說,還挺有趣的,至少算有趣的思維訓練。但是這些教材要求所有孩子都必須學至少兩種進位制!然後,可怕的題目就是:「請把下列七進制的數字轉換為五進制的數字。」把一種進制轉換為另一種進制是毫無意義的,你能做到的話,可能挺有意思的;做不到的話,也沒關係,因為一點兒用都沒有! 總之,我看所有的書中,沒有一本提到過在科學中使用算術的事。如果有的話(因為大多是抽象的廢話),也只是買郵票之類。 終於,我找到一本書,上面說:「數學在科學中有很多應用。我們會舉一個天文學的例子,也就是星星的科學。」翻到下一頁,上面說:「紅色星星的溫度是4000攝氏度,黃...

書評

提起理查德·費曼,一般人想到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與費曼學習法。的確,費曼在學習方面有其獨特的方法,他在科學上的成就也令世人矚目。

然而,理查德·費曼的一生卻遠比上面提到的精彩。他是科學頑童,他也是一個資深好奇者,他是一個有趣的人,他的一生充滿了歡樂與探索。

有關於他一生的精彩,可以從《費曼經典》一書中得以窺探。本書完整收錄了諾貝爾得主、科學頑童理查德·費曼的61篇經典自傳文章,經由費曼密友拉爾夫·萊頓精心編排成書。從本書中,我們可以按照費曼的生平軌跡感受他在學業、科學事業上的探索,也能感受他因好奇將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曾觀看饒毅演講的視頻,得知他想做一個有趣的人。如今讀《費曼經典》,同樣能感受到,費曼期待做一個有趣的人。或許成功之人大抵如此,生命因有趣而變得不同,生命因有趣而變得廣闊。

費曼的童年因父親而不同,父親也許不能教他完全正確的知識,卻教給他正確的觀察與行事的原則。父親喜歡用舉例和討論的方式教育他,這對費曼沒有任何壓力,反而感受到愉快。

「這在我餘生中一直激勵我,讓我對科學的所有領域都充滿興趣。(只是我剛好更擅長物理而已。)」


在麻省理工讀書那會,費曼感興趣的只有科學,可學校的制度是必須學習一些人文類課程,費曼只想逃避,關於《浮士德》的文章,他最終居然聯想到「魔鬼代表物理,而浮士德代表精神,歌德正是通過這他們來說明理性的局限性。」這觀點着實新鮮,也許因為這觀點,他的文章得了B+。

至於費曼為什麼去普林斯頓讀研究生,是當時的教授斯萊特告訴他:「你應該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正因為去了普林斯頓,他在演講之後遇到愛因斯坦,甚至與愛因斯坦對話。

你也許無法想象費曼居然研究過從1數到60,數完之後為什麼不是60秒鐘,而是47-49秒。究竟是什麼影響了計數速度?為了得到答案,他居然把跑樓梯計數和躺在床上計數的各種組合嘗試了個遍。

最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費曼居然會開密碼鎖。他花了一年半時間取得很好的進展,而當時他還在研製原子彈。「我想,現在我算是征服了保險柜這個難題,在出現真正的問題(比如有人消失了或者死了,沒人知道密碼是什麼,但我們必須獲取保險柜中的東西)時,我可以開鎖。在讀了各種開鎖專家的荒唐吹噓後,我覺得自己取得了相當令人尊敬的成就。」


是不是很不可思議?這時候的費曼不是為科研成就驚喜,而是驚喜於自己會開鎖。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費曼真是一個十分有趣的人,對他而言,生活中的趣事或許更能令他有成就感。

當然,費曼的一生都充滿了好奇,他曾經學敲鼓並加入桑巴樂隊,他還靠冰水和夾子解密「挑戰者號」航天飛機事故……可以說,他關心生活中的小事,也關心天下大事。這樣的人,他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的科研也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

費曼說自己恰巧更擅長物理,我在想,如果他更擅長其他方面,或許也會在其他方面獲得相應的成就。

所以,促使他成功的是他的好奇心,也是他正確觀察世界與行事的原則,這居然是人生之初,父親教會他的。

《費曼經典》是一本全面了解理查德·費曼的著作,本書以故事的形式寫作,書中充滿了歡樂,閱讀的同時可以感受到費曼對生活的巨大熱情與他的探索精神。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