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縣走馬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資中縣走馬鎮處在資中縣西北部,距離資中縣(水南鎮)23km。1815年置大有鄉,1958年改公社,1962年改走馬場公社,1965年更名走馬公社,1984年置鄉。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3公里。海拔高度402米。走馬鎮幅員面積41.1平方千米,總人口26095人(2017)。成渝公路過境。鍾家祠、張家嘴、廟灣、烏龜山、東嶽廟、東溪灣、帽角山、新合村、花樹灣、瓦子坳、吊腳樓11個村委會和走馬場居委會。[1]
2019年12月,經四川省政府批覆,撤銷走馬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高樓鎮管轄,高樓鎮人民政府駐新街261號。
中文名稱:走馬鎮
外文名稱:Zouma Town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高樓鎮
下轄地區: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新街261號
電話區號:0832
面 積:41.1平方千米
人 口:26095人(2017)
車牌代碼:川K
主要農作物
水稻、玉米、小麥、紅薯、甘蔗、花生等,特產水果有紅桔、塔羅科血橙、臍橙等。
歷代名人
明大臣左文明。
清布政史孫宏仕。
著名景點
位於走馬鎮烏龜山村,與走馬鎮隔石板河相望。陶家寺原名普賢禪林寺,曾是古資州名寺,也是川南名寺之一。周圍松林茂密、山下河水環繞,風景秀麗。當地至今留傳着「川西寶光寺,川南陶家寺」之說,可見昔日陶家寺規模之大,能與我國南方四大佛寺之一的新都寶光寺相媲美。寺前石坊上至今保留着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啟蒙老師、清末蜀中著名書畫家楊春梯和清代四川唯一的狀元駱成驤的石刻對聯。
根據史料記載和當地老人介紹,陶家寺在明代中葉已很出名,清代曾幾經補修和擴建,全寺占地10多畝地面積,其前後五進院落,復四合院布局,大院套小院,規模宏大,香火極旺。寺的幾進殿堂建築大多在「大躍進」時期和「文革」時期被拆除,保留下來少數廂房和「普賢禪林」明代石牌坊。
陶家寺前山門為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坊用青石築成,雕刻精美,造型獨特、古樸莊重。坊上題記:「明正德十二年(1517)十月二十七日立」。石坊坐北朝南,牌坊呈南北向,寬4.7米,通高5.2米,柱徑0.5米,三門四柱三滴水,檐下施如意斗拱9朵。正面上方隸書「毓秀鍾靈」四個斗大的字,再往下的中間橫額刻「普賢禪林」四個楷書大字。
山門前右邊立着一塊的大石碑,名曰「玉皇碑記」,因年代久遠風化較重,文字大多已模糊不清,但碑上「皇清乾隆十四年(1749)」還清晰可見,這還許是清代維修寺廟時立下的碑記。左邊立有一塊一九八八年十二月,資中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碑記,記錄下石坊修建年代、規模、藝術價值和保護範圍。
石坊的左右石欄呈八字形,高2米,寬3.5米。石欄牆壁上鏤空雕刻有牡丹、蓮花、麒麟、牛、河馬等花卉和祥獸圖案,雕刻精湛,形象逼真,藝術價值極高。石坊最前方兩邊一對保存完整約三米高的大石獅,露出猙獰面孔。也許正是它的兇猛神態,使得這一座近500歷史的珍貴明代石坊能保存至今。
視頻
四川省資中縣龍江鎮,資中縣到安岳縣的交通樞紐,普通的四川小鎮 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