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資治通鑑·秦紀·大澤起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資治通鑑·秦紀·大澤起義》講的是公元前209年(二世皇帝元年)大澤起義的故事。

原文

二世皇帝元年(壬辰,公元前209年)

秋,七月,陽城人陳勝、陽夏人吳廣起兵於蘄。是時,發閭左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因天下之愁怨,乃殺將尉,召令徒屬曰:「公等皆失期當斬,假令毋斬,而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則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眾皆從之。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壇而盟,稱大楚;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拔之。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①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尉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不勝;守丞死,陳勝乃入據陳。

初,大梁人張耳、陳餘相與為刎頸交。秦滅魏,聞二人魏之名士,重賞購求之。張耳、陳餘乃變名姓,俱之陳,為里監門以自食。里吏嘗以過笞陳餘,陳餘欲起,張耳躡之,使受笞。吏去,張耳乃引陳餘之桑下,數之曰:「始吾與公言何如?今見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陳餘謝之。陳涉既入陳,張耳、陳餘詣門上謁。陳涉素聞其賢,大喜。陳中豪傑父老請立涉為楚王,涉以問張耳、陳餘。耳、餘對曰:「秦為無道,滅人社稷,暴虐百姓。將軍出萬死之計,為天下除殘也。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願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強。如此,則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咸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懈也。」陳涉不聽,遂自立為王,號「張楚」。

當是時,諸郡縣苦秦法,爭殺長吏以應涉。謁者從東方來,以反者聞。二世怒,下之吏。後使者至,上問之,對曰:「群盜鼠竊狗偷,郡守、尉方逐捕,今盡得,不足憂也。」上悅。

注釋

①徇:帶兵攻取,占領。

譯文

二世元年(壬辰,公元前209年)

剛剛入秋,七月份,陽城人陳勝、陽夏人吳廣在蘄縣聚眾起義。當時,秦王朝徵召閭左一帶的平民百姓趕往漁陽戍邊,這九百人中途屯駐在大澤鄉,陳勝、吳廣均被指派為屯長。當時剛好趕上天降大雨,道路泥濘不通,他們推測已經無法按規定的期限趕到漁陽防地。而按秦朝的法令規定,延誤戍期,將一律問斬。於是陳勝、吳廣便趁着天下百姓長期遭受壓榨、對秦王積怨很深之際,殺掉了前來押送他們的將尉,召集戍卒號令說:「你們已經延誤了戍期,按照秦法當被斬首。即使不被斬首,但因長久在外戍邊而死去的人也要占到十之六七。那麼壯士不死則已,要死就要圖大事!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嗎?」眾人聽後全都積極響應。

陳勝、吳廣於是便假稱是已死的公子扶蘇和已故的楚國大將項燕的部下,培土築壇,登到上面盟誓,號稱「大楚」。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起義軍隨即攻破大澤鄉,接着又招收義兵擴軍,進攻蘄。起義軍攻陷蘄後,隨即令符離人葛嬰領兵攻掠蘄以東的地區,相繼進攻銍、酇、苦、柘、譙等地,全都攻了下來。義軍沿路不斷招兵買馬,等到到達陳地時,起義軍已經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千餘人,步兵數萬人,當起義軍攻打陳城時,郡守和郡尉都不在,只有留守的郡丞在譙樓下的城門中迎擊義軍,陳地的官兵沒能取勝,郡丞被打死;陳勝於是率領義軍入城,占據陳地。

當初,大梁人張耳、陳餘相約結為刎頸之交。秦國滅魏國時,聽說魏國有這兩個名士,便懸重金通緝他們。張耳、陳餘於是改名換姓,一起隱匿到陳地,充任里門看守以養家糊口。管理里巷的官吏曾經因陳餘出了點小差錯而鞭笞他,陳餘想與那官吏抗爭,張耳卻暗中踩他的腳,暗示讓他接受鞭笞。等到那個小官離去後,張耳便將陳餘拉到桑樹下,數落他道:「當初我是怎麼跟你說的?如今遇到一點小侮辱,就想跟一個小官吏拚命!」陳餘於是為此道歉。等到陳勝率義軍進駐陳地,張耳、陳餘便前往陳勝的駐地通名求見。陳勝平素聽說他倆很賢能,所以見到他們後非常高興。

恰巧陳地中有聲望的地方人士和鄉官父老聯名請求立陳勝為楚王,陳勝就拿這件事來徵求張耳、陳餘的意見。二人回答道:「秦王朝暴虐無道,毀滅別人的國家,欺凌百姓。如今將軍您冒萬死的危險起兵反抗的目的,不就是要為天下百姓除害嗎?現在您才剛剛到達陳地就要稱王,是向天下人昭示您的私心。因此希望您不要急於稱王,而應該火速領兵向西,派人去扶持六國國君的後裔,好替自己培植黨羽,從而為秦王朝增樹敵人。秦朝的敵人多了,那麼兵力就會分散,大楚聯合的國家多了,兵力就自然會強大。這樣一來,在野外軍隊無須交鋒,在縣城沒有兵丁為秦守城,便可以一舉剷除殘暴的秦政權,占領咸陽,發號施令於各諸侯國。等到滅亡的諸侯國得到復興,您再施行德政使他們歸附,您的帝王大業就可以完成了!如今你在一個陳縣就稱王,恐怕會使天下人的鬥志因此鬆懈。」可是陳勝並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馬上自立為楚王,號稱「張楚」。

在當時,各郡縣的百姓都苦於秦朝法令的殘酷苛刻,因此爭相誅殺當地官吏,以響應陳勝。秦王朝的賓贊官謁者從東方返回朝廷,把反叛的情況上奏給秦二世。秦二世聽後勃然大怒,當即將謁者交給司法官吏問罪。這樣,後來回來的使者,當二世向他們詢問情況時,他們便回答道:「一群盜賊不過是鼠竊狗偷之輩,郡守、郡尉正在對他們進行追捕,現在都已經全部抓獲,不值得為此擔憂了。」秦二世於是頗為高興。

作品評析

秦朝末年,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繼位,對百姓變本加厲地剝削,終於導致了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發生,這就是陳勝、吳廣起義。兩個人本是一無所有的貧苦農民,後來率領自己的同伴開始反抗無道的秦朝。他們的揭竿而起,猶如燎原之火,點燃了秦末農民起義的烈火。 [1]

作品出處

《資治通鑑》(Comprehensive Mirror to Aid in Government ),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資治通鑑》書名的意思是:「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是我國編年史中包含時間最長的一部巨著。[2]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自幼聰慧,七歲時,以石破瓮搶救落水兒童,傳為佳話。1071年(熙寧四年),以西京留守退居洛陽,築獨樂園,專意編著《資治通鑑》。哲宗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召還主國政,將新法廢除殆盡。1086年(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是年九月,卒於位,當政僅一年多。贈溫國公,諡文正。[3]

參考資料