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賀蘭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賀蘭祥
 北周開國元勛

字 號 :字盛樂

民 族 :鮮卑族

爵 位 :涼國公

官 職 :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

追 贈 :太師、同州刺史

諡 號 :景

出 生 地 :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縣))

出生時間 :515年

去世時間 :562年

主要成就 :效力西魏 征戰四方 修建富平堰

賀蘭祥(515~562年),字盛樂, [1]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縣)人,鮮卑族。北周開國元勛,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常山郡公賀蘭初真之子。

  • 早年喪父,得到舅舅宇文泰撫養。起家奉朝請、威烈將軍,聰慧勇敢,渴望建功立業。
  • 遷都督,參與消滅侯莫陳悅、奉迎孝武帝元修、進攻潼關、活捉東魏將領薛長孺、進攻回洛城。
  • 大統三年(537年),跟隨于謹進攻楊氏壁。沙苑之戰中,留守京師長安,授鎮西將軍。
  • 四年(538年),隨西魏文帝東征,參與河橋之戰,遷大都督。
  • 九年(541年),參加邙山之戰,遷驃騎大將軍。
  • 十四年(546年),出任荊州刺史,晉封博陵郡公,頗有政績,深得愛戴,安撫收容百姓。
  • 十六年(548年),名列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受命修建富平堰,開渠灌溉,造福百姓。 [2]
  • 北周建立後,升任柱國大將軍、大司馬。
  • 武成元年(559年),擊敗吐谷渾,平定西部地區,[3]晉爵涼國公。
  • 保定二年(562年),去世,享年四十八,贈太師、同州刺史,諡號為景。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 賀蘭祥,字盛樂,其祖先與北魏拓跋氏同時發跡,有一個叫紇伏(一作乞伏 [4])的,任賀蘭莫何弗,並以此為姓。紇伏的後人中有以良家子的身份而鎮守武川的,於是就在那裡定居。父親賀蘭初真,從少年時就有名氣,被鄉里所看重。娶北周文帝宇文泰之姐建安公主。保定二年(562年),追贈太傅、柱國、常山郡公。[1] 

舅父撫養

  • 孝昌元年(525年),十一歲的賀蘭祥成為孤兒,居喪期間合乎禮制。被舅舅宇文泰撫養,宇文泰特別喜歡他。雖在軍旅之中,常常請來儒士,教他讀書。永安三年(530年),宇文泰入函谷關,賀蘭祥與宇文護都在晉陽,後來派使者把他迎來。普泰元年(531年),十七歲的賀蘭祥入仕,任奉朝請,加威烈將軍銜。賀蘭祥從小就很勇敢,渴望建功立業。不久,升任都督,常在帳下。永熙三年(534年),參與平定侯莫陳悅,奉迎北魏孝武帝元修。由於先後立功,封撫夷縣伯,食邑五百戶。又參與進攻潼關,活捉東魏將領薛長孺。進攻回洛城,將其占領。回來後,任左右直長,晉封公爵,食邑增至一千三百戶。 [5]

屢立戰功

  • 大統三年(537年),跟隨儀同于謹進攻楊氏壁,賀蘭祥率先登城,將其占領。升任右衛將軍,加持節、征虜將軍銜。在沙苑之戰中,詔命賀蘭祥留守京師。後來以留守有功,食邑增加八百戶。隨即授鎮西將軍。大統四年(538年),西魏文帝元寶炬東征。賀蘭祥率軍參與河橋之戰,以戰功加使持節、大都督銜。大統八年(540年),升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大統九年(541年),跟隨宇文泰在邙山與東魏作戰,升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銜。 [6]

安民撫蠻

  • 大統十四年(546年),任都督三荊南襄南雍平信江隨二郢淅十二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晉封博陵郡公。最初,賀蘭祥曾代理荊州政事,雖然前後不到一個月時間,但很有一些仁惠的措施,這時再度赴荊州任職,百姓十分安心。漢水以南的逃亡百姓,從此扶老攜幼到這裡來,每天都有上千人。遠近的蠻族,也全都歸附。賀蘭祥根據情況加以安撫收容,都能使他們高興。當時正值盛夏驕陽,賀蘭祥親自在境內巡視,察看施政得失。發現有挖掘古墓、使骸骨暴露的,就對守令說:「這難道是仁慈之人治理的嗎?」於是命令所在官府收葬,當天就下了雨。這一年,獲得大豐收。州境內多有古墓,百姓挖掘成風,到這時才平息下來。 [7]

建富平堰

  • 大統十六年(548年),授大將軍。宇文泰由於涇水、渭水的渠堰毀壞,命令賀蘭祥修建富平堰,開渠引水,向東流入洛水。富平堰竣工以後,使當地百姓獲得益處。西魏廢帝二年(553年),代理華州政事。後來將華州改為同州,仍然讓賀蘭祥擔任刺史。不久,任尚書左僕射。六官建立後,授小司馬。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之子孝閔帝宇文覺受禪,次年正式即位,升任賀蘭祥為柱國,又升任大司馬。當時晉公宇文護執政,賀蘭祥與宇文護為中表之親,從小就互親互愛,遇上軍國大事,宇文護都同賀蘭祥商量。在處死趙貴、廢去孝閔帝時,賀蘭祥出力不小。[8]

敗吐谷渾

  • 武成元年(559年),吐谷渾侵犯涼州,詔命賀蘭祥與宇文貴率兵討伐。賀蘭祥派遣軍司向吐谷渾送去聲討文告。與吐谷渾廣定王、鍾留王交戰,將他們打敗。乘勝攻克洮陽、洪和二城,在該地設置洮州。平定西部疆土,大振軍容而歸,晉封涼國公,食邑一萬戶。保定二年(562年),賀蘭祥去世,享年四十八歲。追贈使持節、太師、同岐等十二州諸軍事、同州刺史,諡號為「景」。[3]


人物評價

  • 令狐德棻《周書》:王盟等始以親黨升朝,終以才能進達,勤宣運始,位列周行。實參跡於功臣,蓋弗由於恩澤也。」;祥少有膽氣,志在立功。」;性甚清素。」[9]
  • 李延壽《北史》:賀蘭祥、叱列伏龜、閻慶等雖階緣戚屬,各以功名自終,而毗製造之功,亦足傳於後葉。 [10]

人物軼事

  • 賀蘭祥雖然是宇文泰的近親,但生活十分樸素。州境南接襄陽,西通岷、蜀,出產不少珍奇異物。當時與西梁交好,使者往來,公私饋贈,從來沒有接受過。西梁宣帝蕭詧,欽佩他的節儉,就贈給他竹屏風、粗細葛布以及經史典籍。賀蘭祥不好違背蕭詧的心意,就接受下來,又交付有關部門。 後來宇文泰聽說了這件事,把這些東西全部賞賜給他。不久,被調回京師。[11]

史籍記載

  • 《周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
  • 《北史·卷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

參考資料

  1. 1.0 1.1  《周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賀蘭祥,字盛樂。其先與魏俱起,有紇伏者,為賀蘭莫何弗,因以為氏。其後有以良家子鎮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為鄉閭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長公主。保定二年,追贈太傅、柱國、常山郡公。
  2. 《周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十六年,拜大將軍。太祖以涇渭溉灌之處,渠堰廢毀,乃命祥修造富平堰,開渠引水,東注於洛。功用既畢,民獲其利。魏廢帝二年,行華州事。後改華州為同州,仍以祥為刺史。尋拜尚書左僕射。六官建,授小司馬。孝閔帝踐祈,進位柱國,遷大司馬。時晉公護執政,祥與護中表,少相親愛,軍國之事,護皆與祥參謀。及誅趙貴,廢孝閔帝,祥有力焉。
  3. 3.0 3.1  《周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武成初,吐谷渾侵涼州,詔祥與宇文貴總兵討之。祥乃遣其軍司檄吐谷渾………遂與吐渾廣定王、鍾留王等戰,破之。因拔其洮陽、洪和二城,以其地為洮州。撫安西土,振旅而還。進封涼國公,邑萬戶。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贈使持節、太師、同岐等十二州諸軍事、同州刺史。諡曰景。
  4. 《北史·卷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有乞伏者,為賀蘭莫何弗,因以為氏。
  5. 《周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祥年十一而孤,居喪合禮。長於舅氏,特為太祖所愛。雖在戒旅,常博延儒士,教以書傳。太祖初入關,祥與晉公護俱在晉陽,後乃遣使迎致之,語在《護傳》。年十七,解褐奉朝請,加威烈將軍。祥少有膽氣,志在立功。尋擢補都督,恆在帳下。從平侯莫陳悅,又迎魏孝武。以前後功,封撫夷縣伯,邑五百戶。仍從擊潼關,獲東魏將薛長瑜。又攻回洛城,拔之。還,拜左右直長,進爵為公,增邑並前一千三百戶。
  6. 《周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大統三年,從儀同于謹攻楊氏壁。祥先登,克之。遷右衛將軍,加持節、征虜將軍。沙苑之役,詔祥留衛京師。後以留守功,增邑八百戶。尋除鎮西將軍。四年,魏文帝東伐,祥領軍從戰河橋,以功加使持節、大都督。八年,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九年,從太祖與東魏戰於邙山,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
  7. 《周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十四年,除都督三荊南襄南雍平信江隨二郢淅十二州諸軍事、荊州刺史,進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嘗行荊州事,雖未期月,頗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漢南流民,襁負而至者日有千數。遠近蠻夷,莫不款附。祥隨機撫納,鹹得其歡心。時盛夏亢陽,祥乃親巡境內,觀政得失。見有發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謂守令曰:「此豈仁者之為政耶。」於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歲,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發掘,至是遂息。
  8. 《周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十六年,拜大將軍。太祖以涇渭溉灌之處,渠堰廢毀,乃命祥修造富平堰,開渠引水,東注於洛。功用既畢,民獲其利。魏廢帝二年,行華州事。後改華州為同州,仍以祥為刺史。尋拜尚書左僕射。六官建,授小司馬。孝閔帝踐祈,進位柱國,遷大司馬。時晉公護執政,祥與護中表,少相親愛,軍國之事,護皆與祥參謀。及誅趙貴,廢孝閔帝,祥有力焉。
  9. 《周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國學導航.2013-11-16
  10. 《北史·卷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國學導航.2013-11-16]
  11. 《周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祥雖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陽,西通岷蜀,物產所出,多諸珍異。時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欽其節儉,乃以竹屏風、絺綌之屬及以經史贈之。祥難違其意,取而付諸所司。太祖後聞之,並以賜祥。尋被征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